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办学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06-13顾泽慧张静秋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顾泽慧+张静秋

摘 要 校企双主体办学是我国当下高职教育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企业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路径是在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构建的关键在于确立清晰的能力培养目标,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内容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1-0021-03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高职教育新的战略选择,通过权力分配与责任分担,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并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构成了挑战。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体系构建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命题,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就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并提出在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具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高职校企双主体办学的特征

(一)体现企业的主体性

企业的主体性指的是企业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从教学价值的观念上分析,企业与院校结合,可以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开辟道路,让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符合企业需求,使人才培养方向更明确。一方面要让企业的用人理念和标准进入教学机制,让学校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另一个方面,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训场地。无论是在实践教学的构建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都要特别注重体现企业的主体性。

(二)优化就业的指向性

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学习,把学生学业成绩和毕业科目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需求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与实用型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双主体办学,可以优化就业的指向性,提高就业准确度,改善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与企业的供需关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在校企双元主体的办学模式下,校企双方共为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教学性质,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特性。实践教学使企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学校作为主体发挥教学优势,企业作为主体发挥功能性作用,让实践教学体系更具完整性。

二、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构建实践教学目标管理体系

对校企双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首先要从职业能力考核具体标准入手,确定一套清晰的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其次要对目标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提出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1]。

职业能力考核要从几个方面考核,最常用的是职业基本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基本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展现一个人在岗位中的工作能力。一个职业基本能力强的人,不单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还拥有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感、道德水准、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岗位就业能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過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展现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进取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生涯眼光、心理素质,这些方向的展现都属于个人职业发展能力的范围。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来确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判定,为企业输送符合考核标准的人才。

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为学生设计阶梯型的成长轨迹,校企联合办学的双主体都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成长为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设计阶梯型的目标管理体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底层的能力锻炼开始,从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到职业发展能力,再上升到职业能力,到最后的高技能人才阶段,正确认识自我,并能够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我价值。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并把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中。因此,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职业资格证书的定期考试,让每一个技能型人才都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的专业路线,让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2]。

(二)突出实效性,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及学校的双重特性,体现出高职专业的教学培养特性、学科特性及企业人才需求的目标性,从两个层面考虑内容体系的构建。第一个层面是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考虑内容体系的充实程度,第二个层面是从人才应用的具体方向,例如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型应用需要注意什么方向及特长,从实践教学内容的方向入手,考虑人才如何快速成长,需要校企合作协调哪些资源,等等。当前浙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缺乏体现职业技术能力的实训项目;二是各个专业还缺乏代表本专业特色的专业教材,现有统编教材的内容不能代表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不能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三是部分实践教学还停留在表面上,只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或是进行所谓的市场调研,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达到高职实践教学目标。

鉴于此,未来浙江高职院校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学校内部的专业教学过程入手,提出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教材内容设计思路,让学生从一开始的懵懂到最后的精通、熟练是通过一個过程完成的,而这种过程就像是一种引导和职业发展指引,从学生进入大一的课程开始,教师就为每个学生发放一本学习手册,手册中明确每个人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安排;二是从学生进入实习期后,对各个实践操作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按基本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在这里有三点注意事项,对于内容构建是一种风险防范:一是理论教学与教材内容设计要紧随企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做到动态调整,动态优化;二是教师要做到自身的不断成长,不要因为长期停留在教学工作岗位就忽视了社会工作岗位的作用及价值,也忽略了站在企业岗位角度去看待学生专业化训练的维度问题,教师要做到自我学习、自我推进,成为“双师型”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的特点,共同编写实践教学教材,逐步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三是企业要定期地到访学校,查看学校与学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均要进行调整和反馈,以防止职业教育的偏离以及双主体办学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方还要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要求,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3]。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校企的共同参与要做到两点。

第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根据系统论,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通常采用校系二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一是校级的实训中心作为实践教学管理的高级管理职能单位,同时也具有实践教学实施职能,它负责管理综合性实验室和训练中心;二是分院主要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等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校企双方共建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 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

第二,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考核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实践教学的环节较多,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也应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例如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形式。在具体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必须紧紧扣住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注重情境性评价,把评价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上。同时,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一致,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促进践教学质量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吴亚曼.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65-66.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67-68.

[3]曾琦斐.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理论思考[J].成人教育,2015(4):27-30.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School-running

Gu Zehui,Zhang Jingqiu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double-subject school-running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in China today.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path to achieve the goal, which is that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as the double subjects of talents cultivating work togeth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The key to build the system l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lear capability culture targe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ffective content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subjec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uthor Gu Zehui, lecturer of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7); Zhang Jingqiu, lecturer of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