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36例*

2017-06-19高胜男董晗硕朴春丽

中医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组西药例数

米 佳,陈 曦,高胜男,董晗硕,朴春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临床研究·

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36例*

米 佳,陈 曦,高胜男,董晗硕,朴春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观察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西药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批号AAL7740),中药对照组给予代谢1号方(黄连、黄芩、大黄、山楂、桑叶、荷叶、白芍、枳实、姜半夏、干姜、柴胡),通经调脏治疗组给予代谢1号方加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3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在患者BMI、腰围、血糖、2hPG、TG、FINS、HOMA-IR方面,通经调脏治疗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疗效确切。

代谢综合征/中医药疗法;通经调脏;针灸;推拿;临床观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一个临床症候群。1988年Reaven等[1]首次提出X综合征,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其为代谢综合征。针对此类慢性代谢类疾病,现代医学提倡绿色疗法。本文选用大柴胡汤中药物加减(即代谢1号方)消膏降浊,开郁行气,中药方剂内调脏腑同时针灸推拿外通经络,以通经调脏理论指导中医综合治疗。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笔者采用通经调脏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08例,经1个月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洗脱期干预后,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通经调脏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通经调脏治疗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平均(47.42±6.51)岁。中药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平均(47.40±7.52)岁。西药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平均(45.23±9.12岁)。3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肝胃郁热证的标准。主症:胸胁胀满,脘腹痞满,面色红赤。次症: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符合全部主症,次症2项,可辨证为肝胃郁热证。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2-3]的标准。①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②血TG≥1.70 mmoL/L(150 mg/dL)。 ③血HDL-C<1.04 mmoL/L(40 mg/dL)。 ④BP≥130/85 mmHg(1 mmHg=0.133 kPa)。 ⑤FPG≥6.1mmol/L(110 mg/dL)或2hPG≥7.8 mmol/L(140 mg/dL)或有糖尿病病史。具备以上的3项或更多即可诊断为MS。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1)经洗脱期后,符合西医学诊断标准中以下3项:①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②1.70 mmol/L ≤血TG≤5.65 mmol/L。③6.1 mmol/L≤FPG≤13.9 mmol/L。(2)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3)年龄30~65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采用胰岛素、降脂药物治疗者;既往曾对糖尿病治疗(包括其他中西药物和保健食品等)连续达3个月以上者;入组前3周内使用相关药物治疗者。②年龄<30岁、>65周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中药成分过敏者,对针刺治疗难耐受者。 ③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肺、肝、肾、眼等并发症;血压未经控制或经控制后,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者;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以及严重感染者;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要表现者;精神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肝功异常值>1.5倍,AST/ALT>2或LDL-C>2.59 mmol/L或TC>4.14 mmol/L或TG>5.65 mmol/L者。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⑥药物滥用者和依赖者,酗酒和(或)服用精神活性物质者。

4 治疗方法

西药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批号AAL7740)0.85 g/次,3餐进食时口服。中药对照组:给予代谢1号方,方由黄连30 g、黄芩30 g、大黄6 g、山楂30 g、桑叶30 g、荷叶30 g、白芍30 g、枳实15 g、姜半夏10 g、干姜6 g、柴胡10 g组成。(中药农本颗粒,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农本药房)。每剂水冲300 mL,100 mL/次,2次/ d,饭后30 min温水冲服。通经调脏治疗组:①给予代谢1号方,药物组成及服用方法同中药对照组。②针刺治疗。主穴取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水分、滑肉门。操作方法:用750 mL/L的医用酒精常规消毒腧穴局部,选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牌);足三里穴直刺1.0~1.2寸,有麻胀感为度;中脘、太冲、水分、滑肉门穴直刺0.8~1.0寸,有酸麻胀感为度;期门穴平刺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③推拿手法。腹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1 min,频率20周/min。掌振神阙穴,拇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穴,每穴 0.5 min。掌跟带动全掌,从脐下腹中线分推带脉做往返运动,去则拇指用力,余四指指腹放松,回则四指指腹用力,拇指放松,操作5 min。以神阙穴为中心,以5 cm为半径,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逆时针各掌推腹部5 min。患者取侧卧位,用双手交替在患者腹部两侧带脉点向脐中方向进行拍打,将腰间赘肉向内侧推3 min。四肢部操作:用拇指点、按足三里、梁丘穴,每穴0.5 min,以酸胀得气为度。操作时以酸或热胀感为度,使患者自觉腰腹部有紧束感。操作时间20 min。

