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中落实高效课堂的几点实践

2017-06-09莫韦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莫韦林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活了课堂,营创出良好教学氛围,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提高了课堂效率。我认为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既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又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物理课堂;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物理骨干教师,不仅要落实课堂的时效性,更要将课堂变成一种艺术的享受,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一、巧设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全身的各个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让学生完成硬币跳高比赛,将硬币放在桌子上,并将尺子或笔放在硬币前方作为障碍物,然后由两个同学分别用力吹硬币,看到硬币从障碍物上跳了过去,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创设简易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还要控制教学要求的难度,使学生所解决的物理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让学生获得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产生出高效课堂。

二、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新情境的问题的解决,是抽象套用理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习惯,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后劲”的重大因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物理问题分成一些类型,让学生感悟和概括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让学生死记一些解题套路来套出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好的教学过程。例如:我在讲《平面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而得到平面镜所得的像,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意识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也是教学现实中提高纸笔测验成绩所必须的。就学生而言,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某一职业将作为他们的归宿。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技能就变为一种综合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学习中敢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生步入社会后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例如,我在“惯性”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利用装满水的水杯突然左右运动,学生观察到水的运动情况后,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但有的同学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人坐汽车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情绪高涨,我再演示把一个鸡蛋放在水杯口上方的塑料片上,打击塑料片的实验。我先让他们猜想鸡蛋的去向,不少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已能说出鸡蛋会落入水中的结论,经过分析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从而引出了“惯性”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能不能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设计证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他们立即沸腾开来,利用笔套、纸、尺、文具盒、书等物品演示开来。在动手实践中不知不觉消化了所学科学知识。

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情景,一个小孩掉进了冰窟窿,周围有很多人急着要去救,可冰面又有塌的可能。把这样一个问题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物理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即将从事科学实验的新启蒙。因此,我们在物理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突出實验过程,反复、细致、耐心地开展好实验活动,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当然我们在做实验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是我们的实验目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善于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方可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一带而过的物理知识。这样经常实验,反复实验,会使学生领会许多物理知识。同时通过观察许许多多的实验现象,完全可以分析和解决许多实验中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例如:

在讲《生活中的透镜》一节时,我先为学生展示我自制的照相机,然后让学生观察照相机中成的像,此时学生热情很高涨,然后我为学生准备好纸筒、塑料薄膜、凸透镜等,让学生在课上自制照相机,当时学生就沸腾了,非常兴奋的开始操作,并观察自己自制的照相机中的像,并总结照相机成像特点。这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现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总之,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方式的创新和教法的改革。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