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萨满教对东北地区习俗文化影响

2017-06-27王佳宁

关键词:萨满教满族蒙古

王佳宁

摘 要:萨满教历史久远,史记载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在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流入北方之前,萨满教几乎占据了北方宗教的一片江山,并且是北方各个民族重要的祭祀仪式。但是随着文化的融合与冲撞,北方大部分开始转向新的宗教信仰,但是依然有一些地区和民族依旧封为主流信仰,这种现象在东北地区表现极为明显。萨满教作为东北地区的原始宗教,它对东北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现阶段,我们依旧可以从东北很多习俗文化中观察到萨满教文化的的遗留,由此可见萨满教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容小觑。这也就成为研究东北地区习俗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

关键词:萨满教;蒙古;满族;东北

中图分类号:B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016-03

一、萨满教的起源

“萨满”一词指的是兴奋、不安和狂悖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通神的巫女一類的人。蒙古萨满教早期是因尊崇祖先而产生的,其原始的功能就是保护人们的财产不受危险,保护人们免遭疾病瘟疫或者其他自然灾难。

“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这字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蒙古语为孛额。至于这个词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萨满”来自梵语的“沙门”,并可能是通过汉语被借入通古斯语言中,而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个词是通古斯语族的本土词,和动词“知道”的词根同源。不少学者通过综合地质考古的资料、历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各地区民间传说,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萨满教源自东夷-九黎-蚩尤部落,阪泉大战之后,南迁为蛮,北迁为胡,至今南北少数民族风俗都有萨满文化遗存。佛教在世纪后在相信萨满教的族群例如藏族人(藏人称之为苯教)、蒙古人、满洲人中变得流行。萨满教仪式与藏传佛教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形式被中国的元代和清代制度化为国教。

二、满族人的萨满教

东北作为满族的发源地,有着原始宗教地位的萨满教也对东北地区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古代时期的满族社会里,满族的祖先们以为自己的民族和某几种动物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也就是以后图腾的原型。在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满族人逐渐开始对死去的先祖进行祭奠,也就是他们所崇拜的“神”。“神”的出现使得人们不断的将自己的祸福安危寄托于神的身上,于是,对于“神”的祭祀也随之出现。然而,凡人是不能与神交谈的,这也就出现了可以与神交谈的萨满。

2007年在满族文化网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满族的萨满信仰》,这篇文章里面就写到了一句话“婴儿出生时未脱胞者、神经错乱者、久病不愈者,被认为是当萨满的征兆。”可见,在对萨满师傅的选择时,人们愿意去选择那些好像“天生”就是做萨满师傅的人,然而这些人大都会出现痴狂,时而兴奋,时而恼怒等特征的人。这也就说明,萨满教中,喜欢“天生通灵”的人,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是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以病体之躯去为“病人”看“病”,这也成为萨满教衰落的原因。

对于神的祭拜也是有很多说法的,不同的神祭拜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些神一定要在白天祭拜,而有些神则需要在晚上祭拜。如果把神祭拜的方式弄错了,那么就会受到神的惩罚。由于萨满教祭拜神的方式较为复杂,从而使得萨满教中各种“神”的形象定型化。

姜小莉在《试论满族萨满教对东北民间信仰的影响》一文中写道,东北地区满族的萨满教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野祭得以存续。所谓野祭指的是可以“神灵附体”的萨满师傅做的法事。但是由于野祭要求的能力较高,很多曾经具有野祭能力的家族在清朝初期就已经失传。第二,家祭普遍而频繁。家祭主要是祭祀祖先为主,在古代满族,每当有人生病一定是要进行萨满跳神的,富贵人家几乎是每个月都要跳一次。这主要是表示对祖先的怀缅。第三,家庭组织功能突出。东北地区满族的家族组织在萨满教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家族组织的萨满活动时,在同一个镇居住的人,必须带领全族人一同去参加,住在其他镇的人,要酌量去参加,如果没有任何原因无故不参加的人,将会由家族里的尊长给予严词警告,如果不改或者再犯的人,要以藐视家法的罪名给予处罚。在祭祀时,主祭祀人要心诚,不能草率,族里位高德众的长者要去监督,不能简化或者随意修改祭祀的环节。

