APP下载

京韵

2017-07-10闵飞扬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京韵老旦京胡

闵飞扬

老旦拉了一辈子的京胡。

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三十年?这把胡琴究竟陪了老旦多久?谁也说不清,甚至老旦自己的记忆也模糊在了风沙里。老旦只记得,这胡琴陪他熬过饥荒,陪他挨过那混乱的年代,也陪他看着身边的小平房一座座变成小洋房。这弓弦里藏着的,是滚滚红尘也掩不住的伟大的灵魂。

蹉跎岁月能摧毁亲密,亦可以酝酿默契。老旦和琴已磨合太久,老旦知道在哪里轻揉,在哪里拨动,琴才会吟唱;琴也知道,何時高亢,何处婉转,琴声才得扬。时光的白驹匆匆过隙,足够将陌生响成熟悉。

约摸二十年前,老旦记不清了,每逢他们在镇上演出的日子,附近村子的人都会赶来,或是早早地搬着小板凳等候,或是刚务完农来不及收拾便匆匆赶来。老旦想着,回忆里亦带着笑。傍晚,琴筝鸣奏,青衣刀马旦,依呀传神。千回百转的唱腔流淌着岁月,而看客们的脸上有着映红了半边天的灿烂笑容。

老旦的一手京胡手艺,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老旦舍不得外传,想着要将这一手艺传给自己的孙子。但当手把手教孙子时,孙子总是没几分钟便跑开,扔下胡琴转向电脑。在孙子眼里,“英雄联盟”“微博”可比古板的“宫商角徽羽”有趣得多。老旦叹口气,默默将被扔在角落的胡琴收好。老旦不知道,他还能收几年。

老旦将记忆深处的孩子和如今的孩子相比较,似乎有哪里不一样了。那飘荡在记忆尘埃里的孩子,见到他时眼里总是带着期冀。如今的孩子,虽然有那份对老人的尊敬,但传承文化的热情却再也无处寻觅。这到底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由于电子技术带来娱乐的多样化?老旦不明白,也想不通。老旦只清楚地记得,上星期给孩子们表演时,孩子们兴致不高。

老旦也好奇过,那无比吸引孙子的手机究竟有何奥秘?只是他打开手机后,那花花绿绿的世界使他眼花缭乱,冗杂的信息冲击着他的头脑,虽然新奇,但是让他觉得心浮气躁。老旦慌忙退出那个世界。他说,网上即使再有趣,他守着自己的老胡琴过一辈子,也足够了。

六一儿童节又到了,老旦被邀请去给孩子们表演。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幼儿园园长特地邀请他去给孩子们表演《哪吒传奇》《西游记》等改编的童话喜剧。老旦与京胡共鸣,生丑与金箍棒共舞。

孩子们眼神中,迸发出一种老旦久违的熟悉,是一种钦慕,是一种热情。

老旦微眯眼,眼前的这些稚嫩脸庞似乎和往昔岁月中的那些脸庞重合。他执起弓,缓缓拉起熟悉而又陌生的曲调。他知道,京胡并非是断在了他的手中,源远流长的京韵仍会流传万代。

老旦执弓,琴音流淌,文化传承。

【作者系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扬帆文学社社员】

猜你喜欢

京韵老旦京胡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非洲之夜
非洲之夜
晚风飘来京胡声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
我,京胡和电脑
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