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聪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特色与演唱风格

2017-06-27赵辉

关键词:创作特色演唱风格

赵辉

摘 要:声乐套曲《故园恋》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刘聪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分析了其创作特色,并以演唱者的角度探讨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故园恋;创作特色;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39-03

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始于1994年,是作曲家刘聪在看到词作者杜志学创作的一首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获奖征文后,“油然而生音乐创作激情,使得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旋律于1994年12月10日问世。次年完成钢琴伴奏,1996年完成管弦乐配器,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荣获作品奖和演唱一等奖,同年发表于《音乐创作》”[1]之后,刘聪老师又与杜志学合作创作出《思乡夜》(1997年)、《归乡》(1997年)、《雨后》(1998年),一套完整的声乐套曲正式形成。其中,第一首《故园恋》连续多届作为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可窥见其演唱价值和审美意义。《故园恋》也因此为国内外歌唱家所熟知,另外三首的国际地位虽逊于《故园恋》,但依然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本文从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整体出发,探讨其创作特色和演唱风格。

一、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特色

《故园恋》这部声乐套曲是当代艺术歌曲中的珍宝,它不仅抒发出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更反映出了那一年代的时代精神。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刘聪创作艺术歌曲的主要原则:一是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二是讲求对技法、技术的钻研与创新;三是选择贴近生活和永恒的主题。刘聪的歌曲创作有很多种特色,就《故园恋》来讲,其创作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调式调性的“细腻化”特色,二是钢琴伴奏的“意境化”特色。

(一)调式调性的“细腻化”特色

四首艺术歌曲均采取三部曲式,且都为女高音独唱。虽然从曲式布局的角度上看有些单调,但作曲家在调式调性的安排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第一首歌曲《故园恋》采用的是并列三部曲式。钢琴前奏F大调与f小调交替,最终进入A部分。A部分从9小节到17小节,为F和声大调与f和声小调交替;B部分从23小节到32小节,是起承转合乐段,为F大调转bA大调,并采用开放式结尾进入C部分;C部分从33小节到47小节,为f小调与bA大调交替,最终归于F大调。

第二首歌曲《思乡夜》采用的是带尾声的三部曲式。钢琴前奏4小节,F大调。A部分从5小节到12小节,是方整型乐段,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F大调,结尾落在F大调的属音上,为B部分转调做好准备;B部分从13小节到21小节,在没有钢琴间奏过渡的情况下直接进入bA大调,同样采用开放式结尾进入C部分即高潮;C部分从22小节到30小节,同样是没有钢琴间奏直接进入bB大调,结尾落在bB大调的属音上,为尾声的调性回归做了铺垫;尾声从31小节到36小节,F大调,尾声的旋律是对A段的不完全重复,首尾呼应,再现思想夜的音乐形象。

第三首歌曲《雨后》采用的是单三部再现曲式。钢琴前奏4小节,bG大调。A部分从5小节至16小节,bG大调,10小节的钢琴间奏将节拍由2/4转为3/8,调性也由bG大调转为bA大调。B部分從27小节到48小节,bA大调,值得一提的是,旋律中bⅢ级音的运用体现了苗族音乐的特点,也是四首艺术歌曲中唯一体现少数民族音乐特点之处。A部分为不完全再现部,调性回归至bG大调。

第四首歌曲《归乡》采用的是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引子从1小节至10小节,共有三次转调,1至4小节为F大调,第5小节为bA大调,6至9小节为E大调,第10小节为bD大调进入A部分。A部分从11小节至18小节,bD大调,方整型乐段,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不完全重复。四小节间奏中,19小节为A大调,20小节为bD大调,21小节转为E大调。B部分从23小节至30小节,E大调,方整型乐段,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不完全模仿。经过1小节的间奏进入到C部分。C部分从32小节至42小节,bD大调,高潮部分,36小节是34小节的上方四度模进。尾声回归至bA大调。

