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研究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

2017-06-13姜少敏

教学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哈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姜少敏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研究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

姜少敏

“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贸易和投资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旦实施或部分实施,将会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哈萨克斯坦是中国西北方向最重要的友好邻邦之一,也是“一带一路”西部大通道上的重要国家,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介绍了中哈双边贸易和投资的现状,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方面探讨了阻碍中哈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 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是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联通。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地区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因此,此倡议一旦实施,将通过欧亚大通道,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欧洲连接起来,而位于两端的中亚地区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中亚国家和地区也将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从而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10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有50多个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沿线国家及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增速超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增速。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库,“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https://vpn.ruc.edu.cn/www/ydyl/,DanaInfo=ydyl.drcnet.com.cn.。“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结果日益显现。

中亚地区转型经济体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之地缘优势,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及实施以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在转型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233.21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2.1%。其中俄罗斯140.2 亿美元,占转型经济体投资存量的60.1%;哈萨克斯坦50.95 亿美元,占21.8%;吉尔吉斯斯坦10.71 亿美元,占4.6%;塔吉克斯坦9.09 亿美元,占3.9%;土库曼斯坦1.33 亿美元,占0.6%。预计2015—2020年投资会增加240亿美元。

表1 2014—2015年中国对转型经济体投资存量(亿美元)

2014年份额%2015年份额%俄罗斯联邦86.9545.2140.260.1哈萨克斯坦75.4139.250.9521.8吉尔吉斯斯坦9.845.110.714.6塔吉克斯坦7.293.89.093.9土库曼斯坦4.482.31.330.6五国合计183.9795.6212.2891全部转型经济体合计192.21100233.21100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附表2相关数据整理,商务部官网,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

哈萨克斯坦由于与中国的地缘优势、历史传统以及两国政府的重视,一直受到中国企业的青睐。无论是在中亚国家,还是在转型经济体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和投资,都占据重要的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更是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小男和高丽娜通过计算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结合度指数发现,两国经贸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他们还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经贸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P94-96)王志远则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尤其是中哈经贸往来在中哈关系中的重要意义,他还分析了中方和哈方关于贸易数据统计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差异正是中哈经贸发展不成熟的体现,未来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2](P5-12)王晓峰和王林彬则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投资壁垒,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3](P68-79)胡颖和周种则研究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规模与结构问题,并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4](P58-65)段秀芳和王宪坤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进行了研究。[5](64-71)曾昭宁和习理想以中哈贸易为例,研究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贸易的互补,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 双边贸易的对策建议。[6](P89-95)本文在中哈贸易和投资基本数据的基础上,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方面分别探讨阻碍中哈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哈经贸往来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规模相对稳定,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货物进出口贸易2010年—2015年平均227亿美元左右,中方在有些年份里处于逆差状态(见表2)。中哈双边贸易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在于双方贸易上的互补、地缘上的优势以及双方政府的支持等多种因素。

(一)贸易互补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燃料)具有巨大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中哈贸易的快速发展。哈萨克斯坦主要以出口燃料为主,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进口则以制成品为主,制成品进口占总进口的70%以上。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远远超过出口,2010年—2015年,初级产品进口金额是出口金额的平均5倍左右。在进口的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又占了45%左右。哈萨克斯坦出口比重按照顺序主要是燃料、制成品、矿物和金属、食品以及农业原材料,其中燃料占比最高,2010—2013年燃料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重分别为72.8%、72.8%、70.6%、76.7%,制成品进口比重最高,2010—2013年分别为78.7%、74.6%、76.7%、77.6%。

表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货物贸易进出口(单位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2010年204485293200711128452011年249612395665315394702012年2568157110007314680842013年2859596125451216050842014年224516712709859741822015年1429019844124584895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据最新数据*参见《2016年哈萨克斯坦货物贸易及中哈双边贸易概况》,载《国别贸易报告》,商务部官网,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52843.,2016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8.8亿美元,下降25.4%。其中,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42.1亿美元,下降23.1%,占哈出口总额的12.8%,下降0.5个百分点;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36.7亿美元,下降27.9%,占哈进口总额的23.6%,下降2.5个百分点。哈方贸易顺差5.5亿美元,增加37.0%。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是贱金属及制品,2016年出口额为16.9亿美元,增加5.6%,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0.1%。出口额较大的还有矿产品,2016年出口15.0亿美元,下降40.5%,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5.5%。此外,化工产品对中国出口额为8.3亿美元,下降31.4%,占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9.7%。

