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2017-06-27周梅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情感运动体育

周梅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132-02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结合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效果就好得多。同樣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尊重学生情感个性

(一)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接受呢?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

在体育活动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对中小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运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拚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小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总之,从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小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来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顺利的成长。作为一名中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三、推进新课改,在“学、练”中张扬学生个性

(一)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

在体育教训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竞争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起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二)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挫折、反复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

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猜你喜欢

情感运动体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情感移植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