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联系 活化设计
——例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命制

2017-06-16杨雪莲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试题考查

◇杨雪莲

基于联系 活化设计
——例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试题命制

◇杨雪莲

小学语文试题的命制需从“识字与写字、积累与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领域出发,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在最深层是厚重的人文关怀,即以学科学业水平评价为依托,促使每个生命获得精神成长的启迪。如何让试题发挥出这样的功能呢?“联系”是命题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一在“联系”中走向综合——提高效益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既肩负着检测和诊断学生学业水平的任务,也承担着实现引领和发展的功能。试题命制者应把学生完成试卷的过程视作引领学生愉快学习、获得发展的一段旅程。因此,要通过一张小小的试卷,让学生在这“方寸之间”感受到气象万千。

1.关注试题考查元素的基本容量。

确定试题考查的元素,要处理好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好的试题,显性元素会牵动背后的隐性元素,使学生获得“破点为面”的综合发展。如下题,其显性元素是考查汉字的识记与书写,但学生若想完成这道题,需要调动记忆进行背诵(此段教材要求背诵,且内含生字)。如果学生已经遗忘,可以根据田字格处的留白发现词语或短语具有对仗的特点,据此 “猜读”。因此,这道题实际是将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语言积累及感悟言语表达特点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头脑复现这段文字描述的美丽景观,感受言语表达的对仗美与音韵美。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自《美丽的北海公园》

2.引领学生建构统整的思维方式。

教材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的,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是零碎的,因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灵活提取与运用。正如布鲁纳所说:“所谓智能,就是结构得很好的知识。”而结构化知识的背后是统整的思维方式。如下题,体现了立足全册教材进行主题整合的思想——以“一些各具特点的‘小男孩’”为主题,将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将日常阅读中对人物主要特点的把握以及用词概括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融为一体。从思维方式看,引发学生在主题之下的个体对比。

填空: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的课文,一些各具特点的“小男孩”出现在我们面前:在《称象》中有

的曹冲,在《账单》中有________的小彼得,在《5美元的故事》中有________的小男孩。

通过课外阅读,“我”还在《 》中(写书名或文章题目)认识了________的________。(写人名)

3.渗透解决问题需要跨学科整合的理念。

语文教学既要基于学科,又不能囿于学科,要能发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要能看到解决现实生活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往往需要以多学科知识或能力整合为背景。这就需要试题具有一定的视野,以便诱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主打开思维,广汲博取,提升综合素养。如下题,把语文阅读领域中“形成解释”的能力,与数学中读图及确定位置能力的考查整合于日常“问路”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旨在引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小明向阿姨问路,阿姨指着前方告诉他:“你首先直行,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右转;直行一段后遇到十字路口左转,右手边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请你根据阿姨所指的路线,判断小明要去的地方是______。

A.医院 B.幼儿园 C.学校 D.超市

二在“联系”中回归生活——彰显价值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知识与技能只有应用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创设知识技能应用的情境也是在运用“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联系生活”有如下三种方式:

1.借用文内的生活情境。

试卷内部的所有信息可以打通使用。如下题,重点考查学生写便条的能力,其依据出自课标及教材对三年级学生在习作领域提出的要求。试题将这项能力的考查与阅读领域中的提取信息、形成解释能力有机整合在一起。这不仅有效利用了试卷中的阅读资源,学生在以“我”的身份写便条的同时,还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便条一般在“不便当面说”或“用文字更便于沟通”时使用的文体特质。

读《真诚道歉》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我”是怎样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又是怎样真诚道歉的?然后以文中“我”的身份,把便条补充完整。

送报纸的小男孩

3月28日

附短文:

真诚道歉(qiàn)

①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一位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把一块块小石头扔上她家的房顶。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dàn)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②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户上。听到玻璃破碎(suì)的声音,我们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③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④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zǎn)起来,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这些钱足够用来修理窗户了。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fēnɡ),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⑤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信箱(xiānɡ)里,心里顿(dùn)时感到一阵轻松。

⑥第二天,我去给老奶奶送报纸。她微笑着接过报纸,说:“我有点儿东西给你。”原来是一袋饼干。我谢过她,然后一边吃着饼干,一边继续送报纸。当饼干快要吃完的时候,我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2.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

