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初探

2017-07-03刘亚兰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媒体

刘亚兰

(南京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目前,我国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并行之有效的经济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在高校里正常学习和生活。然而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的帮扶仍相对落后,限制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现阶段,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搭建了全新的平台,为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帮扶新模式、新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媒体;精神资助

我国于1983年正式颁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关资助政策,2007年进一步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现如今已经形成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较为完善的“奖、贷、助、补、减”的经济资助体系。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和精神上的“贫困”却无法通过现行的经济资助体系进行改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仍相对落后。

随着网络媒体蓬勃发展,具有多元化、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媒介,成为最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之一。巨大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传播力使新媒体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同样受到新媒体的深刻影响。灵活运用新媒体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帮扶工作,使新媒体成为精神资助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精神资助体系,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神资助的重要意义

在现有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格和精神上的“贫困”现象日益凸显,加强精神资助和帮扶日趋重要。

1.精神资助是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的必要环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当某一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将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现阶段,我国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经济资助体系,基本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维持生存和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要求,故此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为凸显。然而现阶段精神资助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精神资助是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2.精神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长时间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智育有余而德育不足,不少学生存在自卑、孤僻、消极依赖、抗压能力差等心理状况,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比例也高于普通学生。高校的学业教育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专业上成才,但精神方面资助的不足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精神上成人。精神资助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助力其成长成才。

二、新媒体在精神资助中的优势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样,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是精神帮扶过程中,也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新媒体为精神资助搭建了新的平台,让精神资助从原本的单方面教育向多元化、立体式教育发展,能够协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目标。

新媒体平台具有便捷性、高效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在精神资助过程中,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够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提高精神资助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新媒体平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丰富了精神教育的途径,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如图片、声音、视频等提升教育的活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一个社群六个维度”精神资助体系的探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微社群,在精神资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帮扶。

1.构建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微社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独特的特征,他们所需求的信息和帮扶需要在微社群中信息化、网络化、透明化,同时又需要保护这部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等。现阶段的新媒体手段都具有构建微社群的功能。在微社群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主体、设计者、组织者。通过新媒体交互功能,能够激发学生在精神世界成长的动力,让学生乐于接受精神资助和帮扶。

2.资助政策宣传教育确保学生懂政策,知规范。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奖、贷、助、补、减”的国家资助体系,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不为自身的经济困难而担忧无法完成学业,也不因自卑而放弃资助;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规范,将资助工作透明化,让学生心中有底,有据可依。

3.诚信、感恩教育让学生知底线,会奉献。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是现有精神资助的基础和重点。诚信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同样如此。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从申请资助信息的真实到杜绝日常生活中的奢侈消费再到助学贷款毕业后诚信还款等,让诚信意识入脑如心。感恩教育除了是对获得资助常怀感恩之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生活。通过新媒体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生活,不再紧盯自身贫困的现实,转而去发现生活之美、成长之美,感恩点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反哺社会,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4.励志模范树立让学生有目标,勇成长。通过新媒体平台发掘和树立励志模范,传播励志模范在各个领域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表现,在“先行者”和“新范本”的引领下,激发和带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勇于突破自我限制和不合理信念,凝聚力量,争当先进,共同发展。

5.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识别,懂调节。利用新媒体平台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学生对贫困的认知,不因贫困而自卑、埋怨,明白经济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会随着自身的努力和成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要用端正的心態面对人生。提升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识别能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调节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困难,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时,能够自我调节,及时求助,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6.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让学生有专业,有特长。除学业发展外,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特色技能和素质培训,提升学生的专长,同时通过学习类型进行分组,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有归属感、成就感。

7.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有技巧,能适应。就业是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必由之路,不少学生由于经济的拮据、心理的自卑导致求职相关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弱,视野狭窄,经历缺乏,成为“就业困难”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新媒体平台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帮扶,如职业相关测试、职业线上咨询、求职技巧培训等,提升学生求职综合素质,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就业、择好业。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资助是一项富有挑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通力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完善资助系统,将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有机结合,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雷旭斌.试从新媒体视角探析新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84-85.

[2]孟祥军.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 “精神资助”问题[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42-45.

[3]姜旭萍. 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资助的探索与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6):32-33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媒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