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腾梁

2017-06-21袁永明张文平

寻根 2017年3期
关键词:皇帝

袁永明+张文平

灰腾梁,平平常常的一个地名,并不为人所熟知。但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辉腾锡勒草原,人们或许就不陌生了。这处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察哈尔右翼中旗三旗县交界之处。

有意思的是,当地人直到现在一般也不用“辉腾锡勒”来称呼这里,而是称其为“灰腾梁”。“灰腾梁”是蒙古语“灰腾”和汉语“梁”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寒冷的山梁”。灰腾梁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东段,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冬季滴水成冰,寒冷期长达5个月。夏季最热的时候,入夜之后依旧夜凉如水。大约20年前,辉腾锡勒还默默无闻。如今,这里已因其天然避暑胜地的独特优势而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山地气候和高原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仅有的典型高山草甸草原,分布着众多小型湖泊——当地人称“海子”或“旱海子”。

灰腾梁不仅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悠久。史籍中多称此地为“九十九泉”,今天仍然沿用。很久以来,灰腾梁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民族重要的生息活动地带。这一带分布着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时有赵北长城筑于其南麓,汉代长城盘亘于梁上。此后,数个王朝在此经营,多位帝王曾经驻跸。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灰腾梁上避暑期间曾游览前朝胜迹。辽兴宗耶律宗真于重熙十三年(1044年)亲征西夏,与西夏发生了河曲之战,九月间以九十九泉作为战争前期集结军队的场所。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夏五月,避暑于九十九泉”。灰腾梁上所发生的一些动静,对于历史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响。而明英宗朱祁镇在灰腾梁的一段经历,也为灰腾梁增添了深远的历史意涵。

明代的灰腾梁名为官山。“大明一统志》和《明史·地理志》予以明确记载。《大明一统志》“大同府·山川”条记载:“官山……在府城西北五百余里,古丰州境。山上有九十九泉,流为黑河。”当时的地图上也有明确显示。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故元宗王扎木赤、指挥把都、百户赛因不花等一十一人自官山来降,诏中书厚加燕劳。立官山等处军民千户所,以把都为正千户,赛因不花等三人为百户,赐以文绮、银碗、衣物有差,就大同给赐田宅”。扎木赤等人原驻官山,为他们设立的官山等处军民千户所分布于大同至官山一带。《明太祖实录》亦载,洪武八年(1375年),故元知院不颜朵儿只(乃儿不花)等来降,诏置官山卫指挥使司,并任命其為指挥同知。第二年,乃儿不花叛逃,官山卫自动废除。

官山卫被裁撤之后,灰腾梁南北一带成为瓦刺部游牧之地。数十年间,大明王朝似无人涉足此地。孰料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竟然使得灰腾梁成为落难大明天子的苫避之所。可是,长期以来,这一事不太为人所知。这位落难的大明天子,便是史书中曾经记载有过“北狩”经历的明英宗朱祁镇,即正统皇帝。李逸友、孟克巴雅尔等学者利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与明英宗“北狩”有关的史料,考证瓦剌权臣也先俘虏明英宗北归,沿途曾在“九十九个海子”宿营,即指九十九泉。当时,也先的营帐设在九十九泉附近,明人称之为“达子营”。第二年六月,也先曾在九十九个海子“放鹰”,应该是进行猎捕天鹅一类的活动。这些关于明英宗“北狩”的史料,多为当事人书写亲历事,是大致可信的。林欢先生进一步考证了有关史事,比较详细地揭示了朱祁镇沦为蒙古人阶下之因为期一年的生活状况。

天子巡狩,应该是颇具威仪的事情。何以“北狩”就显得这么狼狈呢?其实,“北狩”之称,虽与“巡狩”只有一字之差,其意则相差甚远。所谓的“北狩”,乃是中原正统论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史学书写系统中一种讳称,实际上就是指帝王逃难或被俘。

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北征”此前大举入侵大同等处边墙的蒙古瓦刺部之敌,并令其同父异母弟郧王朱祁钰留守京城。八月初一抵达大同,一路上不断传来前线战败的消息,目睹死伤枕藉的战后惨景,遂决定回师。至土木堡(在今怀来县)时被瓦刺太师也先所率两万军队包围,二十五万(亦有五十多万等多种说法)明军死伤惨重,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回北京,朱祁钰在名臣于谦力主之下即皇帝位,年号景泰。此后,也先又带着明英宗辗转宣府、大同,以送还明英宗的名义数度叩关而未果。

八月二十三日,在大同掳掠一番的也先带着明英宗离开了大同。次日一路往北,向自己的大本营进发。途经水尽头、九十九个海子(有的文献记为“九十九泉”)、黑河、八宝山等地,于八月底来到了也先暂时驻兵的大营。日本学者和田清推断,其位置大约在今呼和浩特以北大青山的山前山后。是年十月,入冬以后,也先又挟制明英宗兵临北京城下。明朝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明英宗也未能回京,只好随蒙古军队又回到了大青山。