可见,复杂的调性安排体现了作曲家内心对家乡的赞美和依恋,“细腻化”特征就在这一次次的调性转换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钢琴伴奏的“意境化”特色

刘聪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与钢琴伴奏的创作功底直接相关。总的来说,刘聪的钢琴伴奏创作很有“意境化”特色。

首先,体现在钢琴前奏的情感渲染上。例如,《故园恋》的钢琴前奏,同主音大小调的交错既有对故乡的赞美,又有对故乡的眷恋。音乐一起就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进行,时而与三连音、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交替,颤音不时出现,使得旋律如流水般连绵不绝、川流不息。F小调的调性转换,增添了流水的愁绪,音乐仿佛一条小溪向听众缓缓袭来。《归乡》的钢琴引子情感风味丰富细腻,频繁的调性转换调动着欣赏者的热情,十六分音符的连续使用塑造了一种久别重逢之感。

其次,体现在对流水、夜幕等景色的描绘上。例如,《故园恋》中A部分对家乡河水的描绘:连续三十二分音符进行及震音的加入,将流水的细密湍急与山道的崎岖蜿蜒巧妙地展现出来。《思乡夜》结尾钢琴伴奏用极弱的音色模拟了茫茫夜色下异乡人的心境,异乡的月光异乡的风,城市的车流和霓虹,这一切都伴随着钢琴舒缓微弱的流动进入异乡人的梦中。《雨后》则一反前两首忧郁和凝重,左右手交替的前奏,强弱交替的演奏力度,小快板的速度为旋律增添了轻快的活力,一扫之前的愁绪。

刘聪运用多年钢琴伴奏教学的经验,在钢琴伴奏的创作上探索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并且突出了很高的创作能力。刘聪在经过广泛的研究与学习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后,对声乐创作以及钢琴伴奏的创作有着很高的认识,这些坚实的理论使刘聪掌握了创作艺术歌曲的专业基础,并且刘聪凭借自己艰苦创作、乐于尝试的精神铸就了歌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音乐的创作上,刘聪认为:“民族化就是中国的‘中、个性化就是自我的‘我;如何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做到‘中中有‘我,‘我中有‘中,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是音乐语言民族化与个性化探索中的重要内容”[2]。就是因为这样的创作思想,才使得刘聪这部声乐套曲充满了民族性和个性,既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情韵,又有中西音乐精华的合璧。

二、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风格

这部声乐套曲对演唱者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演唱者缺乏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则整个作品的表演都会失去鲜活力,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演唱分析

在这四首歌曲中,旋律的开头部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跳,对演唱者的唱功提出了挑战。例如,第一首《故园恋》的A段,由于开始音在高音区,因此需要演唱者做好气息与音高准备,而“河”字又在弱拍进入,因此力度需要张弛适度。三连音处要唱得从容自如,并提气,防止声音的位置随着音域的下行而下降。开始的4小节旋律整体走向是下行,描绘的是一副由远及近的画面,在13小节进入时逐渐清晰,仿佛一座清新秀丽的小镇浮现在听者眼前。“无名的小镇,我的家园”这一句要提前做好上行的准备,特别是“家”字要唱得稳,并向“园”字倾向,而接下来“我的家园”重复句的“家”则要唱出对故乡的感慨之情。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第三首《雨后》,三个部分旋律开始处都有纯四、纯五度的大跳,都需要演唱者提前做好准备;第8小节出的连续下行对演唱者提出“提气”的要求,而且,此处的旋律更为欢快复杂,需要演唱者注重声音的颗粒性与连贯性的统一,保证唱词的清晰和流畅。第二首《思乡夜》的开头出有一个八度跳进音,因此演唱者在唱“思乡”二字时要做好高音的准备,避免“夜”字出现的过于突兀,破坏歌曲的意境。

