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6-24苏振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优质

苏振丽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南阳 473000)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苏振丽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南阳 473000)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围术期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优质护理模式;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属于体外循环术式之一,手术难度较大,可应用人工瓣膜置换病变瓣膜,从而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但研究[2]报道,由于该术式手术时间较长、应用肝素不当及大量输血等原因,会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且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入选患者均经过超声心动图、临床体检等检查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Ⅲ~Ⅳ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3.9±5.7)岁;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9~58岁,平均年龄(44.6±5.4)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用药指导、病情巡视与出院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指导其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并了解其疾病史,以全面掌握患者状态,制定科学护理方案;主动向患者讲授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的优势等,增强其治疗的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应用诱导式发问的技巧,引导患者倾诉其疑虑、恐惧等心理,并耐心予以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告知其保持充足休息,注意加强营养,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咳嗽、排痰方法(先深呼吸5~6次,深呼吸后张口轻咳,使痰液到咽喉部再将其迅速咳出),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几率。(2)并发症预防护理:低体温:将手术室室温调节在25℃左右,湿度55%左右,并在床下垫保温毯;进行常规保温之外,对患者不施行手术部位用被服盖好;注意检测患者鼻咽温及肛温,应注意使其鼻咽温与肛温温差<10℃,术中积极配合手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从而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出血:术前嘱咐患者停用血小板抑制剂、抗凝剂等药物,术中当申请输血时应注意联系血库应用新鲜血液以减少无效输血情况,当患者术中渗血、出血过多时,应遵医嘱补充鱼精蛋白或使用止血剂。感染:术中注意保持手术台干燥、整洁,暂时不用的器械应用无菌巾覆盖,手术时间大于3 h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角膜炎:全麻后应用水凝胶护眼贴闭合、固定患者上下眼睑,注意铺巾时防止无菌巾覆盖其眼睛,以避免其眼角膜擦伤。(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等情况,施行对症监护,避免心包压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在恢复期进行适当康复锻炼,并在拔除尿管、胃管、气管插管后鼓励其下床活动,以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1)统计对比两组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低体温、出血、角膜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情况对比(±s)

组别n使用呼吸机时间(h)ICU监护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32 32 tP 4.42±0.71 6.25±0.94 8.788<0.05 1.26±0.53 2.35±0.62 7.560<0.05 15.36±4.25 22.74±5.68 5.885<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该术式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较大,导致术后易产生低体温、出血、角膜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因此需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率。

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在术前对患者完善各项检查,给予其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且在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状况,给予相应干预,同时优化了术后护理措施,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其能够从心理、生理等多层面对患者进行干预,有效降低手术风险[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P<0.05。表明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研究[4]报道,由于患者遭受疾病的打击,且在治疗前缺乏对手术的了解,担忧手术效果,加之手术本身属于一种强烈应激源,致使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焦虑、恐惧等心理,抗拒治疗,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本研究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从而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此外,由于瓣膜置换手术需大量输血及使用肝素,同时需进行建立各种监测通道、体外循环等有创操作,加之手术时间较长,导致患者易出现低体温、出血、角膜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极大影响手术效果[5]。因此,本研究对瓣膜置换手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予以针对性护理,并贯彻于围手术期始终,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施行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1]郭建英.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医药,2016,56(20):80-81

[2]韦武利,王奇,向敏峰,等.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70-671

[3]马慧丽,季雪莲,冀会萍.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3832-3833

[4]韩晓霞,韩萍,李瑞枝.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547-3548,3559

[5]陈玲娣,梅玲,吴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7-9

R47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94

2017-01-17)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