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

2017-07-05胜,卜

关键词:金融科技指标

曾 胜,卜 政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重庆 400067)



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

曾 胜,卜 政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重庆 400067)

本文基于我国25省2003—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公共科技金融资源、经费、产出”三项指标,通过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对我国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距。为进一步研究地区公共科技金融指数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了各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总指数的贡献度,从而为我国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区域差异;科研成果市场化;科技创新

引言

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转型时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科技创新是应对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为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科技金融发展评价的研究有着非常显著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公共科技金融,其概念源于科技金融,又可称为政府引导型科技金融,具体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财政科技投入、公共金融政策与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体系。与公共科技金融概念相对应的是市场科技金融,即主要以市场力量为主体的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金融体系与科技投入。

关于公共科技金融研究文献较少,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企业成长方面。King(1993)[1]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金融和技术创新的结合,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资金;刘文丽等(2014)[2]在考察我国经济增长来自科技金融的影响差异时指出,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显著,而西部地区则呈现不显著特征,提出要重视并构建中西部地区经济与科技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Schwartz(2000)[3]认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离开了金融的支持,将难以为继。张缨(2015)[4]认为要促进政府科技创新有效供给的改变需要科技金融的支持。

在研究科技金融指数以及评价效率方面,王海(2003)[5]、曹颢等(2011)[6]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科技金融结合效益不理想的原因来自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畅。

纵观现有研究文献可知,科技金融为科技活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换,而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以及企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对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前已有大量文献对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做出评价与分析,然而,现有的科技金融的研究多将政府引导的科技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引导的科技金融领域混合研究,鲜有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科技金融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拟通过我国公共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的构建,重点研究政府引导的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差异,并给出政策建议。

一、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

构建我国主要省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用以反映我国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一)指标选取

以现有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文献为基础,本文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指数的设置,按照“科技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产出效率”的思路,由此从资源、资金和产出等三个方面构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指标,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结构图

公共科技金融资源指标主要从科技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两个方面,作为资源投入变量。公共科技金融资金指标侧重从资金投入的角度出发,分为两个部分:研发活动经费支出与财政科技拨款。科技金融产出指标则重点从技术市场成交额和专利产出两个方面考察产出成果的效率。各项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科技金融发展表征指标

为明确各项指标的含义,具体说明如下:

1.科技研发人员是指从事科技研发具体工作的人员,包括为科技研发直接提供服务和直接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

2.研发机构数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设立的研发机构的总数。其计算的数据口径为县以上独立核算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以及科研机构。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是指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科技经费,国务院各个部门拨付给地方相应各部门的科技研究经费不包括在内。

4.地方财政支出是指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三级地方财政的总支出,不包括国务院部门为地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

5.研发经费支出是指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用于开展科技研究开发活动(试验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 的实际支出。包括直接用于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 活动的支出,以及间接用于与科技研究开发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服务费、管理费等。

6.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是指在从事技术商品经营活动和技术中介服务场所内进行相关合同交易的总金额。

7.专利申请授权量是指对设计人和发明人的发明创造或技术,经专利局审查合格后,依据相应专利法授予设计人和发明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或技术享有的专有权的总数量。

(二)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

为了保证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准确、真实与客观,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本文选取了2003~2014年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分别选自东、中、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包括11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北、辽宁、海南;中部包括6省: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河南;西部包括8省市自治区: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宁夏、贵州、新疆。

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由八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二级指标的得分表示该地区在该领域发展程度的相对位置。

1.指标计算方法。在构建指标时,需考虑到标准化、单调性、齐次性。标准化即表示第i项指标只有在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指数值才为100或0;单调性即表示如果第i项指标有一个正的增加值,那么这一项的指数值就会上升;齐次性即表示指数不受测量单位影响,不同维度得到的指数值也可以相加。单项指标的得分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0和0,最大值100代表该项指标在该地区发展最好,最小值0代表该项指标在该地区发展最差。每项指标得分的计算方法如(1)式:

(1)