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2016年进口额为15.9亿美元,下降31.2%,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3.4%。贱金属及其制品进口5.4亿美元,下降23.3%,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4.8%。此外,塑料、橡胶进口2.7亿美元,下降24.6%,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7.3%。这三类产品合计占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5.5%。

表3 中国按商品类别的进出口 贸易的结构(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表4 哈萨克斯坦按商品类别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G0104

(二)地缘优势

除了贸易上的互补之外,中哈双方经贸能够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缘优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有1 000多公里,具有5个通商口岸,欧亚大陆桥上的两个重要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山口口岸均与哈萨克斯坦相邻。霍尔果斯距乌鲁木齐617公里,距上海4 818公里,而距阿拉木图只有378公里,相比较中亚五国的其他四国而言,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山口口岸的确成为发展双边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截至2015年12月22日,霍尔果斯口岸铁路共开行国际货运列车9 026列次,累计进出口货物总量达425万吨。其中 2015年霍尔果斯口岸(铁路和公路)共完成进出口货物量2 517万吨,贸易额120亿美元。经过新疆阿拉山口的新欧亚大陆桥全长11 000公里,比通过西伯利亚的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避开了高寒地区,东部港口无封冻期,使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且运距要缩短2 000公里。陆路的最大优势在于节约时间,但陆路运输的成本要高于海运。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通关效率的提高、陆路运输规模的扩大,以及返程货物的满载等,陆路的运输成本会有一定的下降。2013年,中哈之间的霍尔果斯-热特根铁路开始建设,从中国东部地区经过霍尔果斯到达中亚和欧洲地区的运输相比其他方式更节约时间。

哈萨克斯坦日益成为中国通向中亚及欧洲的桥头堡。哈萨克斯坦是新欧亚大陆桥的海外第一站,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哈互联互通的成效显著。“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双西”公路、连云港物流场站、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项目,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哈铁路、公路、油气管道全方位对接。地缘优势及中哈友好的历史传统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欧亚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哈萨克斯坦已累计对华供油7 000多万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经哈对华供气近900亿立方米,为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支持。

随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经济往来的增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哈萨克斯坦有着相对优良的开放性、国际性、法律保护透明度,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治上的稳定吸引了包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众多国家投资者。中国也连续多年成为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大的并购交易项目的投资方。此外,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铁路于2015年1月开始启动,这将使亚洲和欧洲国家与海湾国家相联通。到2020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计划建设14 000公里新铁路,使哈萨克斯坦运输能力翻倍,同时建设16 000公里新公路,进一步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并完善交通运输系统。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哈萨克斯坦是十分重要的国家,中国企业可以将其作为进入欧亚经济联盟市场的桥头堡,可以辐射更广阔的中亚地区。

三、中哈双边贸易和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双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的障碍和困难。我们将从中方和哈方分别进行探讨。

首先, 从中国方面来看,主要的问题有:1.前期调研不够充分,盲目投资,因而遭受一定的损失。例如一些农业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出现困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不到位,对当地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政策法规等了解不足。哈萨克斯坦法律规定外国人不能拥有土地,而根据中哈之间的合作协议,租到的土地要么不是十分肥沃;要么偏离粮食主产区,缺乏灌溉设施,仓储和运输不是十分便利。有些农业企业盲目投资种植哈萨克斯坦从来没有或很少种植的农作物,无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维系下去需要不断追加投资,修建灌溉设施,致使后期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产能输出的企业,因不了解或忽视当地对投资政策、行业限制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而遭遇一定的困难或遭受损失。

2.通商口岸基础设施不足。例如,阿拉山山口口岸铁路过货能力不足、场站布局不合理,口岸原预测运量与实际运量偏差较大,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一次到位。阿拉山口铁路系统规划布局先天不足。最初按270万吨建设,其后几经扩能改造,每次扩能改造竣工之日,往往就接近满负荷或超负荷。中国铁路部门曾投资3.7 亿元,于2005年将铁路过货能力扩建到1 300万吨,但当年就达到1 100万吨,2008年趋于饱和。目前的过货量约为3 000万吨。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阿拉山口口岸发展以及双发陆路贸易发展。

