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2017-06-13李佳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体系建设课程标准

李佳

摘 要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学习成果流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学分银行运行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建设要遵循指导性、模块化、标准与评价融合等原则,形成课程方案设计标准、课程内容标准、教材编制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标准、课程质量保障标准等标准体系。课程标准建设的运作中,要正确把握学分银行体系下的课程标准文本结构、精准使用课程标准的条款语言、科学划分课程标准使用的时间和体系关系、准确阐述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关键词 学分银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24-04

当前,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开放理念接纳优质教育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以认证、积累与转换教育成果的学分银行已成为沟通各个机构优质教育资源的桥梁,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由于职业教育发展晚、试点早、认证与转换难度较低等现实原因,被学者认为是率先对接学分银行的教育类型[1]。2016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组织了11家职业院校开展学分银行试点的部署会议,职教体系率先破解学分银行建设难题。落实到工作层面,对学分银行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同,但具体到应用层面,利用学分银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急切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实时互动。课程标准是课程规范化、科学化的产物[2],是学分得以从更为广泛的领域得到认可、学习成果得以流动的基础。学分银行的有效推进需要通过课程标准体系建设对课程运作活动和规则的归束,确保学分质量,最終使得学分银行价值的效用得以体现。

一、学分银行的运行体系与课程标准建设

(一)学分银行的运行体系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提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服务重视教育体系构建。”[3]随后,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承担了学分银行筹建与实践工作。从国家开放大学所颁布的政策文件表述来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全国范围、沟通所有级别和多种类型教育的运行体系,使之成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其运行体系的核心是通过学分银行机构和制度体系,促使各级各类的课程学习成果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存储、积累和兑换,实现优质资源流动、共享与效用的发挥。

(二)基于学分银行的课程标准建设内涵

各级各类课程学习成果要实现流动,需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约束。比如高职教育的高等数学和研究型本科的高等数学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不在一个层面,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大学,由于其专业和学习者状况不同,也会存在较大的层次差异,成果的互认是建立在相似的内容和相当的质量基础之上的,没有标准约束的建设会导致低质学习成果的泛滥,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损坏学分银行的存在标准。那么用什么来约束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保住“质量红线”?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依托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度量”,在标准之上的学习成果是可以流动的;反之需要基于内容的补充和基于深度的提升,进行再学习,使之达到标准以实现转换的目的。落实到课程建设层面就是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按照国际通用资历框架的意蕴,课程标准蕴含了内容、技能与能力上的达成程度。内容指的是学生应掌握的课程知识;技能指的是问题的认知方式以及实践的行为方式;能力指的是能利用知识和素质影响他人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一门课程的质量,需要通过学习课程所到达的内容、技能和能力程度标准去衡量,只有具备了标准之上的质量,各级各类课程学习成果才可以真正实现流动。学分银行自身蕴含流动需求,要按照认证单元等内在的要求,按照学分银行的运行体系,方便学者进行模块化学习、管理者进行模块化认证,以判断课程的学习是否满足转换的能力。总之,学分银行对课程标准的需求,一方面是保障课程的质量,这是学分流动的关键;另一方面,学分银行自身的运行体系需要进行基于学分银行要求的改造,以适应管理。

二、学分银行体系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一)学分银行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建设理念

职业教育作为以技术技能形成为核心任务的教育形式,其内容、形式和动力受到知识逻辑、专业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共同作用[4],职业教育课程标准需要按照课程标准所强化的内容、技能和能力框架,按照课程所属的层次,根据内容、形式和动力进行标准的建设,以指导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蓝本”,并使其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引作用,以支持职业教育学习者通过课程满足职业技术技能发展的需求。同时,学分银行的运行体系建设需要课程标准通过理解学习成果流动的需求,尤其是跨级流动对同一课程的内容宽度和深度的要求,成为规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尺度,确保教学活动的层级适应性和合理秩序。

(二)学习银行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原则

1.指导性原则

课程标准规定了整个职业教育课程运作活动与过程的规则,是职业院校遵守和反复使用的“蓝本”。要凸显指导的价值,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转变,需要形成清晰的文本结构、明确的内容指向、恰当的内容标准、可被理解的过程语言和准确把握的课程衔接关系,实现课程标准的指导价值。

