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思路分析

2017-07-07江玉映

卷宗 2017年8期
关键词:管理思路规划建设城中村

江玉映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城中村”问题,如何对“城中村”进行规划改造,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针对“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管理思路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转化为居民,他们的土地被占用之后,仍然在原来的村落中居住,这些村落便演变为居民区,也就是所谓的“城中村。”当前,“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多数“城中村”都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建筑外观破旧、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尽快对其进行改造和重新规划,使其顺应城市发展的趋势,逐渐实现现代化。“城中村”改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改造工程的质量。

1 “城中村”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中村”现状来看,许多“城中村”都存在坡度起伏大、道路偏窄等问题,有的地区交通十分不便,救护车、消防车也很难进入。此外,地下管道混乱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的布设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而且在管线维护工作上也没有做到位,这就导致一些管道在长期使用后出现渗漏等问题,对“城中村”的环境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城中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也存在问题,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数量较少,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不强,最终导致垃圾遍地,环境质量差。由于公共文体设施缺乏,人们的休闲活动场所也十分有限。

(二)空间规划不科学,建筑密度大、质量低

据相关部门对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城中村”的空间规划都不科学,尤其是在村庄的建设规划方面,有的“城中村”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村庄规划,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规划土地,大部分家庭都饲养了鸡、鸭等家畜,却不注意卫生,家畜粪便随处可见,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除此之外,“城中村”的建筑也是一大问题,首先,建筑的选址未经过科学论证,存在严重的乱搭乱建问题,许多村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在修建房屋的时候为了节约资金,往往忽略了建筑勘察设计这一环节,认为哪里方便就建在哪里,由于选址不科学和设计不规范,导致建筑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建筑的密度偏大,据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城中村”的建筑密度都超过70%,还有一部分甚至达到了90%[1],楼与楼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小,造成建筑物的通风性能和采光性能大幅下降。最后,建筑物的质量偏低。我国“城中村”中存在许多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属于砖木结构,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再加上缺乏维修,建筑物的外观显得十分陈旧,内部的各类生活设施也比较简陋,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陈旧破烂的低层建筑十分之多,建筑的整体质量偏低,有些村民的住房甚至已经达不到安全标准,属于安全风险较高的危房。

(三)人口过于集中,社会治安差

“城中村”指的就是位于城市的村庄,这些村庄与普通村庄相比,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它们凭借较低的房租、优越的区位,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工资低,他们看中的就是“城中村”的房租低、管理松散等特点。据统计,一些地区“城中村”的非本地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具有本地户口的人口数量。有些地区甚至要高出好几倍,这就导致“城中村”的人口高度集中,这些人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区,人员成分十分复杂,再加上社会治安不严,许多犯罪分子也喜欢藏匿在此处,从事抢劫、诈骗、等活动,这些都对“城中村”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城中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思路

(一)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中村”的改造,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城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村民对“城中村”改造的态度和意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村民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明白改造工程的意义,进而避免在拆迁施工中遇到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此外,“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还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如光照、温度、风力等。在进行空间规划的时候,必须科学设计道路交通的分布格局、建筑物的密度和绿化带的面积,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房屋形状、选址、间隔距离等对其采光度和通风性的影响。为了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协调好室内小气候与室外大气候,在施工中尽量做到节能减排。

(二)突出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对于“城中村”改造工程来说,空间改造是一个重要环节,“城中村”的空间不是很大,但却存在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因此,在对空间功能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一些历史性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尽量保留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功能区,对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传统文化功能区,可将其规划为旅游区,使其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活力。此外,对于一些自然风光较好、但经济相对落后的村落,可适当对其进行功能上的改造,如修建一些農家乐和休闲娱乐设施,将其规划为现代化的休闲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憩放松的需要。

(三)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针对“城中村”目前存在的建筑选址不科学、乱搭乱建等问题,必须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严格的土地利用审批制度,由国土资源局负责,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建筑项目,都必须上报,待通过审批之后,才能开工建设。第二,要建立健全留地补偿制度,当改造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可根据一定的征地面积比例,将新建项目交由村委会管理,所得收益均归集体所有。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的标准程序。对于盈利性的建设项目来说,其征地的标准应参考市场体制,可采取签订租赁合同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对于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其征地标准应参考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按时、按量地划拨补偿款。

(四)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规划管理体制

“城中村”的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在改造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改造规划管理体制。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确保“城中村”改造规划的依法进行,最大限度为村民带来实惠。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出租房区域,必须不定期安排治安管理人员出勤巡逻,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应严惩不贷。最后,应加大对“城中村”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力度,根据“城中村”的空间规划方案,合理设置基础设施,尽量让每一类基础设施惠及更多的居民,对于一些已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设施,必须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结论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工程对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要确保城市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快对“城中村”的规划改造,使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当前,我国的“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空间规划不科学、人口过于集中、社会治安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实际改造规划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管理,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吉,彭阳,陶德凯等.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规划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3,(12):93-97.

[2]张侠,赵德义,朱晓东等.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J].经济地理,2006,26(3):496-499.

猜你喜欢

管理思路规划建设城中村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思路探索
如何做好用电营销管理的思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