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变”应变
——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转型升级掠影

2017-06-22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黄国播州遵义市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以“变”应变
——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转型升级掠影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借助互联网+钢铁的概念,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企业转型,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完成由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从而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多元化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一场“去产能”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经济领域,在这场中国掀起的“刮骨疗毒”过程中,钢铁产能退出超过6500万吨。遵义,也置身于这场“去产能”的风暴中。

涅槃重生之路是痛苦的,结果却是美丽的。作为贵州省民营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在黄国明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多元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多元化产业之路。

当然,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还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遵义市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黄国明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思想意识的转变,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为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遵义市民营钢铁产业树立行业标杆。

涅槃重生 争做行业标杆

十年前,位于播州区龙坑镇的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小轧钢厂,只生产简单的粗钢。单一的生产品种,逐渐淘汰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了该厂的资金不足,规模无法扩大,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2007年7月,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的命运。

这个人叫黄国明,福建人,却与遵义谱下了一段钢铁情缘。

2007年7月,时任贵州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黄国明,发现了濒临破产的原遵义县龙坑小轧钢厂。为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黄国明只身一人来到了贵州遵义,投入自有资金5000万元,将濒临破产的龙坑小轧钢厂收购,重组了播州区福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自此,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迎来了新生。

以独到的对钢铁行业认识与信心,重组后,黄国明对公司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到生产技术创新,都做了全面整顿与改革。同年8月就开机正式生产,并实现全年产值2亿元,上缴税收200余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为社会稳定和遵义经济建设作出贡献。2007年至2011年间,虽遭遇世界金融危机、贵州50年一遇的凝冻灾害等一系列重大难题,但始终坚持在困难面前不服输的精神,带领企业渡过难关,并实现盈利。

从2007年至2017年,黄国明出资先后组建7家相关企业,盘活资产1.27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000余人,企业资产年均增长率达45%,企业资产规模高速度扩张,目前超过15亿元。8年多来,年销售收入、利税、资产总值分别增长4.7倍、7倍、14倍。

如今,经过10年的发展,遵义福鑫钢铁公司俨然成为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民营钢铁企业。其关联企业有遵义钢铁有限公司、遵义兴业金属回收有限公司、遵义福晟贸易有限公司、遵义宏通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鑫经纬仓储有限公司,贵州多彩亮洁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多彩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涉及多领域、资源整合,以钢铁冶炼、轧制为主,融合废钢铁加工、贸易、物流、投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

福鑫钢铁有限公司以“正义、激情、革新”为精神纽带,以“构筑抗震钢 筋典范”为历史使命,全力打造“贵遵”牌拳头产品,并先后荣获“中国优质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和“全国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全国建材行业市场公认品牌工程建设招标与采购重点推广产品”、“遵义守合重信用企业”、2015贵州民营百强企业13强和贵州百强企业,2016贵州企业“双百强”,列贵州民营百强企业11位。

“两化”融合 多元化发展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化解产能”和“转型升级”破立并举的艰难进程中,在当前背景下要以“变”应变、科学去产能,才能打破原有格局,实现去产能与转型升级的双重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哪开始“变”?黄国明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根据福鑫钢铁企业自身的情况,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多元化发展之路。

借助互联网+钢铁的概念,播州区福鑫钢铁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企业转型,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同时完成由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

福鑫钢铁从研究开发、敏捷制造、技术质量管控、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搭建网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一体化的客户呼叫中心,实现客户服务的优质化;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建立基础自动化系统、过程管控专家系统、MES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实现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企业管理、服务质量等不同角度的提升;从生产制造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加强研发人员与终端用户的沟通与交流,缩短研发人员对市场的响应时间,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全面覆盖,从而达到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

2016年初,福鑫钢铁便已着手推行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预计于2018年实现全方位信息化覆盖,包括设备智能控制、过程模块控制、生产集成应用、集团管控、供应链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几大模块的深化两化融合,经营管理、全工艺流程等两化融合水平向集成和创新突破阶段提升,最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新常态下适当发展多元产业也是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现阶段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布局多元化产业可以满足终端需求的选择多样性,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从国际经验来看,蒂森克虏伯、新日铁、韩国浦项等钢铁巨头的非钢产业均占有较大比重,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国明将眼光放到了当下发展潜力巨大的第三产业。

黄国明是行动派,做好转战第三产业的决定后,2015年,黄国明就决定了成立贵州鑫经纬仓储有限公司,2016年,组建贵州多彩亮洁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多彩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

黄国明的眼光是独到的,他将发展重心放到多彩新能源行业。以新的能源结构和全新环保理念的发展趋势为主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精准部署“大数据、大扶贫”为核心发展观,以政策为导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结合实际发展打造除“两桶油”外贵州省内自己的石化大品牌。

黄国明向记者描绘着他们打造中的新型加油站,在不久的将来,融入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特色,拥有汽车穿梭餐厅、汽车旅馆,车上高效加油,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便捷购买,必胜客宅急送等品牌餐厅,机票,高铁票,道路交通,天气,股市等动态云数据的集天然气、高标号清洁汽柴油、充电为一体的创新大型综合商务体验港,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饮水思源 助力脱贫攻坚

“企业不能一味地强调企业利益,更应该要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要饮水思源,回馈社会。”黄国明如是说。就这样,在黄国明的引领下,2015年12月27日,遵义市福建商会成立。

遵义市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资源丰富,一直是闽商企业家开拓发展的理想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近三万多闽籍商人落户遵义各县市区,兴办企业近千家,总投资额达800多亿,是在遵义市投资最多的外来省份之一。

组建遵义市福建商会,可以更好地引导闽商企业在遵发展,坚持守法诚信经营,维护闽商企业的合法权益,增进闽商企业间的联络交流,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闽遵两地经济合作和与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发展至今,遵义市福建商会已有企业会员300多家,会员逾千人,经营范围覆盖二十多个行业领域,对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疑,遵义市福建商会在遵义脱贫攻坚大背景下,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秉承“顺势有为,爱拼敢赢,合群团结,回馈桑梓”的精神,遵义市福建商会让会员、企业家找准位置,自觉担当,帮扶遵义县枫香镇纸房村12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在精准扶、精准脱贫伟大实践中展示出当代闽商风采。

通过现金捐赠10万元,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就业扶贫、实施村内公益项目、收(回)购农副产品、捐款赠物、厂区内智能售货机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扶贫项目等形式和方法,大力帮扶纸房村脱贫致富,已取得良好成效。

2016年5月,民建南部支部成立后,为发挥民建经济界的资源优势,助力扶贫攻坚,作为民建会员,黄国明率会员进行了多次访贫问苦和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牵头了民建南部支部与播州区马蹄镇洋河村“点对点”精准扶贫工作。在黄国明的带领下,民建南部支部投身到地方的经济、社会、政治建设之中,积极发挥民建组织优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为地方更快更好的发展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2015年1月以来,黄国明先后为三岔镇高山村捐款2万元,为龙坑镇八里小学出资修建学生食堂捐赠1万元,为道真减贫摘帽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2万元,对永乐中学捐资助学2万元,帮扶播州区苟江镇孤寡老人5万元,帮扶龙坑镇残疾贫困户5000元,帮扶三岔镇长山村贫苦户罗红杰2万元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黄国明个人和企业累计为社会捐款捐物200余万元。

黄国明是具有反哺精神的,时刻将社会责任挂在心上,不断督促着企业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脱贫攻坚的贡献者、精准扶贫的实践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黄国播州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功能反应及田间防效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不会说话的人回来了(小说)
走红的博士论文致谢里,闪烁着两束不灭的光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