将语文与真实生活联姻,学生会体会到语言在生活中的魅力。同时,生活因有语言的装点也会散发出文化的芳香。如下题,以“中国菜的命名”为题,A题重在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B题意在考查学生形成解释的能力,同时也是对A题阅读结果的迁移运用。此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重在引领学生感受到中国的“食文化”。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菜的命名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以色命名。如“翡翠虾仁”,指豌豆碧绿清新,和洁白的虾仁搭配,让人赏心悦目。②以料命名。如“香菇油菜”,源于菜中有香菇和油菜这两种主料。③以形命名。如“蝴蝶海参”,菜名能让人马上意识到菜的形态犹如蝴蝶一般。④以味命名。菜没有入口,而味先知,如“鱼香肉丝”。

A.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曲线画出来。

B.下面的几道菜是根据什么命名的?请连线。

以味命名

以形命名

以色命名

3.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

我们的立足点不应止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用知识创造生活、改变生活。如下题,将古诗在情境中的记忆提取与个性创编整合在一起。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发现古诗并不是遥远的记忆与符号,它与自己当下的情感和生活息息相关。古诗不仅可以引用,还可以将它转变为描述自己生活的语言,让自己的生活因为有了诗的浸润而韵味绵长。

除夕夜,小雨和在杭州工作的爸爸不能回家。夜晚,他听爸爸轻轻地吟起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此时窗外响起噼噼啪啪的鞭(biān)炮声,小雨触景生情,灵机一动,将王维的诗句改动了几个字,吟出了两句新的诗:“遥知亲人过新年, ______________少二人。”爸爸听了连连点头。

三在“联系”中对接主体——倾情生命

如果基于“联系”指向的是提高效益,这是立足在“学科本位”;如果基于“联系”指向的是彰显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还处在“知识本位”。语文试题的命制其最深层应是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隶属于“生命发展本位”之下,展现真诚而厚重的人文关怀。

1.体现针对性,引领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发展。

试题的命制从宏观上要针对本年段、本年级及本学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在微观上还要针对具体的学生,尤其要结合他们现实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例如,一次年检,我发现本区学生(包括不同年段)在古诗背诵上普遍存在问题。如五年级学生默写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时笑话百出,有的学生写成“月落乌啼霜满天,遥看瀑布挂前川”。再如,检查三年级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一个学生背 《咏鹅》,将“白毛浮绿水”背成了“白毛烧开水”,让我哭笑不得。分析背后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的画面。而课标在低年级就有这样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我们的孩子恰恰省略掉了最重要的“想象”。童庆炳先生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提出了“文学文本层次理论”,即将文学文本划分为“话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三大层次。我们可以参照“文学文本层次理论”建立起“教学文本层次观”。依此审视,我们目前的不少语文课还只停留在 “话语层面”,缺少形象的内化,更没有触及对深层意蕴的揣摩。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期末试卷我命制了如下试题,意在引领学生“读诗句、想画面”。

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1)傍晚时分,当看到夕阳照进树林,阳光也照在树下的苔藓上,会想到诗句:“____________,。”

(2)傍晚时分,一位游客欣赏着“黄河落日”的美景:那黄河之水向东奔流而去,太阳的半个脸已隐藏在群山之下。这景象使他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体现相关性,引领学生学习与“我”有关的语文。

一切学习都不能是外在的,只有与学习主体产生联系,书本上的知识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才能对学生精神成长产生实际价值。

例如,为了引领学生在玩中展开观察与思考,我将试卷中的阅读题选文定为《玩出了名堂》(有改动),并设计了如下一道试题:

你喜欢玩什么呢?你是怎么玩的?在玩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想法或者发现?……请你围绕“我喜欢玩……”写一段话。

这道题旨在由人及己,由列文虎克在玩镜片中发明了显微镜及发现微生物世界,引领孩子思考自己该怎样玩,对孩子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在语文能力点上,这道题定位在读写结合,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从答题情况看,这样的题目确实触发了学生有效对接自己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试题启蒙探究精神的价值。

再如,在一套试卷中我将选文定为《曾国藩看人》(有改动),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的认识与渗透。为了突出“学习与‘我’有关的语文”的理念,引发学生燃起独立思考的精神,我命制了这样的题目:

短文写道:“‘礼’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会有这么大吗?”你的回答是什么?你可以结合短文内容,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道题在语文能力上的考查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能力”,其精神认识的引领侧重在对“礼”文化形成自己的思考。我们来看一些学生的回答:

他们的认识深刻、独到而辩证!在阅卷时,我不禁为三年级的小孩子竟有这样的认识而喝彩。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也看到这样的试题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确实产生了影响,他们在完成语文试卷的过程中精神获得了飞跃与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古诗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拟古诗”之我见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