2.模块化原则

按照职业教育和学分银行的双重要求,课程标准需要按照模块化的原则进行制定。首先,学分银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是以“认证单元”为基础的,要适应学分银行运行体系的内在要求,在课程建设上需要通过“块状化”支持“认证单元”的标准与过程建设。其次,职业教育需要增强学习者的体验和实践能力,提升面对真实任务的临场感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进行“任务化”“过程化”,实际是以工作流程的阶段性任务生成,实现课程“模块化”的分解。

3.标准与评价融合原则

标准本身并不是“尺度”,标准是描述了“课程应是什么”,要判断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学到了什么,需要课程评价的参与。课程评价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规则或者衡量尺度,是课程标准通过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之后是否达到的“标尺”。学分银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认定是课程学习成果的内容是否满足了国家、行业、学校等各种层次的课程标准,也蕴含了课程标准建设与评价融合的内在需求。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建设要包含通过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以证明课程学习者是否达到标准,这是课程标准规范性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标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

课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复杂性,学分银行的规则性决定了课程标准的规则性。课程在系统论的影响下,要在不同领域、不同指向的指引下形成整体复杂体系结构。一般而言,课程标准内容核心框架包括了方案设计标准、内容标准、教材编制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标准和课程质量保障标准。

1.课程方案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也称之为课程规划、设计方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提法,比如课程总纲、标准总纲等[5]。课程方案课程建设规划的“蓝本”,对课程编写、管理和实施起统率作用,关系到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具体而言,需要明确课程的建设目标、课程的建设理念、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课程的评价理念等。

2.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标准是对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上的落实。所选择的依据是按照课程能力建设所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按照学分银行模块呈现的需求进行,将课程内容进行“聚团”,指导课程内容的呈现。在职业教育领域,由于其课程面向的是技术技能的应用,强调手脑并用的内容学习和真实任务的解决,应以清晰的语义结构(知识、技能与能力)体现在课程建设过程之中,或者整个课程内容标准成为若干核心任务的聚合。作为指导培养职业技术技能的课程内容标准,其任务的先进性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有极大的支撑作用,需要跟踪技术发展前沿,通过成熟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导入,不断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更新。

3.教材的编制标准

在大课程观理念下,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因此,课程标准体系需要阐述教材的编制标准。教材包括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教材承载了课程内容,但不完全是课程内容。教材的设计编写标准就是教材的编制标准,受教材的用途和课程内容标准的双重制约。在学分银行理念下编制教材,还需要考虑学分银行的模块化、层次化、评价便利化需求,同时考虑与学习者视域融合的角度与方式,从学习者角度进行内容呈现方式的安排。比如英国开放大学的教材编制标准明确了教材70%以上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活动[6]。

4.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标准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7]。按照大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動开展,通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将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学习活动化呈现,指导塑造学习场域,设计评价的方式、标准和考核形式,并评价课程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课程标准是否满足可指导性、模块化和标准与评价融合的原则。

5.课程的质量保障标准

课程质量保障标准指的是对课程质量本身所制定的规则和衡量尺度。包括课程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学督导标准。课程质量评价标准是指评价课程本身质量是否具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学分银行运行的双重要求,是实施课程标准更新和课程内容更新的依据,也是课程本身不断完善和更迭的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指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予以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教学督导标准指的是教学实施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检查、督导以及课程教学标准落实情况标准、与学分银行运行体系的对接情况等管理。

当然,在现行的课程标准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是按照同一个步骤建设,也不必一定形成独立的文本,在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中也并不完全按照设计、内容、教材、实施和评价以及质量保障进行展现,而是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融合在不同的课程标准建设的文本结构中。相对而言,课程标准体系对教材的标准要求在展现给学习者、教师和社会人员时由于其意义并不显著而很少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他类型的课程标准则是正常呈现。