3.双边贸易和投资的领域比较狭窄。由于经济上的互补,双方最初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进出口,企业的投资也集中在能源等初级产品领域。赴哈投资的企业主要是大企业。当初的优势随着双边合作和经贸往来的加强已经成为弱势,需要努力开拓更多的合作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要推动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比较迫切的问题。按投资存量和境外资产总额排序,2015年中国对海外投资的前100强大多数为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均处于相对弱势,对投资地区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背景、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了解,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中小企业走出去仍面临诸多困难。

从哈方来看:1.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陈旧,已经成为阻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哈萨克斯坦的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铁路货运占哈萨克斯坦货运总量的70%,但哈萨克斯坦国内铁路密度非常低,主要铁路干线之间缺乏联系。哈萨克斯坦公路路况总体条件较差。现有公路中大约只有37%的国道和9%的地方公路状况良好,大多数为三级公路。尤其是中哈边境公路基础设施则相对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口岸的货运能力。例如,阿拉山山口口岸因为哈方的铁路、公路过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常有货物积压、滞留现象。中国的铁路轨距是准轨,哈方的铁路轨距是宽轨,列车需要在口岸吊运换装。加上中国和哈方铁路列车运行的协调问题以及与联检单位检验检疫的协调合作问题,在铁路过货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过货能力、效率均受到一定的影响,经常出现货物滞压和过货时间较长的问题。如,在2012年从连云港到阿拉山山口的压货现象十分严重,约保持在2 000-3 000TEU*TEU是英文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通常用来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也是集装箱和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统计、换算单位。,压货时间超过2个月。此外,哈方多斯特克口岸向西至乌恰拉尔180公里的公路十分陈旧,仅180公里货运车辆就要走5个多小时,严重制约了双方贸易往来。

2.哈萨克斯坦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官僚主义,腐败也比较严重,加大了外商投资的成本,降低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运营效率。根据透明国际公布的数据,2014年,哈萨克斯坦的清廉指数是29,世界排名为126,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清廉指数是28,世界排名为123*“透明国际”是总部在德国柏林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于2016年1月27日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腐败印象指数”,也就是“全球清廉指数”。这份报告对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程度进行评分,评级从0到100,其中0表示最腐败,100代表最清廉,世界平均分为43。。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软环境,增加了投资的实际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投资效率。据伊万·沙拉法诺夫和任群罗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哈萨克斯坦绝大多数被调查的中资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软环境表示不满意。这些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较低,政策多变,政府干预过多,还存在官员腐败等问题。[7](89-95)

3.劳务签证限制多。据统计,2005年至2013年,哈萨克斯坦使用外国劳务配额比重从0.32%增加到1.2%,外国劳务数量从2.5万人增加至10.8万人。但实际上外国劳务数量从2007年的5.9万人减少至2012年的2.2万人,远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人数。哈萨克斯坦的劳务签证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外国劳务签证期限可以长达三年,其他三类最多为一年。哈萨克斯坦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员工中哈萨克斯坦公民所占比重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第一类(第一负责人及其副职)和第二类(隶属机构负责人)劳务签证要求企业中哈萨克斯坦公民的比重不少于70%;第三类(专家)和第四类(熟练技工)劳务签证对其的要求则不低于90%。鉴于哈萨克斯坦劳动市场的现状,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需要派遣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熟练技工。正是由于哈萨克斯坦对劳务签证的严格限制,给中国企业的投资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此外出于反恐等多个方面的考虑,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最难签证的国家,也抑制了中方企业的投资和劳务合作。

4.哈萨克斯坦希望得到中国的经济支持,但同时也担心和恐惧中国的崛起。中亚国家的一些舆论认为,日益增长的中国投资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因此“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国家具有一定的市场,这种担心和想法在哈萨克斯坦明显高于其他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一些知识分子更是担心本国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一些哈萨克斯坦学者在积极评价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同时,也担心这种投资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如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对环境可能的影响和破坏,中国居民以工作为由在哈滞留或移民等。更主要的是担心中国的投资会对当地经济和资源形成控制,这种担忧和恐惧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会造成无形的障碍。

5.哈萨克斯坦对投资设置了诸多的限制,颁布了各种政策法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哈萨克斯坦对外资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农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国外公司必须满足哈国政府在产品、管理人员和工人所占比例上的要求,即所谓的“哈萨克斯坦含量”。例如,哈萨克斯坦规定外资参股银行的资本份额不得超过国内所有银行总资本的25%;外国合资银行的监事会中必须有一名具有三年以上银行工作经验的哈国公民,70%以上的员工必须为哈国公民。在矿产领域,哈萨克斯坦对企业的股权转让、“哈萨克斯坦含量”也有明确规定,哈萨克斯坦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注册地不在哈萨克斯坦但资产在哈国境内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转让股份时必须获得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同时规定,国家可以优先购买矿产开发企业所转让的开发权或股份。这些要求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

