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

2017-07-01樊旭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重建术脑膜骨瓣

樊旭辉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

樊旭辉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减压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27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于此基础上行血管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变化及术后不同时段颅内压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研究组PI、颅内压水平较低,Vs、V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颅内压。

标准大骨瓣减压;血管重建术;重型颅脑损伤;血流动力学;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极高致残率及病死率,据相关调查显示其病死率高达3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但由于脑组织正常血脑屏障、血液循环及小血管受损,血供无法重新建立或重新建立用时较长,术后应用血管扩张药疗效不佳,因此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单纯性应用效果并不理想[2-3]。本文旨在探究血管重建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应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2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42.34±10.15)岁;研究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1~73岁,平均(42.56±10.92)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作弧形切口于颧骨耳屏前,切口向前直至额际,向后上方延长至顶骨中线;头皮切口延伸至颅骨,制作肌皮瓣,将颅骨额颞顶区于手术视野内充分显露,做5~6个钻孔于裸露颅骨位置,并锯断各骨孔,颅骨应用咬骨钳咬除并延伸至中颅窝底,大小为12 cm×14 cm,使大型游离骨瓣形成,骨瓣内包含顶骨、额骨、颞骨鳞部;彻底清除硬膜下、外脑挫伤坏死组织,脑内水肿,硬脑膜悬吊后,将引流管留置,依次缝合腱膜层后,关颅。

1.2.2 研究组 行血管重建术,重建部位包括脑、硬脑膜、肌肉。手术操作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头皮切开时尽量避开颞浅动脉主干,通过骨膜剥离子将颞肌剥离,确保颞深动脉网络保留完整,注意骨瓣游离时保证脑膜中动脉,随后清除硬脑膜下失活脑组织、血肿,沿脑膜中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两侧剪开硬脑膜,宽度约0.8 cm;放射状剪开其余部位硬脑膜,予以止血处理后,于脑皮层表面将其反折贴敷,同时减张缝合硬脑膜与颞浅动脉无损的颞肌,将骨瓣去除后,引流管放置于硬膜外,将帽状腱膜层及头皮依次缝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前后通过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大脑中动脉Vm、Vs、PI,PI=(收缩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两组均于术后1、7 d行硬膜下置管监测颅内压。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术前Vm、Vs、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研究组PI水平较低,Vs、V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2.2 术后不同时段颅内压水平 两组术后1 d颅内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研究组颅内压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颅内压水平比较±s,mm Hg)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较为复杂,尤其是由创伤导致的主要表现为额颞叶脑挫裂伤颅脑损伤多存在脑梗死、脑水肿、颅内血肿,病情较为严重,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创伤后造成的脑梗死、脑水肿易增加颅内压,严重者可造成脑疝、脑移位,为重型颅脑损伤致残及病死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手术方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由20世纪80年代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重型轮脑损伤治疗中[4]。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入积累,有学者指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虽可致使颅内压显著降低,但其脑组织血供重建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5]。因此,本研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血管重建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7 d,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I水平较低,Vs、Vm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说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7 d,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颅内压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力佐证血管重建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水平。原因在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于受损脑面将带有血管颞肌及硬脑膜血管直接贴敷,致使硬脑膜于颞肌血管充分融合脑表面血管,同时通过毛细血管增生直接改善受损脑组织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同时将受损脑组织血运有效重建。

综上所述,血管重建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颅内压。

[1] 张毅,侯文,柯尊华,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825-3826.

[2] 夏熙双,吴星,董瑞,等.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45-4946.

[3] 黄良珍,刘朝晖,彭浩,等.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934-937.

[4] 崔守章,王辉,张丽.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与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8):2789-2791.

[5] 况贝贝,方敏,汪蓉,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2):2714-2715.

R 65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37

2016-11-27)

猜你喜欢

重建术脑膜骨瓣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