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单:语文课堂的学生“自助餐”

2017-06-16周一贯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学单导学词语

◇周一贯

导学单:语文课堂的学生“自助餐”

◇周一贯

课改带来的课堂转型是令人欣喜的,由以“本”(课本)为重到以“生”为重,由以教师的讲问为中心到以导学为中心,正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一句话,传统的教师“讲堂”,正在成为学生的“学堂”。这当然不是说教师的讲不重要,而是教师全盘授予式的讲正在转为相机诱导式的讲。这种理念的转变正在衍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各种形式导学单的运用,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

导学单的种类很多,如预习单、自学单、助学单、作业单、练习单等,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课前预习用的(如预习单),一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的(如自学单、作业单)。这两类单子都能起到导学的作用。课前预习当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否使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当由每一个学生自行决定。教师可以提倡,但不宜下指令。如果各科都由教师来规定预习时间、预习内容,无疑会极大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喜欢把预习引进课内,来一个“先学”或“初读”的环节,应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这样看来,导学单应当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单子,相当于学生在学会学习过程中的“自助餐”。“自助”,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己帮助自己,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达到“会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自助”无疑是教师的智慧,这是由教学的根本规律决定的。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的单边行为,甚至也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而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学”是主要方面,教师的作用只是导,是为学生自己学服务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会从根本上说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学会的。正是这种“自己学会”培育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为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导学单是让学生“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必不可少的载体。在导学单使用过程中,学生的读解能力、思考能力、发现能力、联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培养。

导学单“自助”功能发挥之大小,取决于导学单的设计方向及水平。设计出真正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单,已经是当下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就课堂观察所得,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最应当予以关注。

一要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引导

导学单与纯粹的“作业纸”有根本的区别。如果说“作业纸”布置的只是作业的题目,要的只是让学生按题答卷,那么导学单的作用就完全不一样了。其本质的区别全在于一个“导”字。所谓“导”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道待完成的习题,“导”就是引导学生去践行这样的过程。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下发的导学单:

1.读准字音,在会读的字下面画星号。

亩 丈 橄榄 矗立 折射 藏龙山 腾云驾雾

2.把你认为难读或难理解的词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相信你一定知道了五彩池位于( )。请你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个地方。

4.找出你觉得能体现五彩池特点的句子,并试着仿写一句。

这样一份导学单接近于“作业纸”,缺失的是对学习活动的引导过程。如第1题的后面应当加上:“不会读的请找一找原因,想一想难点在哪里,可以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吗?”第2题的后面也要加上一句:“想一想这个词语为什么难读、难理解,能自己查字典或与同桌讨论来解决吗?”这里所补充的都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设法自己解决困难,使学习活动得以继续推进的设计。再如第3题,应当补充一句“摘录你觉得最重要的信息”,这是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学习成果。第4题“仿写一句”似乎太笼统,不妨列出仿写的步骤,如:“我找到的课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我对这个句子的感受和发现:_______________。我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把学生自学仿写的过程细化,便于有效操作。

二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归纳

导学导的是学习过程,要真正达到由“学会”到“会学”,还得十分重视启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知,这就必须有归纳和发现的过程。

在导学《真实的高度》的课堂上,教师也有导学单下发,但其中的第1~3题存在同样的问题:只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没有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可以借此去发现并明确归纳出其中的学习方法。如: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应加上“这样便于自己在读解课文时查找、叙述”。这是“标序号”的作用所在)

2.把课文读通读顺,不会读的生字注上音,多读几遍。(应加上“要多用字典”。这样的提醒很有必要,字典是义务教育的标配用书,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带字典、用字典)

3.列一列你最想提醒同学难读的词语。(数量不作要求)你觉得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这两项要分别加上 “为什么这些词语难读”“为什么这些词语难理解”。“难读”“难理解”是有原因、有规律的。重视找出规律,无疑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三要激发学生学习活动背后的思维过程

思维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发生器”和“调节器”。导学单的表层含义,导的是学习,但深层的意蕴,导的是思维。因此,在设计导学单时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一位教师在执教《鲸》一课时下发的导学单,其中一题是这样设计的:

“鲸”的字形是________结构,________边是________旁,表示________;________边是________旁,表示________。这是一个形声字。

显然,这样的导学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简单。也许教师觉得分析“鲸”的字形结构在这里有特别意义,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把背后的思维价值揭示出来?不妨补上:“从形声字的规律看,‘鲸’应当是鱼类,可是,它不属于鱼类。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课文中画出它不是鱼类的理由吗?既然它不是鱼类,古人造字时为什么又用上‘鱼’字旁呢?”这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激发,从而使导学之“导”能更多地“导”在点子上。

四要凸显“为什么这样学”的价值所在

有些事物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意义不完全是一回事。在《真实的高度》一课的导学单上,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内容:

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大仲马是19世纪( )法国作家。他的儿子小仲马一开始( ),但是他拒绝以父亲的( )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给自己取了十几个( ),坚持创作,终于凭借小说( )这部伟大的作品( ),拥有了( )的高度。

应当说,这是一项不错的导学设计:一是锻炼学生撷取关键词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将关键词做合理的连缀组合,三是提高学生对课文主要情节的了解程度。这些导学的存在意义都不难在完成填空的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但是做这样的导学设计的价值,并没有学生思考发现的过程,所以很有必要再加一句:“想一想,这段文字与课文有怎样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把握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要培养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批判精神

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框架“科学精神”中的第二个要点,便是“批判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而这正是当下语文教学中十分欠缺的。因此,在导学单的设计中,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关注。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下发的导学单中有这样一项:

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你同意谁的评价?是都同意还是都不同意?说说你的理由,并扼要地写下来。

结果出乎教师的意料,大多数同学都不同意爸爸、妈妈的评价,说爸爸、妈妈都太绝对,很片面。一个“透”字、一个“极”字都不正确。七八岁的孩子能写一首诗,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应当给予热情的鼓励,让他能继续写下去;但也要诚恳地帮助他认识到不足的地方,就像教师写“品德评语”或“作文批语”一样,一分为二看问题才对。

学生这样看问题,也许并不完全符合作者的本意,但确实有道理。学生对课文能够发表不同的见解,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六要创意体现富有生活情趣的多种导学形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警语。确实,语文课本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尽管人们会对课本选文有许多不同的意见,课本也在不断修订中,但统编教材的这一主流是不会改变的。既然课文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导学课文的途径和方式自然也应当富有生活情趣而又不拘一格。如一位教师执教《白鹅》一课时的导学单上就有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

你能为这只可爱的白鹅建立个小档案吗?请代替白鹅填好这张档案卡,找出课文中合适的词语填在下表中,并在贴照片的地方画上白鹅。

以“档案卡”的形式来导学,既新颖有趣,又有实用训练的意义。这比起枯燥乏味且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导学单,自然会让学生觉得别开生面。

猜你喜欢

导学单导学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运用方法
例谈导学单对思维的引导作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
用好“导学单”,为作文教学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