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为官不为亮剑!

2017-07-05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7年20期
关键词:能上能下舆情问责

■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向为官不为亮剑!

■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为官不为”,是当前最突出的一种新的贪污腐化,甚至比腐败本身更为群众所深恶痛绝!“戏上有,世上有”。作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的现实版,近日,两起干部为官不为被“问责”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时任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被免职,是到目前为止因为官不为而被组织处理的最高级别官员。更早之前,陕西省旬阳县某班子7名成员集体被免职,接受了当地“回炉锻造班”的培训,引发舆论一片叫好。

舆情关注点

干部召回旨在整治为官不为

《光明日报》5月12日:以高压反腐的态势去治“为官不为”囊括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明确责任清单,并继续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和选任机制;二是要眼里不揉沙子,遇到不作为必究,让不作为者没有“位”。必须把行政效能改革跟反腐结合起来,对为官不为祭出重拳与猛药,让发展在惩懒治庸中不被贻误,让改革在效能提升中抓铁有痕。

《新京报》5月9日:该问责的,就要坚决问责。它明明白白地告诉当地所有官员,对“为官不为”的问责,不会因为官员级别就有差异。“为官不为”,对社会的伤害也非常大。官员消极为民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也让社会对效率的追求弱化。这种心态的弥散,并非社会之福。

创新管理方式让干部能上能下

《检察日报》5月8日:面对纪律“红线”、行为底线,难免会有迷茫之时、懈怠之时。此时,不妨以教育培训兜底,促进干事观念转变。持续“加油充电”,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警醒、让安于现状的“撞钟先生”觉悟。如此,才能激活干事动力,重拾为民初心。

《法制日报》4月18日:召回试用不合格干部,不仅是向庸政宣战,向惰政问责,对“为官不为”说不;而且是用人制度的创新,是把以往对干部的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预防,化危机为转机,有利于激活干部队伍,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正廉洁的良好作风。

中国网5月10日:不难发现,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是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创新,是治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有益探索。它是一种加强机制和保护机制,其目的是通过“回炉加钢”的方式对不胜任现职干部进行“维修”,切实帮助他们转化和提升。

干部召回制度应常态化

中国网5月10日: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召回制度应常态化。进一步说,应将干部召回逐步纳入系统化、常态化轨道,在组织管理、评价标准、后续安排等各个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召回制度良性运行。

舆情进行时

5月3日至7日,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率党政考察团赴杭州、合肥、郑州学习考察。5月8日,济南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王文涛分享“取经”成果,强调要反对“撸起袖子不干活”,这种“摆拍式”干部。从原来反对干部“乱作为”,到后来的“不作为”,现在加了个“假作为”。

5月11日,天津市委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怀进鹏强调要持续用力治理,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窗口服务等重点领域要紧盯不放,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挂牌督办,对敷衍塞责、治理不力的,要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舆情过去时:《人民日报》四年十评“干部召回”

关于“干部召回”的六个“最”

最顶层设计:中组部将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列为2015年重点研究课题。

最早省级文件:2016年4月,云南省制定公布《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

最早提出:2011年2月16日,长治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首次提出,在全市市县两级建立干部召回退回制度。

最严政策出台:2015年10月,湖北省黄冈市委出台了《关于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不廉实行召回问责的试行办法》,划定37种情形。

最快出台政策: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推出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直击干部队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积弊。

最新政策:2017年4月,旬阳县出台《旬阳县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针对被召回管理的干部,在县委党校开办的专题“学习班”集中开展7—15天的离岗教育培训。

舆情评述

干部召回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

对于干部召回制度,中央正在研究,地方已有样本,县区更需推开。接下来要从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常态化入手,以“干部召回”为重点,从根本上遏制干部为官不为。其中,要从国家层面上完善对于干部召回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监督巡查和处理的双向互动,建立完善干部召回制度。同时,为避免“召回干部”被“一棍子打死”,还需要建立对“召回干部”跟踪管理制度;对转变明显、群众认可的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点,按照规定调整到合适岗位,甚至提拔使用,促成“能上能下”用人选人机制的形成。

一线视角·旁观者评

不称职干部就该被召回

黄冈市纪委书记王立兵:建议将召回管理与干部履职尽责的考核结果有机结合,召回管理可以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过渡地带,对那些有能力但工作方法不当的干部进行教育引导,对那些想干事却能力不足的干部进行培训提升,以便更好地促进干部事业有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行:借用商品召回的概念,近年来干部召回已成为基层比较亮眼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创新。多地将能力和作风不胜任现职的干部纳入召回范围,在治理懒官、庸官,让干部有所作为上是有益尝试。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省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 :通过对考核优秀的继续大胆使用,对整改不合格的进行转岗、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有助于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 : 干部召回制度是解决干部管理问题的一剂良药,但绝非“万应灵药”,这个制度能否发挥作用,不能“一召了之”,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

网民热议:希望这样的“黄牌”更多些

经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83%的网民认为,干部召回对那些为官不为的干部及时亮黄牌,能有效防微杜渐,不失为一剂治疗干部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良药;74%的网民表示,干部不作为不仅会影响政府形象,更是一种尸位素餐,是失职渎职;64%的网民称,对不合格干部通过召回学习再派出,而不是全盘否定,有利于强化干部培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50%的网民强调,对滥竽充数的干部说不,彰显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27%的网民建议,要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让召回制真正成为激发干部活力的引擎。

猜你喜欢

能上能下舆情问责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消费舆情
二则
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释放怎样的用人新信号
领导干部如何“能上能下”?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