三、萨满教对蒙古地区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深入,萨满教逐渐被“同化”,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中,乌丙安指出,“中国北方的萨满教却以它的深厚根基不顾一切地传播着、发展着、变异着,顽强地和后来的世界性宗教抗衡着,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继续存活着,直至今日”。这也是萨满教之所以会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蒙古人还是在满族人的心中,萨满教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和丰厚的群众基础。萨满教不断吸取外来宗教,使自己与之相融合,加之其地位深厚,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最终存活了下来。

在现代,萨满教的形式逐渐演变,在以前,萨满师傅多是兼幻人、解梦人、占卜者、医师于一身的,而在现在,由于萨满活动受到了限制,如今,在很多地方,曾经的萨满师傅,或者类似于萨满师傅的人,他们大多只是行医祛病,都是做着“通神”的工作,但是承担的角色与以前相比也仅仅就是行医了,萨满师傅的职能逐步变成行医,这也是萨满师傅职能生活化的表现。

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萨满教所存在的旧的经济体制逐渐被新的经济体制所代替,使得萨满教丧失了主导宗教的地位。然而,现代的蒙古人的生存与其先祖比较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依然是过着游牧生活,依然是靠天赐衣食,这也就为萨满教的延续提供了一个经济上的条件。

古代的蒙古人就是以游牧经济为主,大自然给予他们天然的肥沃草场的同时,也会在一些时候让他们在自然恶劣的环境下产生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的法则,这也就使得萨满教的产生,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蒙古人的精神生活,使得他们有了精神依靠,也使得他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时,反思自己的过错,让他们在不断的反思与进取中得以生存在茫茫草原。然而,在蒙古人的世界里,除了蓝天白云,就是在辽阔无边的大草原,长期的游牧生活在大自然的不断打击下得以生存。畜牧业经济的脆弱,使得蒙古人心理有着严重的矛盾与失落感。而这些情绪为萨满的延续提供了心理上的基础。这些都为萨满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使之成为蒙古主流教的原因。萨满教的产生使得蒙古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生老病死方面有了精神依靠,让他们不再害怕自然所带来的灾难,在自然面前勇敢的存活。

萨满教崇尚万物有生灵,不能轻易伤害。这也为生活在大草原的蒙古族提供了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优良的生态传统保护意识。然而,在高度发达的今天,萨满教作为落后的宗教信仰,阻碍了蒙古经济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但是萨满教中也有一些进步的思想,比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值得我们提倡,但其束缚了蒙古人民开拓进取的思想,阻碍了蒙古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也逃不了衰落的局面。但是其优秀的思想还是值得保留的。

四、满族萨满教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满族兴起于东北,在大小兴安岭周围的东北民族,多信奉萨满教。在今天,萨满教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文化的影响

在东北最为著名的民间文化就是二人转和扭秧歌。无论是二人转还是扭秧歌其原型都来自于萨满教。萨满教的歌舞曲风与今天的二人转和扭秧歌都有着同曲异工的感觉。第一,萨满师傅对病人进行治病,都是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二人转和扭秧歌里面加入了很多萨满的歌舞舞姿、音乐。第二,萨满歌舞多以问答形式出现。在东北二人转里面,大多以问答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转中有着独特的一部分,名为“神曲”,这也是传承与萨满教,也是继承了萨满音乐的精华部分。最后,萨满舞蹈多是模仿动物而成。

扭秧歌之所以是继承萨满的舞蹈,主要是因为萨满师傅在歌舞时,多串着鲜艳的衣服,而扭秧歌也是如此。在东北,扭秧歌的人都会穿着颜色亮丽的衣服,头戴各种漂亮的花朵,拿着彩色的扇子,一群人在锣鼓中按照队形扭动着,这与萨满治病时所穿的衣服有所相关,萨满在行医过程中会围着神像一起跳舞,扭秧歌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不会围着东西,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队形,萨满行医与扭秧歌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是有一个人领头,其他人会按照领头人所做的动作,一起完成,萨满教领头人的一定是道行深厚的萨满师傅,而扭秧歌则是扭的最好的一位领头人。

