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能力

2017-07-03吴永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培养能力

吴永梅

[摘 要]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为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抓住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抓起。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行为习惯;能力;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育才的一项主要任务。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养成的习惯。”行为习惯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构成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给予落实。

一、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在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要求。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强化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

二、以行为训练课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训练课是我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为训练课由班主任任教,每天坚持十分钟。班主任备好课是行为训练课成功的开始。在班主任制定的训练目标中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原则是宜小不宜大,求实不浮夸。教案中除训练目标还要有训练形式及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由教师引导让学生用正确的观念、思想,主动审视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训练、矫正。我们还创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矛盾冲突情境,唤起学生道德需求和选择的意愿。教师让学生唱主角、模拟表演情境或巧妙利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达到教育目的。例如:针对学生中同位之间不团结这一问题,老师让学生模拟表演两种不同情境,一组表演同位之间桌子划上“分界线”;另一组表演同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分析、选择,以达到教育目的。另外,还创设非亲身参与的,但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冲突情境。如:教材、报刊、电视、所见所闻,教师引导捕捉冲突,引发思考,唤起学生选择愿望,启发学生内驱力。小学生自制力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从细处抓起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最后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在行为训练课中我们始终坚持贵在明理、倾注情感、重在训练的教学原则,从课程类型上分为明理课、导行课、训练课。

三、以“照镜子”特色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

学生是不成熟的群体,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生又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如果为了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一味的指教、批评,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如果老师进行一味的说教,也只会水过地皮湿,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了能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使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我们开展了“照镜子”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意在培养反思的意识。“照镜子”活动是这样开展的。在校门口立一块标语牌,每周根据学生行为表现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在这块标语牌上写出不同的提示语,例如“你说普通话了吗?”、“二分钟铃响了,你坐好了吗?”、“我们要增强公德意识,做环保小卫士”、“你做到按时起居了吗?”等等。每天学生进校或课间都可以在“照镜子”标语牌前站一站、念一念,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纠正。在此基础上,各个班里也都立一块“小镜子”,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写出提示语。学生对“照镜子”活动的形式乐于接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纠正、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使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

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通過读书学生积累了知识,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第一步,推荐好书。利用广播时间向同学们推荐好书,这会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同学之间也能形成比着买书、读书的氛围。第二步,确定家庭读书日。每位学生在家里都和自己的父母、家长共同读书。让学生在家里、在学校都能感受读书的乐趣。第三步,交流、表彰。每月学校结合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读书活动开展好的班级、个人,评选出“读书小标兵”、“藏书小状元”。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读书体会的交流。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享受的快乐是外人难以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知识在读书中积累,行为在读书中养成。

五、以成长记录袋为评价手段,巩固学生良好行为的发展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施着眼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注重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通过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发展过程去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从学生一个个真实的“袋子”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感受到了一颗颗天真的童心。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使之不断完善自我。每一个“成长记录袋”都将凝聚着学生的成功和创造,记载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前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师只有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明确目标,锲而不舍。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