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寄宿制学校的全面实施

2017-06-14周雪荣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全面小组合作学习

周雪荣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了在寄宿制学校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必要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包括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全面推行合作小组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寄宿制学校 全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35-0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完成这一核心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寄宿制学校则是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绝佳平台。因为在寄宿制学校,学校方面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小组成员可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取长补短,有利于他们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并在多种合作中逐步培养形成一种欣赏同学、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行;对学生而言,小组成员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他们更加关注共同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寄宿制学校如何开展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寄宿制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必要性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中学寄宿制教育模式趋于流行。由于寄宿制学校有一整套科学的作息制度,所以学生可以高效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但远离父母,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无助和胆怯。合作学习小组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这并不等于只是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后小组成员可以继续讨论课堂未完成的疑问,可以相互督促完成课后作业;在清晨的操场上,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提问需要背诵的学习内容;晚饭后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倾诉或询问生活中的困惑或难题。小组合作的结果能有效地避免学生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封闭性和情感的单一性,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包容其他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性。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因为只有当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合作关系时,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作用,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而且,由于学生远离父母,远离网络,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老师和图书馆里的藏书。小组成员在阅读不同书籍后的分享显得不可或缺。

二、科学构建共同成长的合作小组

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应遵循育人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愿意换位思考地理解他人,从而起到情感同化作用。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借鉴裴娣娜教授所描述的“固定合作小组”的组建方式。全班同学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1]组成4-6人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和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副组长一名,负责记录和协调组长的活动。小组成员按照性别比例、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小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同时, 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在整体实力和水平上应大致相当,具有同质性。这样, 组内异质就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三、全面推行合作小组模式

1.课堂合作小组的开展

首先,要给合作小组安排合理有效的任务,这样小组成员才能根据相应任务分配各自角色例如提问员、总结员、记录员等以确保互相依赖,从而实现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教师要不时地参与进入合作学习的环节当中,给予恰当的提示、纠正或扩展,从而让小组合作的思路沿合理化方向发散,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每个小组为了完成任务,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依赖,竭诚合作,共同提高,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所学的内容并进行了真正的思考;最后,建立小组之间的合作,当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本小组成员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从而碰撞出新的问题并由此得出更完善的结果,进而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把成果推广到整个班级。

2.课后合作小组的开展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合作小组可渗透到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如校本课程、各科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实验基地建设等等。学生可以开展活泼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演讲、诵读、辩论、球类、社团等。参与的学生可以是合作小组之间的“大型”竞赛,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内部的“小型”竞赛。学习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所以学习的开展并不局限于课堂,而小组合作的范围也必将得到扩展。如:很多学生在学期初制定很多目标,但没有人督促其按时完成,便形成了长立志,立长志却实现不了的恶性循环。还有很多学生,课后作业,预习作业都不能自觉的按时完成,屡次被老师批评后便破罐子破摔,如果合作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鼓励、帮助,势必能使这一现状改观。

四、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体会成功感和荣誉感是动力和兴趣的来源,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要持续地开展,就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努力取得成功,至少享受努力的这个过程。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的知识性评价。评定要从参与情况、答题情况和答题规范三个方面展开,如:

在寄宿制学校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师的引导地位不能丢,让学生进行高效正确的合作探究。其次,坚持学生的发展是主线,相信学生,要毫不吝啬地把時间留给活动的主体——学生。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是小组活动过程本身,虽然小组成员个人情况不同,但他们面临共同的任务时都会竭尽全力。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活动中提高与同学相处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受用一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发展自己的非认知能力方面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裴娣娜.1998,《发展性教学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全面小组合作学习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