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7-06房金枢

中国商论 2017年21期
关键词:控制体系系统管理预算管理

房金枢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长期立足,必须要在适应国内环境的形势下,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期将企业风险降为最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企业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了概述,从三方面论述了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全面、成本控制的方法落后,并针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树立新的成本控制观念、创新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等,以期帮助企业能够科学地控制成本。

关键词:成本控制 预算管理 系统管理 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c)-086-02

1 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所指的内容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于既定的成本目标,要能够准确的进行计算,将对产品进行监督,其中所产生的损耗,要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以此来控制成本,使其在既定的范围内。成本控制从广义和狭义上分为两个方面,广义上指的是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能够通过对人力和物力的掌握,将其成本减低,狭义上指的是能够对预定的成本完成限额。

2 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现阶段,企业过多的注重对显性成本的控制,由于隐性成本短期内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所以企业的管理层认为隐性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作用,固忽略隐性成本,长此以往,隐性成本得不到控制。企业员工对于成本的认识比较片面,单方面认为对成本的控制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决策和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以及他们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己无关。所以出现管理成本的人既不懂业务又不懂技术。这种情况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缺乏积极性。

2.2 成本控制不全面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对于成本控制不够全面,往往只重视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比较看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和控制也比较重视。但是对于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规划、产品的生产过程等成本容易忽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只注重对内部的控制,而忽略对外部成本的控制,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企业最终会停滞不前,被市场所淘汰。

2.3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现阶段,企业仍旧运用传统成本控制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变化,企业采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经济时代发展的潮流,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式方法,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3 改进成本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新的成本控制观念

企业要树立全员控制成本的思想观念,成本的控制不单单只涉及到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到成本控制的管理中,企业的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企业在发展中要树立全员的成本控制观念。对于成本控制的内容,要坚持显性和隐性成本相结合,两者同时抓,在一定程度上,显性成本常常被企业重视,而隐性成本却被企业所忽略,所以加强对隐性成本的控制很有必要。与此同时,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观念,要从当下成本控制转向长期的成本控制。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发展中,企业要考虑长期的成本,而不是只重视短期的成本。

3.2 创新成本控制方法、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全球贸易一体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管理。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引进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将成本控制的要素进行分析,这里简单阐述引进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内容,指的是要改变成本控制的模式,将原来以产品为主的模式改变为以作业为主,将直接和间接成本作为消耗作业对待,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对企业成本进行优化,以此更准确地计算企业的成本。

3.3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决策事前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的相关人员在事前对生产设备要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于一些陈旧和老化的机器设备等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要及时淘汰,对于其他的设备要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使用的效益。其次,完善企业事中成本控制体系,明确各岗位权限和责任。对企业生产的各个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员工的身上,其与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员工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完成成本控制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建立成本控制事后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信息的反馈系统,对成本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成本控制的信息,要进行详细分析,并能及时将结果向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传递。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将成本控制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4 改进成本预算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的作用

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建立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之上,要结合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单纯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工作。所以,企业的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并积极参与到成本预算管理中,科學合理地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方案,保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高经济效益。

3.5 大力加强企业成本的系统管理

首先,打破成本管理界限。成本管理不能单单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而要将成本控制扩展到对产品的市场分析、产品技术的分析等。根据对成本全程控制的内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即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设计成本、人工成本等都要以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强对非物质产品成本的研究。在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中,一些非物质产品的成本必须考虑在内,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的产品也在被商品化。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到非物质产品的成本,如人员成本、环境成本、服务成本等。最后,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重心已经由内部逐渐向外部转移,由原来的侧重生产逐渐向决策管理转移,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对成本进行研究和分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未来的发展成本、决策成本、不可控成本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要加强成本管理决策的研究,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的未来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3.6 运用多动因理论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作业成本计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动因的内容所指的是,成本在发生时的活动或作业,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活动、一项作业、一项具体的事情。广义上来看,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部分可以确定为成本的动因;狭义上来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所做的一系列的活动和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成本动因对成本的行动起着支配的作用,对成本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可以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成本动因和作业的区别:成本动因会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和减少,而作业是企业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做的各种努力工作,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同时两者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两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以成本动因的分析作为基础,可以对成本的控制开辟新路径。以下从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将成本控制的思想观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让员工认为成本控制的思想观念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员工觉得企业是自己的企业,真正地使其融入到企业里,使员工认为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第二,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让员工建立自我约束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是让员工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内心的想法出发,自愿并主动地进行自我约束,以自我激励为重点,提高自我的管理意识。企业中职工养成自主管理意识后,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决定性意义,从根本上提高了对于成本控制的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清河,刘安.强化成本控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河北企业,2016(9).

猜你喜欢

控制体系系统管理预算管理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浅析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流程再造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控制体系的法律渊源分析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
事业单位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