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2017-06-27赵克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通规则品德教育品德

赵克福

中圖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113-01

《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并体现在生活中,如果离开生活就会丧失生命力。因此品德教育要从教材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并回归到生活中绽放活力。

一、在生活中捕捉

社会生活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来源,教师应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实践、体验,感悟,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孩子们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真正获得教益。因此,我们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在活动中体验

1.情绪体验

在品德教育中,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强化爱父母教育,尽管许多学生都知道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但由于对父母抚养儿女的艰辛缺乏相应的情绪体验,因此他们的爱父母仅停留在口头和书本水平上,而非对父母产生由衷的感激和爱。

2.换位体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往往只能形成直观的“感受”,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就要让学生用别人的身份、别人的视野去生活、去体验,从中获得真切体验、进而形成内化的品格。通过换位体验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残疾人。

3.劳动体验

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阐述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每天中午就餐后,我时常发现我们学校食堂门口有堆积如山的剩饭剩菜。可见,学生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还只停留在较浅层次,教育并未收到很强的效果。为杜绝此种现象,老师可向同学们提出具体要求:和父母一起到田里去参加收稻,用不同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施方案。实践好了之后,再返回到课堂进行交流。

4.情景体验

如在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学生一边走,教师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交通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地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三、在生活中绽放

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要在生活中绽放活力。通过各种生活体验使学生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孩子们明白了道理,懂得了该怎样做,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就会在生活中绽放活力。如通过以上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田间劳动的父亲端杯茶、递条毛巾,说上一句问候话;为劳累一天的父母摆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父母的深情关爱。“换位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了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学生就会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劳动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从而养成爱惜粮食、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情景体验”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则品德教育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交通规则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
遵守交通规则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