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容貌描写

2017-06-20宫春科邓博宇霍猛

速读·下旬 2017年4期

宫春科+邓博宇+霍猛

摘 要:中国古代的文史作品中有很多描写才子佳人的语句。一些发源于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在现代文学中依然可以得到应用,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古代文史作品中的容貌描写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古代典籍;古代文学作品;容貌描写

一、前言

我国古代就有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法。古代的二十四史采用纪传体的记叙手法来记录历史,在史籍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往往会用大量的笔墨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容貌进行描绘。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典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与人物容貌描写有关的语句,例如“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就是借用豆蔻来对十三岁的美丽少女进行描绘,“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展示的是卓文君当街沽酒的情境。对古代文史作品中的容貌描写问题进行探究,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虚拟美有所了解。

二、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美人

侧面描写的手法是古人在形容女子美貌的过程中所常用的一种笔法。以汉乐府在《陌上桑》为例,这一作品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句就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来对女子罗敷的美貌进行描绘。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对杨玉环的美好进行描绘的语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是对美貌男子进行描述的语句。

三、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丑人

“憎丑爱美”是人们的一大天性。古代典籍在塑造出了邹忌、貂蝉等貌美之人的同时,也采用写实的手法对一些“丑人”进行了描绘。《吕氏春秋》中记载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陈国陈候派遣一个名为敦洽糜的人出使楚国,楚国国君在接见这位来自陈国的使者以后,认为陈国派他出使楚国,是对楚国的侮辱,于是楚王悍然出兵攻打陈国,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灭亡了陈国。在《吕氏春秋》这一作品中,编者用“椎颡广颜、色如漆赭,垂眼临鼻,长肘而。”从这样的论述中,我们自然可以对这位陈国使者的丑陋相貌有所了解,但是典籍中记载的楚国以此为借口出兵伐陈的举动也令人感觉匪夷所思,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在当时战乱纷争的局势下,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既是没有如此丑陋之人,成果可能也难逃别其他国家灭亡的命运。我们在历史上熟知的晏子这一人物,这是一个丑陋而又睿智的人物角色。

“丑女”形象在秦汉时期的史书典籍中较为常见。在这些典籍中,她们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姿色,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表现出一种能够对其自身容貌的缺憾进行满足的才能。西汉史学家刘向的《新序》中描绘了一个相貌丑陋的“无盐女”的形象。在《列女传》这一作品中,作者则描绘了她前往齐王王宫向齐王进谏的场景。此番觐见,这个名字叫做钟离春的女子陈述了齐国当时所面临的四大危险。齐王为之远见卓识所折服,将其拜为皇后。这个历史故事似乎与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偶像剧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陈寿先生的《三国志》艺术中,“稍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孔明与“黄头黑色”的黄家丑女黄月英结为秦晋之好,而其原因则仅为“才堪相配”。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位“无盐女”和黄家民女看作是当时灰姑娘的代表。这一故事或许也可以说明人的才能和命运之间的重要性,但是在笔者看来,古代史籍对丑女的描述除了表现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妇女观以外,也是当时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表现。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丑妻近地家中宝”的观念,因而,对丑女的描述也可以被看做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四、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

以《三国演义》这一作品为例,作者罗贯中在对貂蝉这一人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一首诗:“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对貂蝉的美貌的刻画,为后文中暴君为其相貌所倾倒埋下了伏笔。在《三国演义》这一作品中,我们或许可以认为,貂蝉的出现是“董卓之死”的导火索。我国古代有“天要让其亡个,必先让其狂”的说法,因而在作品之中,貂蝉的美貌似乎让董卓变得“疯狂”最后招致了自取灭亡的命运。因而,在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美人形象的描画往往可以表现出百姓对暴政的不满。

在我国古代的專制王朝的统治之下,女性自身的人格价值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一些较为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对女性形象大加赞美的篇章。作者对女子美貌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借用对女子形象的描绘对表现出自己难以步入仕途的苦闷心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与婚娶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第二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古代青年男女在寻亲择偶的过程中要为“父母之约。媒妁之言”所牵绊。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当时人们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以汉乐府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例,“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为读者展示了刘兰芝的美貌,但是从府吏焦仲卿与其之间的婚姻故事来看,他们的故事似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悲剧,后文中描述二人相继自戕的场面,可能会让人感到惋惜。这样刘兰芝的美貌似乎是让这一故事的悲剧色彩有所加深。这样,一对璧人香消玉殒的故事就成为了人们对封建家长制的控诉。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写手法来看,虚实结合手法得到了作者的运用。因而,对古典作品中的容貌描写也可以被看作是古代哲学与美学的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1]刘石.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容貌描写[J].文艺研究,2005,07:96-105.

[2]肖涵.中国古代文史作品中容貌描写的虚与实[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3:8,11.

[3]卢晓河,张岗,齐永炳.论中国古代诗文中女性美的表现手法——想象[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0-32.

[4]卢晓河.古代诗文中女性美的表现手法——比喻[J].甘肃高师学报,2001,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