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2017-07-01杜素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睑下垂矫正术上睑

杜素强

(扶沟县人民医院 眼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杜素强

(扶沟县人民医院 眼科 河南 周口 461300)

目的 探讨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应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悬吊组和提肌组,各43例。悬吊组行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治疗,提肌组实施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比较两组矫正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悬吊组矫正满意率高于提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提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能够显著改善矫正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额肌瓣;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先天性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面部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经常会对患者视力和面部形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类病例多在儿童时期进行手术矫正治疗,大多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成效,恢复满意的视力和面部形象[1]。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和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均是临床上针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关于二者的成效和价值的比较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2]。本文旨在探讨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应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悬吊组和提肌组,各43例。悬吊组中男26例(30只患眼),女17例(24只患眼),年龄2~6岁,平均(3.5±1.5)岁,患眼下垂严重程度分布:轻度(<2 mm)、中度(2~4 mm)、重度(≥4 mm)者分别有17只、26只、9只;提肌组中男24例(34只患眼),女19例(22只患眼),年龄2~6岁,平均(3.6±1.7)岁,患眼下垂严重程度分布:轻度、中度、重度者分别有19只、28只、9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提肌组实施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患者体位为平卧位,在完成切口线设计后给予局部麻醉,根据事先标记的设计线依次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切口后,将睑板前眼轮匝肌剪除1条长约2~3 mm宽的组织,将睑板充分暴露出来,将眼轮匝肌向上分离,把上睑提肌与腱膜等组织结构充分显露出来。在腱膜的内外分别作垂直小切口,对深浅两面进行仔细分离,并且根据下垂程度将肌肉剪除,对切口进行仔细缝合。

悬吊组实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若患者为单眼患病,则根据健侧设计切口线;若患者为双眼患病,则根据重睑的高度完成切口线设计。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将上睑皮肤、眼睑轮匝肌沿着眼线进行切开,经眶隔将局部组织向上分离以将额肌和交汇处眶上缘充分暴露,方便完成骨膜剥离。对眶隔膜中下部进行贯穿处理,以便形成滑车,另外需要注意切口方向应当和眼眶中央保持平行。将眶脂肪适当去除后利用褥式缝合方法将额肌筋膜瓣固定在睑板上。对上睑缘进行细致观察,对皮肤进行间断缝合以便产生重睑。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矫正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矫正效果共分为欠矫、过矫和满意3种情况。欠矫:经治疗后上睑缘在角膜上部遮盖≥2 mm;过矫:经治疗后上睑缘在角膜上部遮盖<1 mm者;满意:经治疗后上睑缘在角膜上部遮盖≥1 mm,且<2 mm者。比较两组患者矫正满意率。所有病例术后均跟踪随访3个月,统计感染、暴露性角膜炎、复视、睑闭合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2 结果

2.1 矫正效果 悬吊组矫正满意率高于提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矫正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 悬吊组出现复视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提肌组并发感染2例、暴露性角膜炎3例、复视3例、睑闭合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悬吊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提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面部畸形中常见类型,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为肌肉源性或神经源性导致上睑下垂。正常情况下,双眼上睑覆盖在角膜的宽度为1.5~2.0 mm,既不影响正常视力,也符合人们对于美学的要求。但是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常表现为眼睛无神采,睑裂小等症状,若单眼患病,则两眼大小不一,严重影响面部美观[3-4]。部分上睑下垂严重的病例在平视或者向上看物体时往往需要保持特殊的体位,较易影响脊椎正常发育。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在先天性上睑下垂病例中应用更为符合额肌瓣的作用力,能够有效减少肌下隧道发生广泛粘连的情况,还可减少上睑臃肿发生率,有效保存提上睑肌腱膜的完整性,因此术后患者面部结构更为美观、自然,同时也更符合人们对于面部美学的要求。因此与传统的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相比较,该手术对提高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作用更为显著,且手术后患者面部更为美观、自然,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5]。相关研究指出,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实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矫正治疗后患者对于矫正效果的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率数据明显优于实施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者[6]。

本研究结果显示,悬吊组术后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提肌组,说明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实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安全性也更高。因此,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可采用此种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1] 李晓苹.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86-87.

[2] 杨萍,杨静,龚慧,等.宽大额肌瓣悬吊术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3):56-59.

[3] 贾飞.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95-96.

[4] 关小荣,董永孝,张少华,等.超常量提上睑肌缩短及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2015-2017.

[5] 顾青,朱德军,徐惠芳.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8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8):746-747.

[6] 江川,马也璞,穆雅林.提上睑肌缩短联合节制韧带松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72-74.

R 779.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64

2016-07-21)

猜你喜欢

睑下垂矫正术上睑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
上睑眶隔脂肪对上睑整形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