其中,xi为某地区第i个指标的数值,xmin为各地区第i个指标历年的最小数值,xmax为历年的最大数值。然后,将同一类别的二级分项指数加权计算成科技金融发展分指标,科技金融发展的四项分指标再加权计算得出总指数。由于各地区科技金融分指标与总指数都是由每个指标加权计算而得,因此总指数也在0~100范围之内,保证了标准化的要求。

2.各项指数权重的分配。各项指标取的权重是构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重点。王海(2003)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权重,受其主观因素影响较大。Sarma(2011)[7]采用的主观赋权法由于其主观性而受到质疑。赵昌文(2009)[8]建议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但又存在计算指数跨期的可比性较差,使得科技金融指数跨年度比较难以实施。算术平均法是编制指数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拟通过算术平均法确定权重,在公共科技金融研究有待深入的背景下,有助于综合客观反映公共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因此,指数计算公式如(2)式:

(2)

其中k为二级指标数量,在本文二级指标选取数量为8个。通过该公式得到的各省的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数值位于0到100之间,其中0表示该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最差,100则表示该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最好。

3.我国25省历年的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根据式(2)计算方法可得,2003—2014年我国各地区的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见表2)。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提高幅度较大。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我国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断推进,使其各级部门或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对科技金融发展的投入;二是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的全面展开,促进了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2014年,东部地区只有北京、天津两地较上一年增长,且北京达到历史最高值,这可能源于国家对京津冀的支持,他们具有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吸附作用;中部地区只有江西、湖北呈现增长趋势,且江西达到历史的最高值,这也可能是由于两地推行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倒是西部有5个省市区表现出上涨趋势,尤其是重庆市达到25.15,在全国排第三位,这可能来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同时重庆经济增长也保持了全国领先态势,且金融发展也快速增长,在科技金融方面也实施了一些创新举措。

表2 我国各地区2003—2014年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

二、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指数差异分析

2003—2014年间我国各地区的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差距情况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我国各地区指数的极差与标准差有逐步增大的趋势,2003年的极差为46.84, 2014年增长到56.54。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存在地区性的不均衡,且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增大。虽然西部地区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这种差距还是表现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指数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明显。从各地区的平均值也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如图2所示)。

表3 我国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差距分析

图2 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地区对比

从科技金融的三个分指标(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从2003—2014年之间,公共科技金融经费指数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指数均值从2003年的15.46增加到25.86,然而标准差也由2003年的14.85增加到21.71,可见随着公共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的增加,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产出指数和资源指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由于本文利用的是相对数指标,并非公共科技金融产出和资源的绝对值在减少(事实上,公共科技金融产出和科技金融资源的绝对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由于资源指标采用从事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机构数量比上地区总人口,随着各地区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这一比例值呈现小幅的下降。因此,公共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的波动与下降可以理解为地区人口的增加稀释了研发人员与研发机构的相对值。对于科技金融产出指数的变化,可以发现随着公共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的增加,产出指数并未呈现增长趋势,这表明,随着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

表4 科技金融发展各项分指数历年比较

三、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结论可知,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存在地区性的差异,本节对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各项分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贡献度,即各项分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影响程度,由此解释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差异的原因。

(一)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指标对总指数的影响大小,以解释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差异的原因。根据如上所述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定义为因变量,各项分指标为相应成分,利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实证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公共科技金融资金指数对公共科技金融总指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公共科技金融资源指数,产出指数对总指数的贡献度最小,表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主要靠资金推动。

表5 主成分分析结果

(二)分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贡献度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知,造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公共科技金融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公共科技金融经费和资源投入,这一点也可以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指标平均值的差距看出,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公共科技金融经费和资源的投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6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指标差距