此外文化的差异及潜在的政治风险也是中方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哈萨克斯坦居民中大多数为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与中国人在文化、信仰及价值观上的差异很大。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中国人的不友好行为时有发生,对中国企业投资不理解甚至可能仇视。政府部门在涉及土地等敏感问题时也持谨慎的态度。哈萨克斯坦虽然在中亚五国中政局比较稳定,这与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个人能力、威望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已经70多岁,统治哈萨克斯坦也已有20多年,继承人问题可能成为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的一个因素,加上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及恐怖主义对地区稳定的威胁也在增加,中亚地区的国际形势日益严峻。政治风险是赴哈萨克斯坦投资所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总体来讲,中哈关系的特点是高层联系紧密,互信程度较高,也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但是民间的交流和沟通相对薄弱,影响了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这应成为双方今后努力的重点。

四、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往来,加强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业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建议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充分调研,做到知己知彼;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投资策略,开拓更多的投资领域;并积极开展双方民间在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双边经贸往来具有更为广泛和坚实的基础。

第一,在贸易和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资源禀赋,以及可以投资的领域,避免盲目投资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逐步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收集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官方研究机构及学术单位,应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积极发挥作用,为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提供政策及智力支持,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充分、翔实的信息情报资源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商务部已经给企业提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指南,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也有类似的报告,企业均可以查询。政府及研究机构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均为企业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相关信息还应更具体和细化,例如应该提供哈萨克斯坦地区、城市以及行业方面的信息,数据也要及时更新,便于企业查找。

第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两国经贸互补性,在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哈萨克斯坦正在大力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结合中国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中国企业赴哈萨克斯坦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会具有较好的前景。中国企业可以将重点由传统投资合作的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领域转向制造业特别是哈萨克斯坦重点发展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是工业化的基础,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因此港口、机场、道路的建设也是中哈可以合作的重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双方已经或正在建立的投资合作领域外,未来可能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合作领域是农业。哈萨克斯坦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希望引进国外投资发展其国内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例如乳制品、肉类制品的加工等。哈萨克斯坦的这种战略转型给中国企业的投资提供了新的机会。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农业投资对于中国在海外寻求安全稳定的粮食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三,要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比较而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政府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程度相对高于民间,中哈两国政府间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今后除了继续加强两国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政策对话和协商,深化经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发挥两国在地区稳定中的作用外,要进一步加强民间交流,使双方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能更好地落实。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间的贸促会、合作论坛及商务论坛,以加强中哈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中国企业的投资形象。可以通过民间的文化、旅游交流,消除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的不理解甚至是敌视。事实证明,文化交流及旅游是一种可以提高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双方友谊最重要和坚固的基础。中哈两国均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借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开展两国之间的影视、文化、旅游、文艺以及其他各类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活动,以增强两国人民的了解与互信。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只要双方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克服障碍,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双边投资的数量和领域,推动早日实现“五通”,这既符合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 张小男,高丽娜 .中国—哈萨克斯坦自由贸易区构建可行性研究———基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4).

[2] 王志远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穿越还是融合[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6,(2).

[3] 王晓峰,王林彬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哈萨克斯坦投资壁垒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6,(4).

[4] 胡颖 ,周种.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规模与结构[J].新疆财经,2016,(1).

[5] 段秀芳,王宪坤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J].新疆财经,2016,(3).

[6] 曾昭宁,席理想.新丝路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的互补性与增长源泉分析——以中哈贸易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64).

[7] 伊万·沙拉法诺夫,任群罗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评价及风险研究——基于69家中资企业调查研究[J].俄罗斯研究,2016,(4).

[责任编辑 陈翔云]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Taking Kazakhstan as An Example

Jiang Shaomin

(School of Econom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The Belt and Road”; Kazakhstan; trade and investment

China propose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2013. Once implemented or partially implemented, this initiative will promot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Kazakhst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riendly neighbor of China in its northwes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country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hannel on the west. Therefore, there i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in the study of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姜少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872)。

猜你喜欢

中哈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航天发展现状及中哈航天合作浅析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及标准对比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