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x2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07-05万锋吕云霞徐志韧余济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16期
关键词:转移

万锋 吕云霞 徐志韧 余济春

【摘要】 目的:探讨Cx2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异常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6例PTC组织、33例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检测Cx26的表达,并分析其在PT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Cx26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Cx26的表达可有效地预测PTC的发生、早期转移以及预后。

【关键词】 Cx26;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x26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WAN Feng,LYU Yun-xia,XU Zhi-re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22-12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Cx26 in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PTC) and pathological staging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Method:A total of 116 cases of fresh specimens of PTC tissues and 33 cases of adjacent tissues were embedded in paraffin sections to stain and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x26.All thos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expression in PTC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Result:The expression of Cx26 in PTC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tissues(P<0.05).The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clinical stage,pathological grad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5).Conclusion:The expression of Cx26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occurrence,early 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of PTC.

【Key words】 Cx26;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etastasis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Corps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35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首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2],约占甲状腺癌的85%,目前绝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尚可,但10%~20%的患者因其发生失分化,从而导致甲状腺癌复发转移[3],一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和/或远期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将大大降低。因此,进一步探索研究新的基因功能改变与PTC恶性特征的关系,阐明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其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缝隙连接是指相邻的细胞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由蛋白质构成的结构,目前大约有20余种缝隙连接蛋白被发现,其根据分子量的不同而命名,如Cx26分子量为26KDa[4]。Loewenstein等[5]于1966年提出由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活动与细胞的生长控制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至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缝隙连接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6]。其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x26不同于其他连接蛋白,研究认为其能够影响肿瘤恶性表型,如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然而Cx26在PTC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活性如何?国内外尚未见明确报道。本研究拟初步探讨Cx26在PTC中的表達以及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间手术切除PTC组织116例,旁组织33例,其中男32例,女84例;年龄16~76岁。每一例组织离体后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掉血迹,用无菌手术刀在肿瘤中心部位切取癌组织;在肿瘤安全切缘外1.0 cm以上切取甲状腺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所有组织经10%多聚甲醛固定,病理科医生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并制成切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术前均未进行化疗和放疗。

1.2 方法 用生物素-卵白素-辣根或氧化酶法对石蜡切片中的Cx26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将石蜡切片放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温育20 min,萃取内生过氧化物酶。后将样本放入浓度为10 m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剂中加入至95 ℃,40 min,恢复抗原活性,室温下进行封闭30 min。用鼠单克隆抗Cx26抗体,4 ℃温育过夜,生物素-卵白素-辣根或氧化酶复合物加强染色,重点观察肿瘤边缘的细胞,因为边缘细胞比肿瘤中心的细胞更有可能出现Cx26染色阳性。随机计算1000个肿瘤,超过10%的细胞出现清晰的Cx26染色阳性则可认为此肿瘤Cx26阳性。Cx26的免疫组织化学信号均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内。信号强度均用累积光密度值(IOD值)表示。应用MIAS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测定DT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IOD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C中Cx26表达免疫组化实验 116例PTC中有55例Cx26表达阳性,阳性率47.4%,33例癌旁组织均为阴性。图1为Cx26阳性的甲状腺癌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的典型结果,图1A为Cx26免疫染色阳性的PTC切片,几乎所有的细胞质均可见阳性染色;图1B为10%肿瘤细胞阳性染色的PTC组织,在弱阳性肿瘤中,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几乎均见于肿瘤边缘(图1C)而不见于肿瘤中央(图1D)。

2.2 Cx26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在PTC中Cx2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直径