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初一,礼部侍郎李实、大理寺少卿罗绮受景泰帝之命,分别作为正使和副史,前往瓦刺部讲和。七月十一日,使团到达也先老营失八儿秃,见到了也先。次日,李实终于见到了明英宗。此时明英宗身边只有锦衣卫校尉袁彬、士兵刘浦儿(一作刘婆儿、刘泼儿)、僧人夏福三人随侍,居住之地不过是“围帐布帏,席地而寝”,另有牛车一辆、马一匹,可谓落魄之极。既然李实见到也先的次日即见到了明英宗,那就说明英宗所在的地方应该距离也先不远,且极有可能同在一地——也即“失八儿秃”。

“失八儿秃”是蒙语地名的汉字直音,意为“泥淖之地”。此地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依据李实等人的行程可知,他们一行到达此地费时十天。以车马大约日行四五十公里来计,此地距离北京大约四五百公里。前文已经提到,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也先的大本营就设在阴山一带。因此,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带来寻觅这个所在。巧得很,今卓资县境内有地名曰“十八台”,位于阴山南麓,其西北大约30公里,即为灰腾梁。此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大约350公里。如果走110国道,距离北京大约440公里。笔者颇疑“十八台”便是“失八儿秃”的讹转,久而久之,原名反而不显。经请教蒙古族友人,一致认为,单纯就发音而言,可以初步证实笔者的猜想。此后,笔者又从有关文献中得知,十八台村名之由来,“因有污泥滩,故名‘夏巴儿台,系蒙古语‘污泥滩之意。后转音为十八台”。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明英宗在被俘之后,虽然并未遭到虐待,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被优渥礼遇,但终究是瓦刺太师也先的阶下之囚。出于各种考虑,也先将朱祁镇安置在身边,便于控制,同时也确保这位明代皇帝的安全。如此说来,明英宗在被俘期间,与其原本的死对头也先共同进退,也是应有之义。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目前可以肯定地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陷于蒙古人之手的一年间,不可能始终居住在灰腾梁,但应该在灰腾梁驻留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很快就学会了骑马,逐渐适应了食肉饮乳。当时明英宗实际上与蒙古人过着一般无二的游牧生活,住在毡布帷帐之中,逐水草而居,所以,基本上不可能留下遗迹,因此我们也就不可能发现。

一般而言,帝王逊位之后,即淡出历史舞台,甚至会以悲惨命运而告终。不可思议的是,八年后,朱祁镇,这位被蒙古人俘虏的皇帝,居然成功复辟,再即大位。而其之所以能够重获大宝,当然与明廷徐有贞等一干心腹审时度势成就功业有关,也与其被俘之后隐忍过活,以及当时明、蒙双方政治博弈有关,甚至还与当时所谓的一些神异现象有關。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明英宗被俘,是在1449年的中秋节。整整一年之后的1450年,也是在中秋节,他在也先派出的蒙古军队以及明廷派出的迎接人马的簇拥之下,远远地望见了北京城——他暌违一年的帝都。次日,他自安定门正式入城。在紫禁城东安门外,他与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当时的主上——景泰帝朱祁钰见面了。行礼如仪之后,明英宗被安置在紫禁城外、皇城东南角的南宫。被尊为太上皇从而被搁置起来的明英宗,当时只有24岁,由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隐忍,直至发生“夺门之变”,自东华门而入,重登大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之夜发生的这桩惊天事件,使得朱祁镇重新入主了大内。

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以复位改元天顺,并大赦天下。二月初一,景泰帝被废黜,重新成为郕王。二月十九日,即政变刚满一月之后,景泰帝死。

明清两代帝王,登基之后颁行的年号一般不会改变,故而人们习惯上多以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永乐皇帝”“宣统皇帝”等。朱祁镇因为改元而成为明朝十六个皇帝之中唯一使用过两个年号的。不过,人们一般还是称他为“正统皇帝”,而很少称其为“天顺皇帝”。另外,朱祁镇以当朝天子之尊而被俘虏,最终又被敌手礼送归国,虽屡遭顿踣,却总能柳暗花明,最终再登龙庭,重新践祚。整个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在他跌宕起伏的生涯之中,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固然是改变命运的决定性枢轴,而他在灰腾梁及其周边的活动,也不无特殊的价值。就朱祁镇本人的阅历而言,这一段草原生活当然有“不堪回首”的况味,又何尝不是卧薪尝胆的历练?灰腾梁,这处北方骑马民族后院中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成为朱祁镇这位中原王朝皇帝隐忍偷生、最终实现“命运大回转”的所在,着实令人深思。

猜你喜欢

皇帝
成化皇帝的“神奇”画作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东汉
从善如流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皇帝的新装》续编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