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师资协同配置均衡发展研究

2017-06-23刘一飞刘礼想刁永锋李赐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协同

刘一飞++刘礼想++刁永锋++李赐平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乡二元化结构,严重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待遇差距大、教师交流等问题都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在协同论的指导下结合组织行为相关原理,提出构建师资协同配置机制的初步设想,以期借助目前互联网信息发展潮流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尝试设计出运行模式。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化 师资配置 协同

教师作为学校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对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使师资配置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凸显,优质师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配置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由此可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在新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本文拟从管理学角度,基于政府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政策支撑,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协同机制探讨,以期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所启示。

一、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二元化”现状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世界教育水平的基础线。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严重失衡呈二元化形态。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配置“二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城乡数量分布趋同,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教育部2013年对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分区域内的师生数量统计(见表1、表2)可清楚看到,目前我国城区和乡镇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师生比分别约为1∶17、1∶15,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教师数量配置比重已趋于城乡一体化。但我国乡镇地区教师流失率较高,加剧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学科任职教师配置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失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相对较多,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师都相对匮乏,农村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基本没有。不仅如此,优秀教师和高学历教师多集中在城市。这些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究其根本既有教育政策制定的历史原因,也有城乡二元化导致教师结构“二元化”的客观原因。

2.区域性经济下教师待遇差异化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职称标准划分的基础工资,二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而分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1]。由于各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奖励性绩效工资差异很大。这使得很多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农村教师选择去城镇、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或待遇较好的民办学校任教,造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配置的进一步失衡。因此,待遇差异化是造成区域内优质师资趋利性流失的重要原因,也是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失控所导致的师资自动进行市场化选择调整的必然结果。

3.教师交流“形式化”和“趋利化”现象严重

城乡教师在不同学校的合理流动,才能够使教师发挥其作为教育人员最大的潜能,也更加能够运用外部有利条件来加快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速度,进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2]。在现行的教师交流制度中,城乡教师交流逐渐被当成一项行政任务来加以执行,城市教师前往山区和农村学校交流是为了获得职称晋升和评优的工作经验,所以到了交流学校后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教学。而更多的交流则是单向交流,即从农村向城区流动、从普通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在交流过程中农村教师能够获得留在城市学校的机会,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大多愿意前往城市学校交流,这使得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状况加剧。

二、义务教育师资协同配置机制的构建

教育原本就是协同的,协同教育强调协同仅仅是为了凸显教育的本质[3]。协同其实是个动态过程,类似于经过严格编码的操作程序,而师资协同配置就是一套整合教师人力资源的协调性使其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工作系统。该系统是一套通过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三方协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进行创新性理念定位、组织间整合、资源重组、潜在价值释放以及与新环境要素融合的运行机制。该机制的构建是师资与组织协同理论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尝试。师资协同配置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1.制定师资协同配置战略目标

师资协同配置战略目标是为了规定一定时期内师资配置系统在一系列动力、规则、程序和制度的有效运行下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是师资协同配置系统的理论核心和指导精髓。目标应根据国家师资均衡发展需求和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规划,为各师资配置部门的工作提供统一的指导。建立以中央政府为统筹主体的上级指挥部门和以地方政府和学校为协作主体的下级实施机构,致力于改善师资的地区分布不均和浪费现象以及治理师资管理中长期以来争议颇多的痼疾,要建立在对各地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取证情况下,采取灵活、高效、适当的协同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配置主体职能协调

在师资协同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师资配置的具体领域来明确配置主体的权限范围,并通过各级部门之间的任务传递、沟通协调使配置主体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管理范围,为主体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中央政府部门在系统中起提纲挈领作用应具有大局观,负责国家师资协同发展战略、政策、制度、法规的制定。通过中央财政拨款、激励机制、政策引导等行政手段来干预、调控国家师资协同系统的运行,同时协调好下級实施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增进下级部门的合作意愿并提高其配合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师资状况的实地考核,对地方师资主要矛盾信息掌握务必详尽,还要利用好自身优势集合当地情况落实好中央规定的任务目标,尤其要加强对财政的转移支付。最后,学校是系统的主战场。一方面,学校应收集、整理教师提供的需求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在协同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应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本校师资配置存在问题的地方做一些针对性强、收益性大的调整。

3.多主体间对师资协同整合配置

师资协同系统作为教育协同系统的子系统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师资配置隶属于教育改革范畴,若要对师资整合配置必然无法脱离其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子系统与其它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作用下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与规律。系统各要素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协同与竞争,从而推动系统的自组织不断演进,是协同学的精髓所在[4]。师资协同整合配置需要多方组织介入,难免在一些交叉职权领域出现多个配置主体共同管理、或有些领域没有相对位的主体进行管理、或不相关主体介入管理的现象。这也是复杂系统建构初期所普遍存在的:因协同分工模糊、协同激励不足、协同边界不明确,分别造成管理主体的“错位”“缺位”“越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通过梳理多主体间的权责分配和功能定位的关系,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制度从全局上进行统筹兼顾。

4.实施师资协同配置

实施师资协同配置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打破旧势力和利益集团的垄断,将原来的有序状态打乱,再由各配置主体或子系统按照师资协同配置战略规划的总体布局,进行序列重组,建立一个在协同效应下效益最大化的新有序状态,即新平衡。协同力理论研究和揭示了各种不同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与自组织,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共同规律和共同特征[5]。在师资协同配置总系统中,各子系统与其功能分别一一对应,但各功能又存在交叉的领域,这就需要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各主体功能协同、资源利用协同、操作流程协同、法规制订协同。

