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7-06-24江惠游祯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江惠+游祯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该院收治的9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血糖水平与妊娠期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定期复查、自我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正确饮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孕妇生产情况(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例数)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GDM患者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连续护理;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a)-0130-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由妊娠诱发的暂时性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患者血糖水平一般比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低,但仍旧会对孕妇及胎儿健康造成危害[1-2]。有报道指出,2013中国GDM的发病率为5.5%,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形式不容樂观[3]。早发现,早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保证母婴健康的根本途径。连续护理干预模式的目的是帮助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该次研究探讨了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GDM患者90例,入选标准:①妊娠前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者;②自愿纳入该次研究者;③产检、分娩及产后护理均在该院完成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者;②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③合并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部分未参加连续护理,将入选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58);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34±5.67)岁,平均孕次(1.24±0.58)次;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86±4.83)岁,平均孕次(1.58±0.81)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给予GDM患者护理宣教,患者住院期间执行医嘱给予正常护理干预,包括血糖监控、预防并发症、对患者出院后事宜进行指导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①成立连续护理干预小组:由1位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资深主任医师,1位主管护师及2位护师组成。主任医师主要负责GDM患者的医疗指导,3位护师主要负责患者的护理指导。4位小组成员均经过统一教育培训。②评估组内每位患者、GDM知识知晓度、血糖水平、健康需求、心理状态等方面,同时制定相应的连续护理干预方案。③制定连续干预方案: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健康需求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和连续干预方案,内容主要包括GDM知识宣教、饮食、运动疗法、用药指导等。饮食管理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GDM患者不能严格限制饮食量,以免导致孕妇及腹中胎儿营养不良,或引起饥饿性质的酮体产生;但也不能摄入量过多,引起血糖水平增加;在规定范围内,让患者参与饮食方案的制定,使其乐于接受和坚持执行方案;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随时调整方案,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摄取高纤维素食物,配合适量新鲜水果等,补充微量元素;同时禁用纯糖、油腻、油炸食物及辛辣生冷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配合适量运动有助于母婴健康及血糖水平的控制。有氧运动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增加肌肉耐力,改善循环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促进恢复;运动强度以患者锻炼后有微汗,稍感乏力为宜,运动时间为0.5~1 h左右;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流产;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若途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就诊。患者血糖水平密切关系着母婴健康,其水平高低与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成正比,医护人员应强调血糖水平对患者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行测定血糖的方法,定期监测并记录血糖水平,为治疗提供依据。为保证患者产后出院后也能得到连续护理,可制定出院计划,延续治疗的良好效果。

1.3 评价标准

采用遵医行为评估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评估表内容包括:定期复查、自我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正确运动、饮食等5方面;记录两组患者生产情况(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例数)及新生儿情况(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巨大儿)。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均由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资料,患者遵医行为情况、血糖控制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定期复查、自我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正确饮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孕妇生产情况(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例数)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GDM是孕妇由于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管病变,引发孕妇血压异常等并发症,同时孕妇高血糖会引起胎儿代谢异常,发生巨大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与一系列母婴不良结局有着密切的关联,对孕妇及胎儿近期和远期均有着不利的影响[4]。通过改变GDM患者生活方式,采取适当控制饮食与运动疗法配合适宜降糖药物能有效将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内,因此,对GDM患者应进行合理、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以减低母婴发病风险。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且护理干预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不能对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判定,可能出现治疗护理方案脱节的情况;且孕期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嘱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影响护理效果。而连续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同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使其在整个孕期都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的连续性,满足母婴保健全方位的护理要求[5]。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定期复查、自我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正确運动、正确饮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连续、全面的产后护理治疗指导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孕妇生产情况(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例数)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低血糖、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连续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邹丽颖,陈雪,范玲,等.基于新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围生结局[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24-27.

[2] 李立红,韩利红,乔爱琴,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0):1417-1418,1421.

[3] 陈思羽.妊娠期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59-61.

[4] 朱明慧,向菲.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功能的研究[J].贵州医药,2015,39(11):1028-1030.

[5] 叶朝,郭路.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80-782.

(收稿日期:2016-11-05)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