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2017-06-16冯惠红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低年级培养

冯惠红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影响重大。本文从兴趣激发、阅读理解、情感培养、个性朗读、丰富指导等五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兴趣指导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带来支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从低年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认知水平的发展来看,想要做好对他们的兴趣培养,就必须要先帮助他们实现对朗读的有效认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下面以此为切入点对如何做好低年级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予以探讨。

一、激发学生语文朗读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为他们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在朗读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为朗读教学提供动力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需求,找到一些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激发出他们朗读的兴趣,例如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他们在朗读的同时听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通常会准备《小英雄雨来》《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小红帽》等朗读文本,让学生来进行朗读,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以为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二、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必须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朗读内容,从而更好地朗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较少,他们在进行朗读时,常常会出现不理解朗读内容的情况,所谓“通顺”的朗读只不过是单纯地发音模仿而已,这种朗读对学生来说毫无益处。正所谓“不懂则不通”,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时,及时地给予他们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用意,为学生通顺、完整、有感情地完成朗读提供支持。

三、注重朗读情感的培养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文本阅读方式,需要朗读者在阅读时赋予文本足够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有效表达。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时,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加上他们无法做到完全了解阅读内容,这使得学生在朗读时常常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情感在朗读当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有情感、无情感地示范朗读来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从而促使学生充满情感地去朗读。

四、注重个性朗读

作为一种语文学习行为,不同的学生在朗读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朗读效果。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不同学生的朗读特点,然后做到因材施教地展开个性朗读,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声音清亮而高亢,有的学生声音低沉而悠远,这是学生的特点所在,如果教师对这些学生采取同一种朗读方法,那么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选择朗读文本,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例如声音清亮而高亢的学生适合朗读情感奔放、外露的文本,声音低沉而悠远的学生适合朗读情感内敛、更具内涵性的文本。

五、开展多元朗读训练指导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多元化训练指导模式。为此,教师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来对学生的朗读模式予以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的朗读指导模式。例如:在朗读教学初期,教师可多以示范朗读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朗读方法和模式,为自己的朗读能力提升帶来支持。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然后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来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朗读效果,也为学生朗读兴趣的持续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做好对学生朗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会为学生未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朗读内容或是采取多元化朗读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上朗读,从而激发出他们朗读的动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14).

[2]胡荟英.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低年级培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