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鼓类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2017-07-05臧萌

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臧萌

摘 要:打击乐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乐器演奏形式。打击乐的演奏形式多样,乐器类型丰富,其中鼓类打击乐器是最受欢迎的打击乐器之一。鼓类打击乐器演奏方式看似简单,实际则蕴含着许多技巧。为了充分体现出打击乐演奏的艺术性,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需要对演奏者的鼓类演奏技巧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

关键词:鼓类 打击乐器 演奏 技巧

打击乐器又称“敲击乐器”,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乐器演奏形式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有节奏的敲击,用以抒发和表达感情,这就是打击乐的雏形。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鼓类打击乐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了现代乐器演奏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在现代音乐演奏领域,鼓类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演奏形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演奏形式配合使用,实现全新的艺术效果。

鼓类打击乐器演奏形式较为多样,在看似简单的演奏形式背后实则蕴含着很多的技巧。打击乐的演奏者只有在充分掌握了这些技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准确完整地将鼓类表演活动完成。

一、 鼓类演奏的主要艺术特点

笔者认为,相比于其他乐器演奏形式,鼓类演奏的主要艺术特点包括如下几方面:

1. 鼓类演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鼓类演奏是通过演奏者敲击鼓身发声来实现的。无论是敲击小军鼓还是定音鼓都具有强烈而明快的节奏。这种明快的节奏是鼓类演奏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也是其精华所在。当然,鼓类的节奏是具有高度规律性的,敲击的力度、音量、强弱等等,都是构成节奏感的要素。

2. 鼓类演奏具有极强的动感。鼓类演奏的动感很强,主要来源于其鲜明的节奏。这种跳跃的节奏感给听众带来的是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也使得鼓类演奏可以产生出震撼心灵的力量,很多影视作品的配乐都采用鼓类演奏的形式,为作品增加了许多动感。

3. 鼓类演奏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手脚协调能力。在鼓类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有效调动双手,通过双手相互配合打出节奏感极强的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单手动作,还包括双手并用和交叉运用等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演奏者的双手协调运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这也正是鼓类的重要演奏技巧之一。

在鼓类演奏的诸多技巧中,滚奏的运用频率最高,表现力最为丰富,表演难度也最大,地位十分重要。除了滚奏以外,鼓类演奏的其他技术对于演奏者的技巧要求也很高,特别是在音色控制、力度控制、单击、双击、复合跳等技巧的运用都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只有加强专业训练,才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鼓类演奏的几个关键技术及特点

笔者认为,在打击乐演奏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术需要演奏者着重加以关注和注意:

1.鼓棒的握法。一般来说,在鼓类演奏的过程中,鼓棒的握法可以分为直腕、标准腕和扣腕三种。无论采取哪一种握法,演奏者都要握住鼓棒尾端三分之一處,只有这种握棒的姿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敲击的力度、平衡感和弹性。

直腕式又称法式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鼓棒握棒方式。在握棒的过程中,演奏者的左右手姿势基本一致,以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紧紧捏住鼓棒,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并拢并贴在鼓棒后侧。直腕式握棒的最主要原则是不能影响鼓棒的运动,演奏者的双手应当手心相对,注意保持对称及平衡,敲击节奏要匀称集中。

标准式是鼓类演奏的最主要握棒方法。在运用标准式握棒法之时,演奏者的右手姿势与直腕式完全一致,同时利用左手的虎口部位夹住鼓棒,并将鼓棒放置在无名指与小指并拢后的关节部位,其余手指呈自然弯曲,整个手掌呈半握拳状。在标准式握棒方法中,左手虎口部位是主要发力点,左手的无名指与小指主要用于托住鼓棒,左右手鼓棒之间呈大约90度的夹角。在敲击过程中,主要依靠左手翻转力实现敲击。

扣腕式是标准式的变异体,握棒方式与标准式大致相同,较大的区别在于扣腕式需要演奏者的双手向内翻转,手心向下,双手鼓棒都集中在敲击点至少,呈现约90度夹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鼓类演奏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握棒方式,演奏者都必须要确保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灵活,让双手与鼓棒保持一体。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演奏过程中的自然和轻松。

2. 打击位置。在鼓类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打击位置有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两个鼓棒头之间的距离应当尽量缩短。如果两个棒头打击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过大,那就会相应地影响到鼓的音色,双手打击部位的音色会体现出巨大的差异,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演奏效果和音色品质。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

当然,不同类型的鼓的打击位置并不完全相同。以小鼓为例,在小鼓敲击的过程中,演奏者的打击位置通常都不在小鼓的正中央,如果将敲击位置确定在中央,那么呈现出的音色过于直接并且容易产生“炸音”。为了在小鼓演奏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音色和效果,应当将小鼓鼓面视为一个圆圈,将敲击部位确定为圆圈的圆周位置,这样的敲击音色才能确保达到最佳效果。除此以外,在敲击的过程中,演奏者不要紧握鼓棒,要保持鼓棒的充分震动,确保音色的正确与纯正。

