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分析

2017-06-23何贝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样化普通高中必要性

摘 要 普通高中多样化是我国高中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必然选择。然而,普通高中多样化过程中也存在办学理念空洞、对制度过度依赖、发展规划和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因此,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提升、切实消除现有体制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束缚、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目标定位、制定立足现有基础又持续推进的工作策略并完善保障条件,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必然之举。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多样化 必要性 困境 对策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1]。根据《纲要》精神,普通高中要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多样化。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进入了新时期。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国家与地方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所关注的焦点。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不仅写入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中,同时还双管齐下,鼓励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积极改革,进行探索试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特色,促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作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有着教育发展改革趋势和教育现实需要等方面的考量。

1.普通高中多样化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义务教育普及以来,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2]。因此,对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传统的高中教育,升学是唯一的指标,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鉴于这样的背景,高中学校就以分数为指标,以升学率为导向,一切唯分数论。成绩好的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成绩不好的就终止学业或者进入一些普通中职学校。唯分数论把学生按照成绩明确分流,无暇顾及学生的特长发展和需求,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改变过去的错误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对高中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机制,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杰出人才。

2.普通高中多样化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需要

高中作为高等教育的前一阶段,一直承担着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任务。但是,由于以升学为目的的高中阶段教育只关注学生成绩,所以高中阶段学校类型不多,模式也比较单一。1995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革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三类模式的高中:第一类高中,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第二类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第三类高中,主要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培养职业人才[3]。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特长,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地方可以建立特色学校,或者在普通高中学校内部开设特色班,以培养多样化人才。此后,国家又颁布了《加强薄弱普通高级中学建设十项措施的通知(试行)》,改革农村薄弱高中办学模式,丰富其办学模式,发挥本校优势,建设特色学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校扩招,学校以升学为主,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进程曾一度被搁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发展职业教育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至此,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重新被重视,国家开始试图调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的矛盾,并尝试建立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

3.普通高中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开始塑造,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在这一阶段开始显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他们除了要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和设计[4]。但是,长期以來的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他们的自主发展,除了学习和成绩,他们的高中生活已经承载不了太多的压力,“高分低能”成为他们新的标签。以升学为目的普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死板、机械、缺乏创造性,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多元评价指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和特长,让他们乐学、爱学。改革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建立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真正实现人尽其能,学有所长。普通高中多样化,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能够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发展需要,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多方面人才。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措施未能从根本上体现学校师生的需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空洞的办学理念

受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各个地方纷纷竖起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大旗。然而,在现实办学实践中,人们对于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的办学理念不甚明了。首先,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不够明确。高中教育,到底是大学的预科阶段,还是基础阶段和预备阶段的结合?高中阶段的教育功能到底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还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这些问题都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明确,唯有清晰地把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定位,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5]。其次,对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存在诸多的误区。第一,对高中教育多样化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往往以偏概全。这一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不少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创新培养模式、开设特色特长班等作为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特色化”等同于“多样化”,发展学校的特色课程来当做学校的多样化建设。第二,改革试验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对多样化发展的正确理解,认为高中多样化和高考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进行的改革试验也往往跟随其他学校步伐,针对多样化特色发展项目的申报,往往选择同一主题一拥而上,扎堆现象严重。第三,单纯地为“做”而“做”。有的高中学校对于多样化发展并没有深入了解,但是为了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相应的保障条件,被动地参与到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改革试验中,其成效往往差强人意。

