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比较

2017-06-16李治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邓小平比较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毛泽东与邓小平都提出了现代化发展战略,但确有诸多不同。

关键词:发展战略 现代化 比较 毛泽东 邓小平

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谋划,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步骤的设计、战略重点的安排和战略方针的选择等内容。其中,战略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

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虽然他们都提出了现代化发展战略,但其发展战略确有诸多不同。

1.确定的时代背景不同

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主要形成于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年代。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把工业强国的目标作为建国方略提出来了。此后,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对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的提法,就逐渐清晰和成熟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及提前并超额完成的“一五”计划,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1]。周恩来在这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思想具体化,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2]。”这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提出“四化”的构想。

在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3]”。《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4]。1959年底,毛泽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學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5]。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这段话并提出两步走设想,并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6]。

邓小平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主要形成于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1979年3月,他强调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7]。”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谈到实现现代化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先确定的现代化的具体目标。1980年1月,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又进一步构思了21世纪的发展目标,即“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8],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

2.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不同

毛泽东的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其战略目标倾向于经济、国防,希望较快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以应对美、苏威胁以及再次发生战争的危机。

邓小平的现代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战略步骤不同

毛泽东确立的战略步骤是“两步走”,把它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建设周期较短,太过超前,有跃进之嫌,恐难实现。

邓小平确立的战略步骤是“三步走”。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进展,党的十五大又将“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新“三步走”战略。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再到新“三步走”, 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化。

4.战略方针与实施手段不同

毛泽东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吸收外国先进东西,借鉴资本主义。毛泽东虽然强调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生产,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未能始终抓住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际的做法是关起门来高建设,重提阶级斗争,抓革命,促生产。

邓小平战略方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立足点。强调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倡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允许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尽管毛泽东与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诸多不同,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04

[2]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07

[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04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04

[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07

[6]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07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作者简介:

李治钧,四川绵阳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副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邓小平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