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祛瘀法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40例

2017-06-19张珂炜

中医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母空腹证候

张珂炜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临床研究·

化痰祛瘀法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40例

张珂炜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运动及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惠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23371,0.5 g×20片),1次0.5 g,1 d 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痰祛瘀法(黄芪、清半夏、瓜蒌仁、 薤白、赤芍、黄连、知母、丹参、三七粉、鸡血藤)治疗,药物由郑州市中医院制剂室制作为水丸,1次10 g,1 d 3次,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祛瘀法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肥胖;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化痰祛瘀法;临床观察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1.6%[1],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发的[2],如久坐的生活方式、高热量摄入,以及随之而导致的肥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糖尿病肥胖更是表达了肥胖为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子和主要病因这一观点[4]。肥胖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肥胖程度越严重,则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由于脂肪组织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糖脂代谢的调节,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常常不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多有乏力倦怠、头晕、口黏等症状,故采用单纯的降糖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2012年7月—2015年8月,笔者采用化痰祛瘀法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平均(42.45±6.15)岁;病程平均(9.2±5.6) a。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平均(41.29±6.42)岁;病程平均(10.1±4.7)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中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以上均系静脉血浆葡萄糖值,空腹指采血标本前至少8 h未进食。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关于WHO 1998年肥胖分型标准,将BMI≥28 kg2/m2定为肥胖。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订。辨证属痰瘀互阻证。主症:倦怠乏力、头晕、口干。次症:心悸气短、大便黏腻、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濡。诊断需具备主症1项或2项,次症2项。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者对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惠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23371,0.5 g×20片)1次0.5 g,1 d 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法中药,药物组成:黄芪30 g,清半夏15 g,瓜蒌仁30 g,薤白15 g,赤芍15 g,黄连9 g,知母30 g,丹参15 g,三七粉6 g,鸡血藤30 g。15剂,由郑州市中医院制剂室制作为水丸,1次10 g,1 d 3次,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积分。

糖化血红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8]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的标准。分值确定:0=无症状,1=症状轻或偶尔出现,2=症状明显或持续出现,3=症状严重。分值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按照参考文献[7]的标准。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临床证候积分减少≥60%,体质量下降≥1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临床证候积分减少≥30%,体质量下降≥5%。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临床证候积分减少<30%,体质量无变化或增加。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3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4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素问·奇病论》记载:“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德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所溢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肥胖2型糖尿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香燥、醇酒厚味而损伤脾胃,致食郁,以食郁为先导,形成气血痰热湿食六郁[9]。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进食肥甘油腻之食物逐渐增加;加之久坐缺乏运动,甘味入脾,过食甘味则脾盛,脾胃功能强健,受纳运化旺盛,则生肥胖。当饮食负担超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之时,则“肥则碍胃,甘则滞脾”,脾气不运,津液内停则湿浊内生,久之变为痰湿、痰浊,脾失运化,水谷精微不能散布周身,瘀于血脉。若在治疗中仅仅着重健脾化湿,则治标不治本;故笔者针对2型糖尿病并肥胖痰瘀互阻的病机,给予化痰祛瘀法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黄芪甘温、善入脾胃,益气健脾,现代药理研究[10]表明其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提高肝脏内质网的应激作用从而降低其损伤,有效促进信号蛋白合成,提高糖原合成所需酶活性,具有调节体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的作用,可有效对抗糖尿病。清半夏主入脾胃,能行水湿,而善祛脾胃湿痰;瓜蒌仁涤痰散结;薤白理气宽胸散结;三药合用,相辅为用,化痰散结。赤芍、三七粉、丹参活血化瘀,鸡血藤活血通络。脾虚日久导致中满内热,故用黄连清热泻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降糖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葡萄糖代谢、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脂质代谢等方面[1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而现代药理学[12-15]证明:黄芪、丹参均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知母降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知母中不同成分可发挥不同机制降低血糖,已被开发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黄芳等[16]从知母中提取分离出的总多酚表现出良好的降糖作用,并从中分出了芒果苷、新芒果苷和拔契皂苷元,并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证实了芒果苷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既证明了知母的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也为临床运用知母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春梅等[12]通过研究认为:知母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已损伤的β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诸药配伍,共奏化痰祛瘀之效。从中医病机和药理两方面而言,此方均是良好的治疗方药。

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化痰祛瘀法中药能够在二甲双胍降糖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二甲双胍用量,甚至单纯使用化痰祛瘀法中药来控制血糖,从而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笔者会进一步观察后续疗效。在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化痰祛瘀法中药具有显著的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XU YZ,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HITMAN GA, SUDAGANI J.Searching for genes in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Int J Clin Pract Suppl, 2004,10(143):3-8.

[3]FIELD AE, MASON JE, LAIRD N,et al.Weight cycling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among adult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J].Obes Res,2004,12(2):267-274.

[4]ASTRUP A,FINER N.Redei ning type 2 diabetes:'diabesity' or'obesity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Obes Rev,2000,1(2):57-59.

[5]A..G.M.M.ALBERTI,P.Z.ZIMMET.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J].Diabetic Medicine,1998,15(7):539-553.

[6]《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8-39.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5.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9]李洪皎,仝小林,吴洁,等.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病机证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529-530.

[10]黄伟.浅谈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2):386-387.

[11]安小平,崔庆荣.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2008,21(1):57-58.

[12]李春梅,高永林,李敏,等.知母皂苷对小鼠血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22-23.

[13]MIURA T,ICHIKI H,IW AMOTO N,et al.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the rhizoma of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and active components,mangiferin and its glucoside[J].Biol Pharm Bull,2001,24(9):1009-1011.

[14]MIURA T,ICHIKI H,IW AMOTO N,et al.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axanthone compound,mangiferin[J].Phytomedicine,2001,8(2):85-87.

[15]MIURA T,IW AMOTO N, M KATO,et al.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mangiferin with exercise on blood lipids in type 2 diabetes[J].Biol Pharm Bull,2001,24(9):1091-1092.

[16]黄芳,徐丽华,郭建明,等.知母提取物的降糖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6):330-334.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4-0025-03

R587.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4.11

2017-01-16;

2017-03-29

猜你喜欢

知母空腹证候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基于HS-SPME-GC-MS和PCA分析知母及其 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空腹喝水
HPLC-ELSD同时测定知母药材中4种主要皂苷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