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7-06-14李学铭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李学铭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奠定坚实基础。鉴此,本文即结合了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而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25-02

一、引言

正如所谓:有备而无患。诚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预习则无疑是高效学习的开端。对于教师而言,做好预习指导工作能够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知识从而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做好自主预习工作能够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为深化学生自主预习实效,首先就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下文,我们就从教授预习方法、设计预习提纲、做好预习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二、教授科学的预习方法

从本质上讲,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良好预习习惯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就应该教授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掌握三段式阅读技巧

所谓三段式阅读策略,即是指进行“通读”、“熟读”、“精读”三个层次的阅读,并掌握基础性知识、学习重点知识、探究疑难问题。小学语文预习环节,阅读课文尤为重要,在此过程实施三段式阅读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通读课文,即利用1—3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并圈化出课文中的生字;然后则是熟读文章,即运用3—5分钟的时间深入阅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最后是精读课文,即运用5—10钟时间去探究文章的深意,提出自身的质疑并探寻答案。譬如在预习《雅鲁布大峡谷》一文时,首先可以通过三分钟左右的通读,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穆”、“玛”、“涓”等;然后通过五分钟左右的熟读,了解文章介绍了雅鲁布大峡谷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它的“地理位置”、“地势情况”、“自然条件”等;最后,通过十分钟左右的精读,挖掘文章的内涵并的提出自身的质疑。由此可见,预习过程中采取三段式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章的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时常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掌握三段式阅读方法。

2.善查资料,拓展视野

据实际而言,诸多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课文内容难以产生共鸣,也难以获得深刻的体会。因此在预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了解课文的有关背景则显得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时,自然也应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从而进行深度阅读之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预习过程中查阅资料切忌盲目宽泛,从而降低预习效率。科学的查阅资料的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查阅作者的基本资料,从作者的角度去深入课文的内涵;第二,查阅写作背景,了解文章的创作动机,譬如预习《题西林壁》一文就应该查阅了解苏轼创作文章时被贬之境遇,方可深入体会文章的深意;第三,适当关联拓展,即查阅内容相似的资料以拓展视野。

三、注重审美,增强学生志趣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育职能,需通过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培养学习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审美,以此提升自我修养与志趣。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明确提出审美要求,要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圈划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美”;然后对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句练习,让学生“创造美”;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讓学生体会美。

四、做好预习提纲,明晰预习流程

预习活动中,明确预习流程是帮助学生有条不紊进行预习的关键要素。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也就需要帮助其掌握拟定预习提纲的有关方法。据实际而言,小学预习提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读”、“圈”、“划”、“查”、“思”、“问”、“练”等。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时,教师则应该让学生按照上述提纲有序开展预习。即首先是进行阅读活动,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教学要求圈划出重点词句;然后对于自身不懂的问题,要通过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进行解决;最后为深化预习效果,就应该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考探究,并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

五、检查评价预习效果,认清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预习活动的效果是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检查评价预习效果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认清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其进行查漏补缺活动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检查评价预习效果的良好习惯。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时,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后展开自我评价(即通过习题练习效果审视自身预习的效果)、同学互评(通过同学相互检查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家长点评等检查评价活动,从而了解预习问题并及时矫正。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学实际中,教师需从预习方法、审美渗透、预习提纲、预习检查评价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郦彩仙. 指导小学生语文预习的策略研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11(21).

[2]张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J]. 关爱明天, 2014(3).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语文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