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微探

2017-07-01林爱花

新教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导语品德

林爱花

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指出,“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何为审美?审美的科学解释为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呢?笔者认为,德育课程教材是师生教学互动最主要的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如现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图文并茂,留白适量,极具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审美情趣。如果教师能以教材为载体,与教材编者进行深度对话,细致全面地解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美的因素,对营造美的创意品德课堂很有帮助。

一、品读教材语言,感受文字“意”美

教材最主要的表意工具是语言文字。《品德與社会》教材的语言非常丰富,有单元导语、主题提示语、故事叙述语、名人名言、相关链接、活动要求及课后实践题等。编者精心打磨了教材中的这些语言文字,赋予这些文字鲜活生动的色彩及温度,使它们富含美的意蕴。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是该单元主题之魂,突出了单元内容的风韵神采。例如,三年级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导语简洁、亲切,轻轻的一句提醒就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过去,在回忆冥想中有了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单元每一课的导语则精炼、温暖,能悄然走进儿童的生活,叩响儿童的心灵,可谓开启儿童心灵的“金钥匙”。如上述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的导语,犹如一首叙事诗,既有“理”的阐述又有“情”的滋润,对唤醒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有推动的作用。

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运用教材提供的导语让学生全班朗读,在朗读中引发学生对家人浓浓的爱;然后抛出话题,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说、唱、扮演)回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这是美的语言对美的情感的呼唤。再如课前教师布置“护生鸡蛋”的任务,课上让学生拿出保护了一星期的生鸡蛋谈谈护蛋的经历与感受,适时地运用编者的启示语,“你体会到了吗?呵护一个生鸡蛋都如此艰难,何况是一个小生命。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多少的心血啊!此时此刻,你是否忆起在你成长过程中你的家人为你做了些什么?你愿意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吗?”这样的活动和叩问对挖掘学生的记忆,再现成长过程中家人关心照顾的情境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二、感悟故事魅力,体验教材“神”美

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教材在每个学段都呈现相关主题内容,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历史、地理、人物、企业的典型故事。这对于学生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接受榜样力量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让诚信伴随着我》一单元,为了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单位或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质量、信誉,教材由近及远、由古到今地呈现了“曾子杀猪”“海尔砸冰箱”等故事。这些经典故事散发着“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人性之光”的耀眼光芒。

一般来说,学习故事主题时,教师可以依据单元教学目标,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例如《社会呼唤诚信》一课第二课时,旨在让学生认识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教材呈现了“海尔砸冰箱”与“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两个企业的典型案例。基于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与思辨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海尔砸冰箱”的事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不合格冰箱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紧接着追问:降价拍卖与砸毁不合格产品对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有什么不同影响?通过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能领悟到“因为海尔重质量、重信誉,才能打造出海尔冰箱的品牌”。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后,教材中的“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就可以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畅谈感受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共识:在现代社会规则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时时事事以诚为本。这样的问题教学法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故事的魅力,真正领悟教材故事“神”美,享受教材资源的生命润泽。

三、捕捉教材留白,体味教材“蕴”美

与其他学科不同,《品德与社会》教材有大量的留白,留白的形式多为句子省略或是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画画。这些大量的留白,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充满神秘无声的美感,为教学留下了许多创造的空间。

“评价性留白”,包括师评、生自评互评、家长与社会参与评价等。例如三年级上册的《认识你真好》一课,让学生为好朋友写“感谢卡”。教师可在学生口头互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出好朋友的优点,也写出自己对友情的渴望。“感谢卡”这种“他评”性的留白,能让孩子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认识自我。

“探究性留白”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留白。运用这类留白首先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参与活动,然后筛选、呈现有价值的信息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其产生思维对接、观点碰撞、情感交融。例如《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一课,教材先以图文形式呈现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留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安宁、幸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这一“探究性留白”,创设缺失情境,通过观察、对话、想象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不可或缺与存在意义,培养他们尊重感谢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还有一种“延伸性留白”,是《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一种课外拓展实践留白,是德育课程“知、情、意、行”中“行”的理念的直接体现,意在引领学生用课内习得的道德知识指导生活中的行为。例如《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教材先是呈现两个孩子对父母长辈表达爱的范例,紧接着留白“你不想试试吗?赶快行动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凭借这些留白,打破教室与社会大课堂的壁垒,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教材留白“无声胜有声”,美在其深藏的“蕴”。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留白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留下自我成长的美好足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理想本身才是最高尚的美。”而教师是传播道德美的使者,当教师以美的视角去解读《品德与社会》教材,就能虚实互补,创造无限可能;当师生以审美的眼光捕捉教材的美元素,就能使教材更加熠熠生辉。教师要以儿童的审美视角践行教学,真正让品德课堂充溢美感,孵化学生美的情感、美的行为。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导语品德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