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静物写生的深入认识

2017-06-26谈文俊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写生构图形体

谈文俊

摘 要:学生们在色彩静物写生中需要一个深入认识的过程。本文的目的是引导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深入了解构图法则、形体结构、色彩关系、表现技法等知识。希望同学们的绘画技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色彩;构图;形体;明暗;写生;技法

绘画中经常提到“写生”两字,其意义无外呼“对景(或物)写生”,含有“写实”的含义。色彩静物写生就是将静物的色彩、形体、场景用“写实”的方法较真实地描绘出来。包括画面的构图、形象、素描层次、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空间色调、表现手法等诸多因素。在教学中会经常提到或重复此类话题。笔者认为:学生们需要一个深入认识的过程。这样画技才能有所提高。

一、关于构图的深入认识

此话题有点老调重弹了。任何人学画的起端或所有绘画的开始都面临一个“构图”的问题。而静物色彩写生的“构图”能力则是所有“构图”学习中较关键的一种。是素描绘画转向色彩绘画的接力棒,是色彩写生或美术作品创作的起跑线。

色彩静物写生的构图,因色彩因素的多元性(较之素描静物写生而言)显得丰富多彩,带有一些“悬念”的味道。好的构图方式总可以推陈出新,给人以“始料不及”之感。巧妙的构图“取势”配合色彩的运用,能使画面洋溢着“才气”,“静”“动”分明。“静”则如湖水微澜、老衲参禅,动则如激流奋进、气势磅礴。静感和动感是构图表现的最初目的,也是决定画面最终效果的因素之一。

构图原则最根本的因素是:对称和均衡。它们分别代表着两样构图形式。强调画面的感情则须在对称和均衡中作特殊因素的夸张,使感情饱满膨胀。如:在对称形式下强调不对称的因素,在均衡形式下强调不均衡的因素。总之,使构图具有“意味”,“动”“静”分明。

二、关于形的深入认识

组合静物的个体对象存在“外形差异”和“前后关系”的问题。必须仔细观察静物外形的方和圆、对称和不对称,颜色的深与浅、位置的前与后的区别。找出个性差别,画起来才能下笔有神,鲜明突出,达到“写生”的目的。

“外形”的表现可从理性中寻求感性认识。写实绘画追求真实感,而这种真实感是一种“认为真实”,而不能是“照相真实”。“认为”即强调感性认识。曾听某师说过:将水果当人画。就是寻求水果的个别差异,即个性。徐悲鸿说:宁方勿圆,也是讲形的表现性。方圆结合,方中有弧,圆中带着方的韵味,这样的形体才有视觉的冲击力。

前后形体的差别性,也是必须注意的,从中可表现出空间色彩的变化。“近大远小”,“前面清楚,后面模糊”是一般的视觉规律,也是写实性画面的写生原则。

三、关于色彩明暗的深入认识

从素描到色彩,有一个很紧密的联系。将明暗关系转换成色彩关系,画面就具备“写实”功能,是色彩绘画的特性。印象派大师发现色彩对比关系的神奇效果,发现了暗部的色彩,使画面色彩丰富而绚丽。验证了一个名言:神奇的不是世界会那样,而是这样的。色彩静物写生讲究画面色彩的明暗分布和对比关系的整块处理。

明暗分布以光而论,分受光、背光两部分,分明而整体。暗部衬托亮部,使形体清晰。暗部和亮部在画面上的“量”最好不要等同,否则画面视觉感受较弱。“量差”越大,视觉感受越强,即视觉冲击力越大。明暗分布的方式一般追求简洁和繁琐两样风格。将简洁或繁琐表现到极致,就会画好一张色彩静物画。画亮部时,分析亮部的层次;画暗部时,分析暗部的层次,前提是不破坏画面大的明暗关系。

色彩明暗的整块处理,遵从色彩的冷暖规律。一定要从光源色分析起。光源色表现在受光部和部分反光部,暗部则是光色的补色倾向。如:灯泡光偏黄色味,则画面静物受光部都应偏向黄色,暗部为偏紫色调。再如:中午太阳光偏蓝紫味,画面静物受光部就偏蓝紫调,暗部偏黄赭味。其它色彩的变化从属于光色的变化之中。

画面的整块处理表现在背景空间上,也可使空间色彩转换明确。如:衬布的垂直面和平面的色块区分;无实体的背景空间与有实物的背景的区分;衬布与衬布之间的固有色的区分。

四、关于色彩的深入认识

我们都已知道,物体的色彩关系包括: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画面调子等因素。画面调子是指画面色彩的总的倾向。

光的冷暖、强弱左右画面的冷暖倾向。固有色和环境色的色相的总的倾向也能改变画面的冷暖调子。

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颜色。在实际观察中,物体的固有色是有变化的。光色的影响使高光和亮部明显反射出光的颜色成份,有些物体的高光完全反射光的颜色。灰部大都能较好地表现出物体的固有色。物体的色相一般由此可以看出。此处的色相还须与画面调子协调,不能生硬。用笔要肯定,色泽饱满。暗部的固有色成份相对灰部而言要少一些,这里面包含有光补色,还有物体固有色的补色关系,以及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即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间固有色互相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色彩。环境色能使暗部显得透明。主要表现在暗部的反光部位。环境色受物体表层肌理结构的影响。平滑光亮的物体受环境色的影响较大,而粗糙的表层则较少受环境色的影响。环境色的影响很少能改变其色相。透明玻璃器皿是个特例,环境色对它的影响也最大。

画好固有色和环境色,能较好地表达出物体的型体空间色彩。注意色彩变化的前后关系,就能形成大的空间层次,找出空间色调的变化。前后左右空间色调的变化的表现,依赖于光色和光补色的变化、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协调、画面基调(画面色彩倾向)的控制。

一般光线下,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在前面,对比最强烈,看得最清楚,应该画得最明确;逆光环境下,对比强烈的部分应该是靠近光源的部位。高强调子的画面情况变化规律要复杂一些,可根据画面需要调整。总之,前后左右空间色调要有一定的变化,画面层次要分明,调子要统一。

五、关于色彩写生技法的深入认识

画法要多样统一,干画法、湿画法相结合,调整要得当。

写生前要充分构思好技法的运用、肌理的运用。干画时,要下笔肯定,运笔大胆,笔法硬朗;湿画时,笔式流畅,气势恢宏,淋漓尽致,一挥而就,意趣天成。

调整画面时,尽量保持立意时的激情,保留画面生动的笔墨、色彩效果。在不破坏大效果的前提下,调整不和谐的地方,添加必要的细节。有时,点睛之笔,如有神助。让情感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对色彩静物写生的深入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带动实践。“眼高手低”的现象在绘画学习是允许存在的。综合上述观点,要提高静物色彩写生能力,画好一张静物色彩写生,须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

(1)构图要有“意味”,“动”“静”分明;

(2)注意外形差异和前后形差;

(3)把握色彩的明暗规律和整块处理的方法;

(4)分清固有色、环境色、前后空间色调的关系;

(5)运用干、湿结合的画法,画面调整得当,就能使画面锦上添花。

画好色彩静物写生,要多画多想,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各种方法,集思广益,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助,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雷明霞.浅谈美术色彩静物写生[J].科学咨询旬刊.2011(24)

[2]赵福来.浅谈色彩静物写生训练方法[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猜你喜欢

写生构图形体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