(二)穿戴习俗

每一个民族都自己独有的民族服饰,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受到萨满教的影响,在穿着服饰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满族服饰演变而来的旗袍则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现在各形各色的电视剧,表现出来的满族服饰都是艳丽华贵,其身上所秀的图案多数来自萨满教的传说。这些足以体现了萨满对满族文化的影响,而其反映在东北其他民族的则是服饰的颜色搭配上,萨满教认为,“神居住在天上,白色是天的象征,代表着善,而地狱是黑色的,引申为恶。”所以,在东北的民族服饰上,白色为常见颜色,红、黄、蓝也是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常用颜色之一。这也能看出,在东北诸民族中,萨满教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三)元宵节点灯的习俗

在东北,元宵节有点灯的习俗,老人们讲“十五点灯,鬼神不进门”,所以,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点灯,有些人家还会点上蜡烛,直到第二天早上蜡烛燃尽。在元宵节这天晚上,还会有很多冰灯,彩灯展出,也会有许多人燃放烟花,目的都是为了驱鬼神,保佑家里一年平安。这与萨满教里一些神话传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

(四)萨满教对东北跳神的影响

在东北,很多偏远山区至今都有“跳神”祛病这一现象的出现。虽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这一的祛病方法也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或者说这一方法某种意义上支撑了人民的精神。有许多地方“跳神”逐渐简化,甚至一些地方直接是通神的人不用做任何萨满该做的准备工作,直接就可以给人“看病”。这些人所信奉的“神灵”都是萨满教的产物,他们和萨满一样,崇拜动物,并认为自己所通的“神”均是动物的化身,是经过千年或者万年修炼而成,他们供奉这些“神”,在给病人医治时,“神”会附体到自己身上,也就成就了他们可以“看见”凡人看不见的鬼神,从而将这些鬼神从病人身上赶走。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其本质就是为了祛病救人,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进行。萨满教的出现和消失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同时,萨满教出现在生产力较低的社会形态下,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萨满教也曾要求人们要尊敬祖先,尊重自然规律,尽管它属于封建迷信范畴,但是它的出现对于我们了解蒙古历史和满族历史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萨满教的一些观点和做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是当时社会必不可少,对人们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萨满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它在东北诸多民族中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将自己融合到了佛教和伊斯兰教,更是将自己融进了北方民族人民的生活中。至今为止依然影响着东北诸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由此看来,萨满教的宗教影响对东北地区习俗文化具有很深的影响,使得东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萨满教虽然有很强的迷信色彩,表现出一种极其落后愚昧的一面,但是它的宗教影响却激励了东北人民在漫长文化长河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正是因为萨满教这种悠远绵长的文化积淀,所以至今在东北民俗中仍能窥见萨满教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海西希,耿昇译.西藏与蒙古的宗教[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3〕胡卫军,刘鸣谦.萨满教对东北地区诸民族物质生活民俗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3(07):167-170.

〔4〕刘小萌,定宜庄.萨满教与东北民族[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厚生.关于萨满教的界定、起源与传播[J].世界宗教研究,1995(01):104-109.

〔6〕李巍.浅析萨满在萨满文化承袭和传播中的功能[J].满族研究,2003(01):40-44.

〔7〕田艳秋.现代蒙古人深层意识中的萨满教宗教观念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3):114-118.

〔8〕王洪军.萨满教对北方民族风俗文化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105-107.

〔9〕阎秋红.萨满教与东北民间文化[J].满族研究,2004(02):56-60.

〔10〕郑剑.试析民族服饰色彩与宗教文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01):44-48.

〔11〕赵维东.萨满文化的价值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5(01):34-38.

〔12〕王海冬.萨满教女神崇拜的文化史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報,2016(07).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萨满教满族蒙古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雲使》在蒙古
萨满教研究概述
蒙古香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近邻蒙古
萨满教研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