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2017-07-09杨雄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科校企互联网+

杨雄

[摘 要] 从“互联网+”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入手,简要介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优化途径,旨在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创业的新模式。

[关 键 词] “互联网+”;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69-0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和方法发生了转变。高校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及创业问题,不断创新和变革现有的就业政策和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农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互联网+”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国家一直以来对农业、農村和农民问题较为重视,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重视是我党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而言,国家重视成为未来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机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级政府势必会颁布各项扶持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二)农科专业大学生的优势

农科专业是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的摇篮,一直以来,农科院校以培养适应当前农村需求的人才作为发展方向,不断为农村输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掌握了各种农业科技知识,能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另外,我国当前农村科技人员存在一定的缺口,部分岗位设置处于空白阶段,而具备专业知识的农科专业大学生成为最佳人选,国家各级政府需要农科专业大学生到农村中去就业及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创业

在“双创”背景下,各个高校均十分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农科专业大学生也不例外,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创业门槛较低,相比较其他专业,农科专业的创业起点较低,无需学生太大的资金及技术投入,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创业的经济压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信心。(2)当前,政府对涉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较多,部分项目给予极高的资金支持,学生可以通过银行来获得低息和无息贷款[1],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未来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优化途径

(一)加强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引导

当前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需要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来加以引导,一方面,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尤其针对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应加大对涉农大学生创业的优惠力度,通过减少创业审批时间、降低大学生创业行政费用以及税收等措施,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为农科专业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层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同时还应将就业理念和就业知识贯穿到学生四年的学习之中,在专业教学中渗入就业相关知识,提升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确保农科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找到相应的工作。

(二)建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农科类专业本身带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学校的试验田往往规模较低,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农科类院校应积极与当地农业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校企合作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2],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企业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人才储备,是一种双赢的新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定人才培养方向,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不仅能够解决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能促进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三)打造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就业信息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方式来传递,高校可以建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中发布相应的就业信息。同时,高校也可以将企业引入就业网络平台之中,使企业与学生能够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就业效率和效果。例如,某农业大学在官方网站的基础之上,打造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平台,同时结合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等来进行宣传,学生能够实时接收到学校发布的各项信息,也能够在网站中与企业进行视频及语音交流,使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各级政府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十分重视,学校应加强对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管理,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互联网+”的优势得以发挥,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耗,顾骏飞,张祖建,等.“互联网+”时代农科类院校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21-122.

[2]禹华芳,谢忠军,梁亮理,等.高职涉农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研究: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为例[J].高教学刊,2016(8):232-233.

猜你喜欢

农科校企互联网+
以新农科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守百年强农初心 育一流农科人才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农科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