3组均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每日服用,针灸推拿隔日1次。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腰围(专人测量) ,根据公式计算BMI(体质量/身高2)(kg/m2)。 ②三酰甘油(TG),西门子ADVIA1800,生化终点法。③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hPG),西门子ADVIA1800,生化终点法。④空腹胰岛素(FINS),罗化e601,电化学发光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BMI疗效对比

见表1。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通经调脏治疗组3628.38±1.9525.18±1.67**##△△中药对照组3628.34±1.4926.81±1.43**西药对照组3628.98±2.1827.30±2.0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围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对比

7.3.1 两组治疗前后FPG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通经调脏治疗组3611.05±1.607.80±1.03**##△中药对照组3610.76±0.658.69±0.96**西药对照组3611.22±1.888.44±1.44**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3.2 两组治疗前后2 h PG对比

见表4。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通经调脏治疗组3614.64±1.048.83±0.61**##△△中药对照组3614.89±1.1711.11±1.53**西药对照组3615.00±1.3810.65±0.9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4 两组治疗前后TG对比

见表5。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通经调脏治疗组363.59±0.802.23±0.57**##△△中药对照组363.64±0.742.73±0.83**西药对照组363.73±0.772.95±0.78**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5 两组治疗前后FINS对比

见表6。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通经调脏治疗组3626.80±1.8618.71±0.83**##△△中药对照组3626.76±1.6421.91±1.11**西药对照组3627.07±2.2522.11±1.80**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6 两组治疗前后HOMA-IR对比

见表7。

组 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通经调脏治疗组3613.13±2.006.48±0.85**##△△中药对照组3612.81±1.308.47±1.16**西药对照组3613.45±2.218.26±2.21**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中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本研究以中医学临床经验为基础,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对MS患者以整体观为原则,采用药物、针灸、推拿多种方式综合进行治疗,提出了通经调脏即中药内治脏腑,针灸、推拿外调经络的新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4-5]。方中君药为黄连、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清胃火;黄芩具有和解少阳、清热泄肝的功效,与黄连配伍,加强泻火之功,共清里热。大黄、山楂、桑叶、荷叶四药共为臣药,其中大黄通腑泄热,降湿浊;山楂消食健胃,同大黄降脂消浊;桑叶轻清疏散,可清泻肝火,调糖消脂;荷叶清香升散,既健脾又散瘀,助黄芩清心肝而清金固水。佐药为白芍、枳实、姜半夏、干姜,白芍缓急柔肝止痛,配伍大黄可以治疗腹中的实痛,同时与枳实共同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枳实与大黄相配伍通腑以泄胃热;姜半夏性温,和胃降逆;干姜性辛,与姜半夏相配助黄芩、黄连苦辛通降,行气散痞消结,同时可以顾护胃气,防止其他药物过于寒凉。柴胡归肝、胆经,可引药入肝经,加强药效,为使药。诸药共用,调畅气机、辛开苦降、清热泻火、消膏降浊。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云:“斯方也,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有效地调节神经中枢对食欲的控制;同时通过刺激胰岛细胞的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刺激腧穴,可以扶正祛邪,调整气血阴阳、经络平衡,加强脾胃功能,增强机体代谢能力,调节脂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推拿“运腹通经”治疗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已有公认疗效,“通经调脏”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机制可归纳为腹部为消化器官聚集之地,调整MS的基础经络如脾经、胃经、大肠经等经脉均循行于此,古人将带脉形象的比喻为束带状环腰,贯脐环身一周,约束纵行诸经脉,是天枢之机。腹型肥胖在临床表现上主要表现为腰部脂肪组织堆积,正处于带脉循行的范围。推拿减肥是通过推动腹部的肌肉组织,调整带脉,从而加快脂肪组织的代谢,加强固束之力,增加消耗量,提高体内的代谢,促进体内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热能而消耗;在加快胃肠蠕动的同时通过点穴抑制食欲,也可以防止体内脂肪消耗后人体产生更多的饥饿感。推拿无副作用,不易反弹,是现代人们科学减肥推崇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通经调脏”治疗代谢综合征(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降低各项理化指标,同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减轻BMI、减小腰围,凸显出中医学特有的优势,对于MS的长期治疗非常有益。

[1]REAVEN GM.Rol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disease[J]. Diabetes,1988,37(12):1595-1607.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孙广宁,尹凤玲.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7):17-19.

[4]周强,赵锡艳,逄冰等.仝小林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代谢性疾病验案解析[J].环球中医药,2012,5(10):754-757.

[5]马晓蕾,郑利芳,陈海玲.俞募配穴针刺法对代谢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361-1363.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4-0022-04

R589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4.10

朴春丽,教授,pcl2013@sina.cn

吉林省科技厅课题(20130206032SF)

2016-05-20;

2017-03-25

猜你喜欢

同组西药例数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新知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