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画我也画》教学案例赏析

2017-06-20孔文慧李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教学目标

孔文慧+李民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针对卢晓丹老师讲授的《大师画我也画》一课,围绕教学设计的展开,分析教学过程;该课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围绕教学目标、阶梯练习的展开、教学策略的实施等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学目标;立体主义;阶梯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97-02

在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中,沈阳市南京街第一小学卢晓丹老师讲授了《大师画我也画》一课,该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7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该课是在16课对画家梵高作品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的。该课紧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由最初对立体主义的不了解到最终创作出自己内心的立体主义作品,并有明确的表现方式与创作意图。通过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卢老师的讲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抓住本质,贯彻目标

卢老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模仿大师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2)过程与方法:欣赏、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抽象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并感悟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学习如何将不同角度的形象以几何图形的画面结构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怎样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装饰方法表现形象特征。讲授这一部分时,卢老师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大师表现手法的风格特点,对画面的局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毕加索绘画作品中的分解与重组和颜色的运用;毕加索画法中人的头部各部分是哪个角度观察的结果等,由此使学生了解了毕加索是如何创作立体造型的作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也就是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本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从毕加索的生平、画作入手,通过欣赏视频、解读作品、动手创作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立体主义流派的世界。因为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阶段四年级学生,立体主义流派的概念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首先采用自画像,将自己的五官分解然后再重新组合,直观展现给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由最初对立体主义、毕加索的不认识、不了解到最后理解解构、重组的含义并创作出精彩的课堂作业,卢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与安排起了很大作用。教学环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一个主题贯彻整节课堂,知识点的传授与整理也是分阶段进行,避免了小学阶段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不理解、不接受。

二、阶梯练习,学做结合

基于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差异,该课合理采用阶梯式环节,将知识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在第一个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单色解构五官的重新组合,通过这一练习来理解解构、重组的概念。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毕加索作品来了解立体主义流派除了造型之外,在线条和颜色上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层层推进,很好体现了学做结合的理念。这种阶梯式的环节的设置,就如建筑中的“脚手架”,前一次的学习是后一次学习的基础,后一次学习是前一次学习的深化。通过阶段性学习与课堂作业的环节,带领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分解与重构的乐趣,走进立体主义流派,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作品的秩序美,从而达成目标。

三、合作探究,激发个性

教师在导入环节时选用自己的画像,把自画像中的自己五官分解,并尝试多种重新组合,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熟悉的面孔来体会分解与重组的含义,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对解构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感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亦是如此。卢老师通过解构五官后,以不同的重组形式来启发学生,从而达到学生课堂作业不同个性体现的结果。以此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拓宽创作思路,避免课堂作业的模仿和重复。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学生知识接收的程度不同,比如视觉型和听觉型的学生知识吸收的方式就不同,基于这种差异性,卢老师除了选择阶梯式教学方法外,在课件里插入视频资料,以听觉、视觉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在教学活动大框架下尊重差异,激发学生个性。在进行详细讲解分解与重组的环节,卢老师采用教学道具并邀请学生上前参与,其他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之前较平缓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体之间的互动碰撞出灵感的火花,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作出好的作品。从教具准备来看,卢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不论是课堂教学中所需的教具还是最后学生创作所需的材料包都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所以学生的课堂作业异彩纷呈。如今,美术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方便性、丰富性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大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会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忽略教具的准备。教具的准备需要教师费时费力,因此被部分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用于美术课堂中,也会有一些我们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学重难点简单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所以,在这节课堂中,卢老师不仅从课件中来引导教学,另外还准备了教具,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运用与教具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课堂又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添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反思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的评价环节也较为有效,学生课堂作品评价的方式是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展板上,全班同学的作业一起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这种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学生通过这节课所收获的最好的检验方式,学生表述了自己作品的美术表现形式和内容。通过这节美术课,学生对毕加索、对立体主义流派、对分解与重构、对立体主义的有秩序的美感、对主流审美与打破主流有了自己的见解与审美模式。

四、结语

一节美术课不仅是教师水平与能力的展示,更是教学方式与教学思路的展示,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不过在笔者看来,这节课若精益求精,在某些环节和细节上加以改善会呈现得更为完美,其一,在最初的评价环节,卢老师的评价语言较单一,缺少引导与进一步的探索;其二,在最后的课堂创作中,教师给出的作业要求是“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想法,请你试着用这些表现方法创作一幅人物头像”。笔者认为缺少主题性,若为作业要求加一个主题,比如为身边的同學或是老师创作一幅立体主义人物头像,既将立体主义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又迎合了课堂最初卢老师将自己的自画像进行分解重组的意图。在很多公开课中,由于教师想要展示与讲解的知识点过多,导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创作,整节课气氛紧张、节奏快,而在这节课中,教师对知识点进行了提炼,时刻注意将知识点的学习和课堂动手练习结合,教学逻辑配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的同时并保证了学生思考和练习的充分时间和空间,在围绕教学目标的课堂活动中,教师注重师生交流,问题设计引领设计情境,始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自主探究的习惯。整节课,教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得当,注重评价策略,较为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教学目标
立体主义绘画的先驱
立体主义迷宫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立体主义对雕塑发展之影响刍议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自由因素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