三、 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打击乐演奏技巧

笔者认为,科学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训练方式和方法:

1. 放松训练。在打击乐演奏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必须要做到放松。当然,这种放松绝不是指松散和散漫,而更多的是指一种演奏的状态,演奏者的颈、肩、背部、双手手臂等都要处于肌肉松弛的状态。对于刚刚接触鼓类演奏的表演者来说,要做到完全放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演奏者在一场音乐会过后感到手臂或者半身酸痛,那么他在演奏的过程中就没有完全实现放松,也就是不称职的演奏者。为了做到在演奏的过程中完全放松,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确保手臂完全不动,仅靠手腕的运动敲击乐器。无论敲击的节奏和力度如何,都要保证手腕的顺畅运动。

2. 单击和双击练习。单击和双击练习是鼓类演奏训练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单击和双击练习,应当注意如下几方面:

(1)单击练习。对于一般的演奏者来说,单击练习通常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单击练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锻炼演奏者左手、右手单独敲击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单击练习中,热手练习的环节十分重要。所谓的热手练习类似于体育训练中的热身,主要锻炼的是演奏者左右手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等。在每次演奏练习前,演奏者都要进行热手,通过热手活动筋骨,加快手部血液循环,避免练习时产生的意外伤害,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在冬季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的双手冰凉僵硬,通过热手练习可以迅速进入训练状态。

总结起来,热手练习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尾端手握法,握住鼓棒尾部的手指不放松,手部握住鼓棒但不要握紧,与此同时仅活动手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高手部灵活度,但是切记不宜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导致手臂部的肌肉僵硬。二是正常手握法,即采用标准式的握棒姿势,只动手指不动手腕进行速度练习。这种练习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手指的灵活程度、敏感度以及肌肉的力量,对于提高鼓类演奏过程中的速度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鼓类演奏的过程中,速度是演奏者重要的技巧之一,而决定敲击速度的关键是手指的力量和灵活程度。在热手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注意保持打击拍子的稳定以及左右手的平衡,利用大拇指和食指紧捏鼓棒,运用手指的运动来控制训练的过程。在打击位置选择上要尽量靠近最佳音色区域,运用节拍器作为辅助,先慢后快,逐步提高。三是正常手握鼓棒的单击训练,也可以起到热手练习的效果。

(2) 双击练习。双击练习又称为滚奏练习,是在单击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更加复杂的敲击练习方式。在双击练习的过程中,演奏者敲击鼓的次数由1次变为2次,为了保持音色和速度,就对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双击练习之时,演奏者要尽量放慢速度,不能操之过急,保持力度和音色的平均。在练习开始阶段可以利用节拍器进行辅助,初始阶段可以从每分钟40拍左右的速度开始。要注重掌握滚奏练习的总体节奏,如演奏者每分钟保持40次左右敲击而且保持节奏音色不出错误,就可以适当提高速度,但是提高的过程也要循序渐进,不宜幅度过大,以每个阶段每分钟提高20次左右为宜。

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以后,演奏者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并进行长期保持,直到双手感到酸痛后再进一步增加敲击次数,每次训练时间保持在2分钟左右。在进行双击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不宜单纯追求高速度和快节奏,而是要注重保持速度和节奏的稳定,而且应当坚持阶段性和长期性训练,培养一种良好的节奏感。

3. 力度练习。在鼓类演奏练习过程中,力度练习又被称为表情记号练习。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在看到乐谱的强弱标记之时,会在内心深处不自觉地产生情绪和情感的变化,这种内心深处的细微变化将会直接反应在整个乐器的演奏过程之中。受到乐谱中强弱记号的影响,演奏者很容易出现敲击张力不足或过强等现象。为了有效克服这个因素的影响,在强弱训练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当通过系统训练合理控制演奏张力,适当进行增减。具体来说,在练习过程中要以4连音为基础、4拍为小节单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小节、多节拍的增加或者减弱练习,从尽量小声调整到尽量大声。通过反复进行强化练习巩固训练效果,在演奏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和运用演出张力。

总而言之,打击乐艺术的门类非常多样化,鼓类只是打击乐器的类型之一。本文以鼓类演奏作为研究对象,对提高鼓类打击乐器演奏技巧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的结论还不能完全代表打擊乐演奏的全部技巧和要求。但是,鼓类打击乐器演奏技巧中对于打击速度、力度、稳定性以及放松的方面的要求,却是带有共通性的。只有不断加强技巧训练,遵照打击乐器的艺术规律,演奏者才能够有效提高演奏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打击乐表演者。

参考文献:

[1]王满.打击乐演奏中的滚奏技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7(2).

[2]易大鑫.论我国民族打击乐演奏艺术的艺术特征及其与现代音乐教育的结合[J].乐府新声,2014(3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教学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