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肺癌组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7-06-24马洪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细胞学免疫组化标本

马洪星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郑州 450000)

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肺癌组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马洪星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肺癌组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单一检测及两项技术联合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用液基细胞学检测或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液基细胞学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较单一检测方法对肺癌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利于肺癌早期诊断的进行。

肺癌组织;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

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约占12%。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更新,但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容乐观,且多数患者初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1]。故早期诊断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液基细胞学检测(LCT)是近几年临床新开展的一项技术,可有效保存清晰图像,突出结构三维立体感,且具有高质量的染色效果。细胞块技术可探测组织微粒结构,并可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是细胞学诊断的可靠方法[2]。目前,临床尚缺乏联合上述两种方式检测肺癌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应用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胸部CT及临床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肺癌。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47~60岁,平均年龄(53.7± 2.5)岁;CT示肺部结节影或块影40例,肺段或肺叶实变8例,肺部斑片状高密度影38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依据胸部CT结果确定穿刺点,选用21号穿刺针行纤维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抽取足量的细胞,用新柏氏LCT液冲洗干净,标本送至细胞室检查。

1.2.2 液基细胞学检测将标本置入专用检测杯内,根据10∶1的比例加入二硫苏糖醇,混合均匀,采用振荡器将混合液振荡15 min,取液体置入50 ml离心管内,3 000 r/min离心处理5 min,将上清液弃去,添加细胞清洗液再次离心处理5 min,转速同上,取沉淀物放入新柏氏LCT细胞保存瓶内,静置10 min后将其制成液基薄片,加用95%乙醇固定10 min后行巴氏染色。

1.2.3 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将LCT保存瓶内余下样本置于离心管内,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弃去后加入10%福尔马林20 ml,固定1 h,再次以相同的速度离心5 min,倒入95%乙醇离心沉淀,静置0.5 h,将上清液弃去取细胞块,用100%无水乙醇进行脱水处理,应用二甲苯行透明处理0.5~1 h后应用液体石蜡浸透将细胞块包埋成蜡块,连续切片,厚度为4 mm。切片经常规烤片后,行脱蜡、消化处理,应用0.01 mol/L缓冲液于高温高压下抗原修复,在37℃下应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孵育10 min,在4℃条件下一抗孵育过夜,加入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等抗体进行二抗,保持37℃,分别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与链霉素过氧化物酶孵育0.5 h,DAB溶液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

1.3 判读标准免疫组化法阳性标准:镜下观察着色呈红棕色或棕色为阳性。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检测肺癌组织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单一与联合检测效果分析

表2 单一与联合检测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纤维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TBNA)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肺癌诊断技术,尤其是评估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诊断纵隔肿瘤或肺内肿瘤[3]。随着穿刺活检针、定位诊断技术及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善,TBNA在临床常规检查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与传统纵隔镜检查相比,其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创伤轻,且易重复操作。

目前,肺癌主要的诊断方法为纤维支气管下实施的病理活检与细胞检测,LCT与传统涂片相比,细胞结构清晰、均匀薄层、背景色低,可清晰检测到细胞三维结构,既往多应用于妇科标本检查,但随着标准化与自动化操作流程的进展,该项技术逐渐在非妇科标本中得到广泛应用[4]。在肺癌组织诊断中,LCT已逐渐成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其特异度与准确度仍未达到理想状态[5~6]。细胞块技术通过将细胞凝结成团块,固定后采用石蜡包埋,经连续切片后展开免疫组化检测[7],细胞微小组织经高度浓缩后其组织学模式十分清晰,形态易于辨别,染色后其核质结构清晰度更高,便于准确判断异型细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效果明显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但由于肺癌细胞在液基涂片与细胞块组织切片中,形态结构差异不够明显,采用单一检测方式仍存在不足。传统的细胞学检查仅能够较好的诊断恶性肿瘤,无法有效检测原发病灶,而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可连续反复切片,能够辅助其他检查,便于找寻原发病灶,尤其是在组织标本获取困难的情况下更具应用价值[8]。本研究结合两种检测方法,通过互补的形式提高诊断效果,为肿瘤分型、来源及早期治疗提供合理指导。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检测法(P<0.05)。综上所述,联合运用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组织的早期诊断率,且在组织活检标本获取困难的晚期患者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1]朱燕燕,怀建国,蒋艳,等.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5): 573-575

[2]杨新,王秋实,李艳青,等.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有效提高胸水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 2894-2897

[3]刘汉忠,王岚,何惠华,等.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6):688-692

[4]李亚洁,陈凯,蔡媛,等.液基细胞学检测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8):590-595

[5]田伟,田延龙,殷喜梅,等.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0):2354-2356

[6]谢刚,原庆会,柯琦,等.免疫组化在老年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5,36(7):935-937

[7]王静,陈张琴,李瑛,等.纤支镜下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086-1088

[8]邹俊勇,黄春鑫,潘登,等.液基薄层细胞学与组织学在超声支气管镜获取标本诊断中的作用[J].浙江医学,2016,38(12):952-955

R44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71

2017-02-20)

猜你喜欢

细胞学免疫组化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