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7-07-03徐江城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非遗资源库职业素养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非遗”创业性保护与营销的设计和建设为抓手,开展以“非遗”为载体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满足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挖掘其市场经济潜力的需求;满足了市场对于传统手工业不断再造创新和积极适应的需求;满足了教学环境的优化推动传统手工技术传授模式变化的迫切需求;满足了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和提升高新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

关键词:资源库;非遗;职业素养;民族文化传承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政策立法、资金扶持、机构设立、宣传推广方等面均加大工作力度,一大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得以被保护和重生。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杭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

一、现状分析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对非遗相关从业者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76份)显示,目前非遗保护传承中存在问题主要有:后继乏人、匠心缺失、产业再造能力弱等等,特别是重技能传授轻“匠心”培育、重“输血”保护轻“造血”机制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破解上述问题是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关键所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成立了“非遗传承教学创业基地”,并首批引进了金石篆刻、中式旗袍等五个项目的基础上,与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非遗教学资源库”项目。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兼具“匠心素养、技艺传习、产业再造”能力的“复合型”非遗传承人,在探索名社与高校有机结合、反哺社会的有效方式的同时,以期能探索从根本上破解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弥补其他已立项非遗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不足和短板。

二、问题探讨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传统文化处在淹没的危险之中。传统手工业(非遗)费时费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特点,使得其产品少而贵,与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无法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非遗项目传承后继无人,更不用提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目前,传统手工业的主要任务更加注重“创新型发展”,即从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寻求创新:电子商务在传统手工行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盈利能力成为检验行业健康状态的关键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正联手互联网共同发展。据调研发现,沿海地区目前一名普通传统手工业从业者月收入在3000-5000元,而掌握了3D打印技术,并具备工业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手工业从业者月薪可达20000元以上,且人才缺口大。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技术较强,尤其在具备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手工业从业者供不应求。

三、项目资源库的设计

本项目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纵五横”:课程类别为技艺传习、匠心素养、产业再造“三合一”体系,共设技艺传习类课程8门,匠心素养类课程6门、产业再造类课程6门。课程项目载体选择代表性广泛性强,从人类非遗项目“金石篆刻”到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五层级” 非遗项目各有代表、均有体现。三是建设基础更稳。本项目建设专家库涵盖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优秀文化产业资深企业家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资源库建设工作,在经费、政策方面重点支持;在已验收通过的“数字校园学习平台 ”基础上完成资源库系统构架和教学资源初步积累,教学资源资源利用及评价超预期。四是传习受众更广。本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采用PC、APP、020等多种学习方式,面向包括高职院校和中小学生在内的在校师生、社会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开放,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资源开发,让有效资源传播受众更广。

四、应用研究

教学资源库汇集了院校、行业企业及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的优质资源,采用先进网络技术,形成具有教学与管理、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教改成果推广与应用、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多项功能开放式专业交流与服务平台。实现跨学校、跨地域的优质资源共享,为全国高职进行相关专业建设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训练、企业组织技术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提供丰富的学习指导与素材,实施无障碍的支持。

遵循通用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借助网络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将教学资源集成为资源库。这种资源库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特点,支持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因此,它的应用将打破学习时空的限制,把学习者从固定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全天候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德龙. 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J]. 民俗研究. 2013(01)

[2]马盛德.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中的几个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3]刘锡诚.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4]祁庆富. 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科研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ky201738),主持人:徐江城。

猜你喜欢

非遗资源库职业素养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