2.严重的制度依賴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在国家的政策纲领指导下开展的,并遵循“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格局。这就导致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在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帮助的情况下,又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制度惯性和依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升学为导向的主旋律[6]。1978年和1994年国家相继出台发展“重点/示范”高中的政策,不久之后,那些“升学为主,兼顾就业”的高中和“重点/示范”高中就得到了地方政府投入的大量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内对部分学校倾斜,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区域间高中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引发了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其结果导致普通高中把升学率看做学校发展的终极使命的错误结果。普通高中的唯分数论教育,巩固了知识的重要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差异和需求,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第二,高中教育成为人才选拔的蓄水池。高中阶段是学生教育阶段的一个分水岭,高考之后,一部分学生被吸纳到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分流,进入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而走向社会。第三,政府主导的教育市场。我国是中央集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制的性质和定位以国家决策为主。因此,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深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譬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纲要指出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7]。1995年,《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学校要解决办学体制缺乏活力、办学模式单一等问题。20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定位要注意升学、就业、普及三者间的协调一致,注重普通高中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尽管,国家政策指向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但是,升学预备教育模式依然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主流导向。在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控制之下,学校办学自主权严重受到限制,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3.模糊的规划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来,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改革试验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但是,由于对纲要解读的深度不够,不明晰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目标定位,造成了改革实践中教育定位模糊、教育实践错位、重点及难点问题的聚焦和有效突破不够等问题[8]。首先,教育定位模糊,学校多样化发展方向迷失。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中,普通高中就应该以高考为导向,以升学为目标,长期和分数成绩联合在一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改革试验就是在不影响学生升学率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些特色课程开发和建设活动。这和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有很大的出入。其次,教育实践错位,学校多样化培养目标偏离。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方向,然而,在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实践中,对书本知识的重视和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导致学校培养目标的分离和改革试验实践的错位。学校唯分数论,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发展规律,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对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最后,重点及难点问题的聚焦和有效突破不够。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情和校况都存在着差异,改革试验还未形成完善的解决路径和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有的学校试点虽多,但是主题不清晰,改革缺乏实质内容;有的学校虽然改革面小,但是持续推进有难度;有的学校盲目跟风,不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成效甚微;有的学校虽对多样化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但是理论和实践脱节,达不到预期成果。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验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样化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和宗旨[9]。

1.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提升

根据近些年来的改革试验观察分析,各个地方对于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具体的实践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稍显简单。譬如,很多地方围绕着“学科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普职融通”以及“国际化”等概念和要素,致力于打造区域一流的“特色高中群”。这样的改革思路能否促进区域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实质发展?到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科学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对高中多样化内涵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核心,从普通高中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在明确高中阶段及各个学科育人目标和培养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方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增加选修课比例等途径,赋予学生更大的选课空间和自由,逐步构建起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10]。同时,学校还要进行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方面的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准则的评价方式,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建立多元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为高等教育的生源录取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依据。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办学活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公办学校之间的相互联合进行探索试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促进办学积极性;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的联合,建立综合高中,探索普职学校师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完善政策,加强国内外普通高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优化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最后,立足学校本土资源,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不同的学校,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校园文化,优秀的师资力量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学校特色。在鼓励优势学科特色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以课程的多样化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最终建设“规范+特色”的理想学校,培养“合格+特长”的理想学生。

2.应切实消除现有体制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束缚

人们在改革实践中对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培养目标的错误认识是主观上的错误认知,然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体制僵化问题却是人们在实践中客观上无法避开的难题[11]。体制的僵化严重地制约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阻碍着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发展进程,唯有打破,别无他法。

解决体制僵化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如何正确定位普通高中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唯有明确了普通高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在实际的运作中更好地协调和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属于普通高中学校的上级领导部门,直接领导着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当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的管理出现权力界限模糊、职责不清楚的问题时,就会制约普通高中的自我发展和建设,也会造成自身管理的不到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适当地给普通高中学校放权,彼此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关系,以促进普通高中办学的激情和活力。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帮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其立足自身学校实际,通过课程体系建设的多样化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建设,而不是随意的“多样化”。此外,普通高中多样化还要突破自身办学体制的禁锢,进行校际之间的良好竞争和互动,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一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实现自身可持续的多样化发展道路。

3.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目标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學生养成独立个性和人格、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教育阶段,应该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立自强以及适应社会的品质和能力。这是对普通高中教育最精准和系统的定位,也是对普通高中教育独特价值的准确解读和阐释。明晰了这一目标定位,必然会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预科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型,同时,多样化的发展也会成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在办学趋向[12]。在具体的改革试验中,普通高中学校在明确多样化内涵和认识的基础上,坚持多样化发展的目标,改变以分数、成绩和升学率来定性学生的错误传统,完善学校培养目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关注普通高中多样化进程中凸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对多样化发展清晰且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和路径,明确改革的主题和主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推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2] 王智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理论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 李颖.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及模式改进[J].中国教育学刊,2013(5).

[4] 袁桂林.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解[J].人民教育,2013(8).

[5] 曲正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6] 陈志利,张新平.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本质[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

[7] 陈志利.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应为、实为与何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

[8] 黄晓玲.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现状、问题与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

[9] 吴景松.当前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制度困境与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

[10] 张珊珊,汪明.寻求突破:普通高中发展亟待解决三大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3).

[11] 孙玉丽,杨建超.政府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三种关系——基于N市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2).

[12] 冯晓敏,张新平.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的政策解读与反思[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作者:何贝娜(1980-),女,湖北武汉人,湖北警官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多样化普通高中必要性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