声乐套曲《故园恋》中有两首作品频繁使用了三连音,一是《故园恋》,二是《归乡》。第四首《归乡》中“你抖落岁月的风尘,你扬起希望的风帆”处大量运用了三连音,“旋律线条迂回而上以力度的渐强层层推动激动情绪的递增,声音在情绪的不断高涨下用充满赞美、热情而明亮的音色抒情言志”[3]。此处演唱要切忌因情感的逐渐上升而导致咬字“过死”现象,要逐一此处气息的把握和音量的控制,情感的释放要循序渐进,咬字要注意清晰自如。

(二)演唱风格

《故园恋》的演唱风格具有抒情性、民族性和质朴性。首先,抒情性在于以“离乡—思乡—梦回故鄉—归乡”这样的情感线条来讲述故园情结,有很深的的抒情意味。其次,《故园恋》等四首曲目均为女高音独唱,是其中贯穿的民族性审美情感使然。最后,质朴性表现在歌词及钢琴伴奏声音的暗示上。“音乐中的声音也往往具有暗示的功能,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寓意性的,他往往从对现实现象的概括中来,它与寓意性模仿不同,因为它并不是从模仿对象的声音特征出发,而是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4]。

《故园恋》的词曲深切地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背井离乡的哀伤。要把握这首作品的演唱风格,一要对该作品本身做详细的分析;二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家的创作生平有一定的了解;三要对作品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才能深入地掌握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而才能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这对演唱者的音乐修养以及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故园恋》的审美价值

“音乐的审美性价值则非常在意对象的外部感性形态的完整性、严谨性”[5]。声乐套曲《故园恋》的音乐创作是严谨完整的。若从审美的角度看,《故园恋》呈现出的是美丽、浓厚的“思乡情感”,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表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念。刘聪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反映人们生活及现实社会的方面,“他用简练的音乐语言准确地表现出了歌词的现实意境,既突出了作曲方面的艺术性和旋律美,又兼顾了歌曲内容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作曲艺术与词表达的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6]。

刘聪的音乐作品将西方作曲技术融入到民族化的旋律中,因此广受欢迎。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将创作的视角放在了反映生活、反映现实,致力追求真情实感上,向人们完美地诠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刘聪的音乐多以中国发展为宏观背景,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进行音乐创作,同时汲取欧洲现代音乐元素,将中西方优秀元素集于一身,利用调式技术创新的创作方法,以及调性色彩进行开创性创作,展现出个人独特风格和创作特点。并且,作品富含深邃的人生哲理,彰显了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故园恋》是一首展现作曲家独特民族性格音乐作品的典范。

当然,刘聪的《故园恋》也并非毫无质疑之处。四首曲目均采用三部曲式,且都为女高音独唱,曲式布局未免流于程式化。而且,严格来讲,这四首艺术歌曲不能称之为“声乐套曲”,虽然这四首曲目贯穿了“离乡情——思乡夜——梦故乡——归故乡”的情感主线,但是并没有声乐套曲要求有的故事情节,有的学者也认为,这四首曲目称之为“声乐组曲”更为合适。但是,无论声乐套曲还是声乐组曲,磨灭不了《故园恋》在声乐艺术领域内的审美价值。

总之,声乐套曲《故园恋》的词曲深切地表达了游子背井离乡的哀伤与思念,以及更关于人性的思考。刘聪先生还创作了许多器乐作品,如管弦乐及舞蹈音乐作品等,刘聪为管弦乐作品进行配器多达100多首,创作的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多达300多首,另外还有交响曲以及独奏曲等,这些作品多次出版于各种音乐教育书籍中,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为高校声乐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占茹.春风又度故园里——艺术歌曲《故园恋》评析[J].人民音乐,2009(6):34-35.

〔2〕刘聪.岁月悠悠二十载,洗尽铅华更见真——写在艺术歌曲《故园恋》创作二十周年之际[J].音乐生活,2014(3):58-61.

〔3〕平静.刘聪的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27.

〔4〕王次诏.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79-80.

〔5〕明言.音乐价值的由来及其本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3):17-24.

〔6〕何婷.刘聪《故园恋》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3.2-3.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演唱风格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