三、学分银行体系下课程标准建设的运作要义

(一)正确把握学分银行体系下的课程标准文本结构

课程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标准体系,是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标准。这些文本文件的开发、实施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需要从课程标准的搭配、构造和逻辑关系入手,通过清晰的语义表达,实现课程标准的指引功效。从现有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来看,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课程标准一般包括八个部分;新加坡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七个部分;英国课程标准实行八个部分;中国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各个标准都有其独有的理念支持和考虑重点。在高等教育领域,各学校有较大的差异,从文本结构来看,一般包括课程标准范围、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相关术语和定义、课程基本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评价方法、课程的先修后续联系八个部分。学分银行体系下的课程标准体系文本结构可以延续这种结构方式,在评价方法对评价结论的部分需要提及转换的标准。比如,《计算机文化》课程标准中模块70%层次相同、内容类似,可以转化为本课程的学分的描述,从而在保证标准规范性的同时保证学习成果的可拓展性。

(二)精准使用课程标准的条款语言

强有力的标准必须为教师、课程和评价开发人员等群体提供清晰的指导,在核心知识、技能和能力上表述要符合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所设置的内容,就需要在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精确使用条款语言。首先,标准的目标要清晰,易于理解。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指引目标,也是课程教师通过课程建设所需要达成的共同愿景,课程目标的语言要清晰,内容要明确,内涵要能形成共识。其次,课程内容标准表述要准确,层次分明,边界清晰。课程所需要达到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要清晰,争取达到所有教师能理解的程度,比如熟练掌握、了解等层次使用要满足资历框架对课程的需求,对描述任务时不能含糊,用专门术语所阐述的内容标准需要在确保内涵和外延都无疑义,必要的地方需要通过注释等二次解释的办法促进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的理解。再次,课程标准的语言还要满足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等多元利益相关者能理解的方式呈现。

(三)科學划分课程标准使用时间和体系的关系

课程标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程所处课程体系的相关关系,以及其时间发生区位。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就是课程安排时间要合理,体系内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要阐述清楚。在课程标准建设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往往会被忽视。比如在软件专业中的数据结构问题,一般需要有基础的编程知识,同时在后续有数据库的综合应用课程作为实践锻炼,如果将数据结构课程置于基础编程课程之前,会削弱课程学习的效果。同理,基础编程课程需要一定的计算思维的提升,如果将基础课程编程置于高等数学学习之前会导致编程学习困难。在学分银行运行系统中的时间和体系关系更是显得重要,明确其先后关系是引导学习者学习其他课程以顺利完成学分的关键,也是学分银行的基础价值和核心要义。

(四)准确阐述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考核与评价方式是课程标准体系的重要板块,也是学分银行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核与评价方式不同,在学习者内容的层级性方面就会发生极大的区别。比如,开卷考试意味着知识的学习以面为重点、以理解层次为重点;而闭卷考试则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实做考试以工艺、流程、方式方法的掌握为重点;作品类以作品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为重点,内容、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影响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同时,从促进学分银行建设和规范管理的教育来看,考核需要规定替换、补休等其他合理通道的处理方式。如《计算机文化》和《大学英语》等课程可以用等级考试进行学分替换,需要在考核方式中予以说明。

综上,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是推进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自身提升质量、规范课程实施、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力点。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其说基于学分银行的课程标准建设,不如说借助学分银行运作体系的需求开展课程标准建设,使之完成标准化、模块化、可指导化的课程标准建设需求,为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做好“课程建设”的基石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吴结. 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入学分银行的时序判定[J].中国远程教育,2016(1):41-47.

[2]何玉海,王传金. 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12):89-98.

[3]杨晨.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三大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12(6):41-46.

[4]吴南中. 论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J].职业教育研究,2015(22):18-22.

[5]丁念金. 课程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41-342.

[6]吴南中,张伟. 论开放教育印刷教材的编写逻辑——兼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呈现[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49-53.

[7]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原理、基础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

On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Background of Credit Bank

Li Jia

Abstract With the idea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flow of learning outcom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haring of high 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construction under credit bank operating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guidanc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modularization principle,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combination principle, and form the standard system covering curriculum design standard, curriculum contents standard, textbook compilation standar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curriculum standard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grasp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text structure under the credit bank system, precisely use provision and language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scientifically divid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ime of curriculum standard using and the system, and elaborate accurately the method for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Key words Credit Bank;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uthor Li Ji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2)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体系建设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