2 cm)(P=0.036)、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P=0.018)有关,与组织学亚型和组织侵袭性无关。用anti-D2-40和anti-CD34抗体可以显现淋巴管和血管,从而对肿瘤细胞侵犯淋巴管和血管进行免疫组化评估。淋巴管和血管内均能见到Cx26阳性的肿瘤细胞,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TC组织Cx26 IOD值为(136.62±2.59),癌旁组织Cx26 IOD值为(89.41±3.18),PTC组织Cx2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Cx26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为47.4%。Cx2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生物学侵袭性之间密切相关,Cx26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Cx26的相关报道很多,例如:肺鳞状细胞癌Cx26表达阳性与肺癌的高复发率相关[7]。Cx26表达阳性,增加了BL6鼠黑色素瘤细胞的恶性程度[8],Cx26与乳腺癌淋巴管侵犯、肿瘤的大小、组织学高分化和不良预后有关[9-10]。Cx26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定性为抑癌基因,表达与生物侵袭性密切相关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11-12]。因此有必要对Cx26在肿瘤发生的机理中的作用进行再评估,同时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情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Cx26的染色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在Cx26表达免疫组化实验中,Cx26在PT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累积光密度值(IOD值)结果与此相一致。同时,Cx26表达与淋巴管侵犯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腺瘤内转染、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侵犯密切相关。以往对乳腺癌、肺癌和直肠癌的研究认为:细胞质中Cx26的持续表达,间接的证明癌细胞之间连接通道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局部侵袭性,Cx26阳性的肿瘤淋巴管侵犯率要远远高于Cx26阴性的肿瘤[13]。甲状腺癌细胞存在侵犯淋巴管的倾向,最终导致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侵犯淋巴管可能为一种具有相同倾向的干细胞导致,这种干细胞来自于一种存在于Cx26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和Cx43表达阳性的脉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异种间隙连接[14]。当免疫组化Cx26为弱阳性时,Cx26阳性的肿瘤细胞主要位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边缘。Cx26阳性肿瘤细胞主要位于肿瘤边缘的现象同样存在于乳腺癌[15-16],可以推测:Cx26阳性的肿瘤细胞位于侵袭的最边缘,虽然数量很少,但是这些细胞极有可能侵犯邻近的淋巴管。此外,Cx26还存在增加癌周淋巴管密度的趋势,使得阳性的甲状腺癌细胞表现出高度的淋巴管侵袭性,主要是因为缺乏GJIC、淋巴管裂隙连接蛋白的特殊结构,增加肿瘤边缘淋巴管的亲和性[17-18]。对比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中Cx26的表达情况,没有明确发现转移淋巴结有更高的Cx26表达,但是Cx26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要强于甲状腺癌,乳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后,淋巴结中Cx26的表达高于原发肿瘤,证明Cx26阳性的肿瘤细胞比阴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能力[7,19],但目前其机制仍未阐明。

综上所述,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x26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发病原因,它与生物侵袭性密切相关,与PTC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这些肿瘤中Cx26表现的更像是原癌基因而非抑癌基因。检测Cx26的表达可有效地预测PTC的发生、早期转移以及预后,并可能为PTC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参考文献

[1]钮雁文.甲状腺癌82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3,38(3):198-199.

[2]代妮娜,刘燕娜,郭良云,等.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江西醫药,2015,50(1):78-80.

[3] Chou T L,Lim B H,Kwok S P.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ANZ J Surg,2004,74(1-2):10-12.

[4] Evans W H,Martin P E M.Gap junctions:structure and function[J].Mol Membr Biol,2002,19(2):121-136.

[5] Loewenstein W R,Kanno Y.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trol of tissuegrowth: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ancer cells[J].Nature,1966,9(5029):1248-1249.

[6]王晓红,刘雨飞,鲍宇浓,等.援甲状腺乳头状癌RET、CK19、TG、Ki-67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692-695.

[7]贺家勇,付娟娟,杨晨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和HBME-1的表达及其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7):850-854.

[8]郦秀芳,吕艳婷,张海勇,等.CD56、TPO、p63及CKl9联合检测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3):205-208.

[9]马素刚,陈万军.ER、PR、HER-2/nu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達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2,27(6):760-766.

[10]胡孟钧,吕艳婷,郦秀芳,等.CKl9、TPO、CD56及P63标记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5):544-546.

[11]颜魁,谢莹,段绪伟,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11):1324-1327,1330.

[12]吴爱娇,王利宏.Cytokeratin-19、Fibronection-1、HBME-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81-83.

[13]陈颖,李睿,刘源,等.免疫组化和PCR检测乳腺癌HER-2、EGFRt和CK5/6过表达水平用于乳腺癌疗效的评估[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1):56-59.

[14]汤彪,孙圣荣.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9):1215-1218.

[15]李加美,王强修,张珂,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698-7770.

[16]郭朝焱.王晋芬.CD56、TPO、CKl9、Galectin-3和HBME-1在甲状腺乳头样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7):481-483.

[17]张青,李小欢,杨真,等.110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86-88.

[18]邓敏,叶顾萍,马建中,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HBME-1和TPO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8):843-846.

[19]刘池拽,师天雄,邓建伟,等.p27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41-643.

(收稿日期:2017-03-01) (本文编辑:邓朝阳)

猜你喜欢

转移
JA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古代云南政治中心与民族文化中心的变迁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对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银保协作、ART保险与银行信用风险转移
猪源沙门氏菌携带I类整合子向人源细菌体外转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