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普”以后县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2017-07-03李新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6期
关键词:县级发展方向博物馆

【摘 要】以平遥县博物馆为例,阐述了县级博物馆在“一普”以后发展的多元方向。

【关键词】县级 博物馆 发展方向

为期4年的平遥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告一段落,平遥县共有5个国有收藏单位参与了此次普查,录入文物总数1041套2169件。通过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全县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了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扩大了文物保护范围。“一普”以后,如何利用普查数据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是县级博物馆需要探索的方向。

一、平遥县博物馆基本情况

(一)概述

平遥县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大街109号,国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0名,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估为三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2632.6平方米,展厅面积2464.92平方米,陈列内容由清虚观的道教文化、平遥县域史文化及历史珍品三部分组成。2016年参观人数为14.754万人次。

(二)藏品构成及现状分析

参与普查的516套1326件藏品共有17类,占全部类别的48.57%。甲骨、文具、漆器等属收藏空白(见表1)。

按完残程度统计(见图1):完整的51套64件,基本完整的303套1099件,残缺的112套113件,严重残缺(含缺失部件)40套40件,标本化石10套10件不计。

按保存状态统计(见图2):158套191件不需修复,282套1058件需修复,55套55件急需修复,11套12件已修复,标本化石10套10件不计。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文物保存状况堪忧,需修复的藏品占藏品总量的55.7%,急需修复的藏品占藏品总量的10.9%,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别多,说明县级馆藏文物保护措施落后、手段单一。而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需的资金支持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陈列展览及库房建设

平遥县博物馆于1996年在清虚观旧址的基础上筹建,2006年5月25日清虚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县博物馆共有文物展廳10间,当时因地点的不确定性及资金制约,大都是在原有的古建筑内用铝合金框架和玻璃做了一些隔断,设施极其简陋且存在爆裂隐患。无专业的展柜,展览条件简易,展厅没有空调和微环境调控设备。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纱阁戏人和三级文物水陆画长期裸露于恶劣空气环境中,已经出现翘曲、干裂、霉变、虫害等现象。

平遥县博物馆没有专设的文物库房,只是借用原清虚观玉皇阁的次间作为临时保管处。次间配有部分普通木质柜架,但无文物专用安全储藏柜架,库房面积狭小,有些文物就地存放。保存环境夏季潮湿酷热,冬季干燥寒冷,造成文物被氧化、腐蚀,有机质文物出现发霉生毛现象。文物展厅和临时保管处都缺少专业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珍贵文物缺乏专用文物保存囊匣的保护。无论展览形式还是库房建设,都因陋就简,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极不相称。

二、县级博物馆发展方向

“一普”不仅摸清了文物家底,更让我们了解到县级博物馆的生存状态。县级博物馆要想有长足的发展,首先应当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加强馆校合作,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最后还应当大力支持发展文创产品,激活地方手工技艺,进一步推动挖掘文物价值内涵。

(一)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再生能力

县级博物馆的资源重在藏品,因此优化博物馆资源配置首先应利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充实藏品类别,开拓藏品征集渠道和途径,加强藏品管理,加快藏品修复进度。

1.更新数字化设备

近年来博物馆逐步更新了部分数字化设备,利用互联网做了一些宣传,如建立网站、开通微博。真正适合博物馆藏品陈列展示的数字化设备还包括库房环境监测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社交媒体、移动工具等。库房环境检测设备可以对藏品保存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藏品安全,同时为藏品修复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移动设备中GPS的应用可以根据观众的位置移动为其提供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服务。从讲解员手持式干电池喊话器到腰围式精巧团队讲解扩音器,再到如今轻巧、优雅的免干扰式团队讲解器,不断升级的数字化设备,可以更好地向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解说服务。随着平遥县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多语种语音导览设备的增加也是势在必行的。

2.博物馆APP应用

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利用智能手机开发博物馆APP,不仅可以扩大观众规模、增加参观者的数量,还可以提升观众与博物馆进行互动交流的意愿和频率。如果将博物馆藏品以手机APP中的手游形式加以推广,观众通过在线游戏模拟就可以了解和感知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有益于知识增长的学习方式。因此,推进博物馆APP应用是提高观众对博物馆兴趣和满足观众需求的重要举措。博物馆肩负着教育的责任,追求新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提升观众的艺术品鉴能力和历史文化认知水平。

3.利用数据建立智能化博物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博物馆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社会机构,其收藏、展示、教育、研究功能都承载着公众对博物馆最直观的感受。要将互联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以及更多相关的人、物、环境链接起来融会于整个智慧博物馆体系,搭建一个完整的动态化、智能化博物馆生态系统,让藏品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县级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让博物馆成为全县重要的旅游资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3.2%。互联网信息技术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的变革。“互联网+”时代,县级博物馆应积极地立足自身地域特色,瞄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新的热点,把有限的资源做到社会影响最大化,承担起向公众传播科学、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让博物馆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馆校合作,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一普”让我们摸清了各县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利用国家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平台使各博物馆之间互通有无,可寻找各级博物馆中与之相匹配的藏品,分门别类地策划一些专题展,让馆藏文物尽可能多地与观众见面。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展陈水平,还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由单一的收藏研究机构逐步向多元的、功能性博物馆转变。

同时,加强和各大院校合作,建立“博物馆+教育”的合作模式,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开发不同主题的课程,不断深化博物馆公共教育内容,形成各大院校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让青少年们喜欢来、待得住、还想来,让藏品“活起来”“动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

(三)发展文创产品,激活地方手工技艺

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依托馆藏资源,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的文化创意产品,激活各县地方手工技艺的研究与生产并将其收藏入馆。将博物馆建成集参观学习、旅游及文化创意、文化休闲产业的智慧集散地,和了解各县文化、历史及非遗技艺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兴趣,而且还能满足参观者多方面的需求,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

有文化的城市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面向未来的文化理想。县级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坐标和象征,无疑是城市记忆的浓缩。“一普”以后县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机会与挑战是并存的,博物馆只有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进行地方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

參考文献:

[1]平遥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平遥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R].晋中:平遥县文物局,2016.

[2]张泽伟.未来五年博物馆行业发展技术、趋势与挑战分析[EB/OL].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00/150910-e4f7e39d.html,2015-09-10/2016-12-10.

[3]安来顺.博物馆与公众: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之一[J].中国博物馆,1997,(04):17-27.

李新华 平遥县文物局

猜你喜欢

县级发展方向博物馆
博物馆
县级区域雨量站观测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