5.产生师资协同效应

在师资协同配置机制引导下,通过各配置主体功能间的相互作用,促成整个师资配置体系逐渐形成新的功能结构,并通过反馈机制与先前制定的协同配置目标进行对比。若反馈信息显示促进了师资配置效益的提高,则各配置主体将继续自行配合、协调互动来产生最终的师资协同效应;反之,则通过改进师资协同配置过程来提高各配置主体间的相互配合直至产生师资配置效应。师资协同效应的形成是源自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主体之间所产生的协作与竞争相互作用力的结果。但这种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主导,所以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自组织。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将“自组织”定义为:系统在没有外部特定干涉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自发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我们便说该系统是自组织的[6]。经过对师资协同效应形成的深入分析,笔者暂将这种结果拟定义为“半自动组织”模式,这是一种由人为外力干扰下,重新建立起的新的有序“自组织”模式效应。

三、通过师资协同配置机制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趋势显著,加剧了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同时也导致师资在结构、待遇、流动等方面的“二元化”。在协同论的指导下构建新的师资配置机制,不仅强化了各主体间在目标、流程、效能、执行和反馈上的协同力,也期待师资协同配置系统能够给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教育”强势兴起推动虚拟师资与实体师资的协同互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信息化发展政策为网络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发展契机。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而功能不断增强。加之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使网络环境下协同教育有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7]。这充分说明“互联网+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保障和利好的政策支持,而这一产业化的强势崛起必将带来一场虚拟师资与实体师资的战略博弈。通过互联网的传导功能可以促进学校之间师资的虚拟交流,优质师资再也不受时间、空间、经费、制度的限制,从而实现对稀有资源的共享。虚拟师资还可以解决城乡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师资结构失调问题,各种科类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供虚拟丰富的课程教学,还可以间接缓解某些地方师资存量不足的局面。在企鹅智酷基于大数据统计下互联网教育的用户行为分析报告中,通过对1915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有过在线教育经历(近八成被调查者表示曾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进行过在线学习,完全没有在线学习经历的用户只有24%)。但据调查近七成受访者表示通过电脑进行在线学习,只有三成多用户自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与时下炙手可热的移动化趋势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是拥有更大屏幕的桌面电脑能够在听课时实现记笔记、查单词等额外功能。此外,用户不用担心移动设备经常面对续航和网络流量等问题[8]。这份报告初步显示一个虚拟师资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实现虚拟师资与实体师资的优势互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2.组织协同管理视角下探索师资均衡配置方案

教师是一个群体的指代,可以理解为由群体形成的组织。因此,教師组织是实施教育工作的一个结构化的社会系统。为了让这个组织系统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激发其形成主体的组织行为,即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勉励教师向期望的方向努力。在多种激励方式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方式对教师行为具有直接显著的强化作用。在师资协同配置系统中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对整个机制能否产生“1+1>2”的效应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公平的、有激励性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的教师绩效评估管理系统。通过组织协同管理教师绩效,加强系统中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保障反馈通道与监督通道流畅。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9]。教师绩效管理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只有解决好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才可能为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师资协同配置系统中各职能主体的实施办法

(1)国家政府机构

国家政府机构要肩负起整个师资配置系统的统领和监管任务。一方面,根据当前情况进行资源配置的重新布局,并制定宏观战略规划。在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上要把握地区差异化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适当加大对贫困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为师资配置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制度上保障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地区的师资配置计划进展要实时监督和引导,对取得一定成效的地区应进行推广和奖励,防止师资配置战略规划的运行偏离轨道。这样才能使国家教育投入、支出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地方政府

根据师资战略规划的目标,在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地方政府制定出本地区的师资协同配置方案。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地控制师资协同配置工作的实施,完善和细化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具体职能并加强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对本地区的师资配置情况进行引导,并最终实现本地区的师资优化配置。

(3)教育行政部門

教育行政部门是整个师资协同配置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落实好地区政府分配的师资配置任务,对中小学师资配置情况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协调各学校间的利益冲突,对各学校的责、权、利进行合理分配,从全局上对配置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各学校的具体配置情况进行监督规范和指导。

(4)中小学校

中小学校是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基本单位,也是师资协同配置的具体实践者和实际受益者。对外,中小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完成师资协同配置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对内,师资协同配置是各个学校来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活动,在配置过程中各学校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进行着合作和竞争,例如教师流动的比例、教师招聘的名额分配等。为了调解各学校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协同效应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建立“博弈-协商”机制供各学校自行解决利益和职能分配,另一方面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干预对各学校的师资配置情况进行行政干预。

————————

参考文献

[1] 关松林.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破解[J].教育研究,2013(12).

[2] 钟云华,余素梅,李海斌.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城乡教师交流困境及其破解之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3(5).

[3] 顾飞宇,范崚瑱.协同教育的101个视角(上)[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4] Ha Ken.Informationandself-organization:Amacroscopic Approach Tocomplexsystem[M].Spring-Verlag.1988.

[5] 顾保国,方晓军.基于协同力的企业集团共有资源配置分析[J].唯实,2004(7).

[6]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黄立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腾讯科技频道.掘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9] 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刘一飞(1989-),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农业大学科员,硕士;刘礼想(1988-),男,河南信阳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刁永锋(1963-),男,四川南部人,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李赐平(1968-),男,四川大竹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协同之下 待破有题——探寻车路协同应用落地之路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协同”新语
民事诉讼信息化协同构建论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CRQAOVTMAgent支持的开放环境下协同制造装配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