具体分析每项分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科技人力资源,通过观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指标可以发现,三个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指数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地区间的差异主要为绝对值的差异,即科研人员数量的差异,其中东中部的平均差距为11.12,中西部差距为9.49;(2)科技研发机构,各地区科技研发机构指标随着时间推移均有所下降,由于该指标采用各地区研发机构与地区人口比值表示,因此研发机构指标只是相对值的下降,各地区的绝对值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差距为9.32,东西部差距为8.39;(3)财政科技拨款指标,东部财政科技拨款指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仅在2011年有所下降,中西地区财政科技拨款指标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均经历先降低后增长,然后再降低又增长模式,但在变化过程中,中部地区从2008年财政科技拨款指标均开始高于西部地区,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国务院在2009年提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东部地区在2008年后加强财政科技拨款,使得该指标在2008年后开始上升。而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拨款指标在2008年后相对增长较低,从平均来看,东中部地区差距为25.29,东西部地区差距27.18,而仅从2014年来看,东中部地区差距24.17,东西部地区差距为31.92,可以看出在财政科技拨款指标上中部地区已经较为明显地领先了西部地区;(4)研发经费力度,各地区研发经费投入指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均呈现出跳跃性增长,其中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跳跃2.38、3.35和2.18点,这一跳跃源于我国财政部2009年应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提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导致各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均呈现跳跃性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数据,构建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并分析我国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增长的同时,我国各地区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差距不断增加,呈现典型的“东西部贫富差距”。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各项分指标对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贡献度,其中资金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源,最后是产出。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公共科技金融发展落后地区的重点在于政府部门经费与资源的投入力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和科技资源的投入对公共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贡献度最高,由此表明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财政和研发资金,且科技资源和经费指标受政策导向影响最大。理论上,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和研发经费投入对于市场具有引导性作用,即引导市场资金进入某一科技领域,解决市场失灵现象(由于科技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的特点,因此市场资金进入新兴科技产业领域的意愿不强,产生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市场资金进入新兴科技领域,推动新兴战略科技产业的发展,政府也应在科技金融服务中引入市场运行机制[9]。

2.各地区应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并鼓励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科技创新与创业领域。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科技人员和研发机构对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较强贡献度,且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在相关领域具有专门知识的科技人员以及从业人员。

3.我国的科技金融投资领域应从传统科技行业逐步转向战略新兴产业。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发现,我国的科技产出对于公共科技金融的贡献度最低,表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即随着公共科技金融经费和资源的不断投入,产出指数与产出效率并没有随之提高。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公共科技金融资源和经费过多地投入传统科技行业,导致传统科技行业产能过剩,而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的投入相对缺乏。因此,为解决我国公共科技金融产出效率低下,提高公共科技金融总指数,各地区尤其是发展落后地区,应积极发展引进具有广阔前景的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不断提高公共科技金融的产出效率,以促进公共科技金融的发展。

[1]King,R.G.,Levine,J..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growth:Theoryandevidenc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3,32(3):513-541.

[2] 刘文丽,郝万禄,夏球.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2):87-94.

[3]Schwartz,M..Evalu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investmentsinprojectflexibility,agencyandcompeti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2000, 85-106.

[4] 张缨.科技金融:促进政府创新政策“有效供给”[J].中国科技论坛,2015(10):126-129.

[5] 王海,叶元煦.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2003,16(2):67-72.

[6] 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134-140.

[7]SARMAM,PAISJ.Financialinclusionanddevelopment[J].Journal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2011,23(5):613-628.

[8]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许玉明,柯昌波,袁伟.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科技体制改革研究[J].西部论坛,2014,24(4):44-49.

(责任编校:朱德东)

Study on Chinese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ZENG Sheng, BU Zheng

(SchoolofFinance,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25 provinces from 2003 to 2014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resources, funds,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as the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regions of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Chinese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w that Chinese public technology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ex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ex differenc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otal index, and then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ing the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public fi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dex; regional difference; scientificcmd technological result commerci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0.3969/j.issn.1672- 0598.2017.04.005

2017-02-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JL045);国家自科基金项目(71271227);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400627);重庆市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曾胜(1969—),男,重庆云阳人;博士,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科技金融、区域发展管理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卜政(1989—),男,安徽合肥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投资理论与实务研究。

F832

A

1672- 0598(2017)04- 0029- 07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