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7-06-09李永霞

对外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李永霞

[摘要]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却难以满足智慧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为了解决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必须变革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运城学院为例,在明确智慧旅游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旅游人才;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144-04

目前,随着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和在线旅游的发展,“智慧型”旅游人才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但我国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严重滞后于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专业教育存在着产学脱节的突出矛盾。因此,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应该培养出具备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完成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一、智慧旅游发展概况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源自于“智慧城市”与“智慧地球”,是旅游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它指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旅游者利用便捷的智能移动上网终端设备,主动感知相关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实现其对各种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应用[2]。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各个主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将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3]。智慧旅游是一次信息资源系统化、集约化的技术变革,实现了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游客出游体验、创新旅游景区管理模式[4],从而满足新时期旅游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和创新。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多媒体智能设备、虚拟现实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行业被广泛应用。智慧旅游数据库的形成,也使游客可以在数据中心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智能体验和优质服务。尽管这些会使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功能逐步弱化,但是智能机器的运行和电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却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因此,旅游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精通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同时,伴随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涉及生态旅游、会展游、度假休闲游、婚礼蜜月游、旅游商品设计、旅游新媒体和机票签证等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因此,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应实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即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信息素养和其他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三)运城学院旅游专业建设整体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文调查对象为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125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量具备了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经调查发现,旅游管理專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满意度偏低。其中对实习渠道的满意度最低,不满意的比例占一半多,为5583%,其次是人才培养模式,不满意度达45%;再次是实训室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其不满意度均在40%左右(见表1)。

二、运城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共有教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仅3人,“双师型”教师仅2人。因此,整体上看,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薄弱,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太少,双师型的专业教学人才严重缺乏。

教学手段上,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未能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总体重理论、轻实践,日常教学活动严重脱离实际。教学手段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未能将智慧旅游等旅游新概念引入课堂,使得学生对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和就业前景不甚了解,造成旅游专业人才与行业需求不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低下,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错位,详见图1所示。

(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

在对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类课程和信息管理课程对于培养智慧型旅游专业人才很重要或重要。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艺术通识类课程和外语提升类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智慧型旅游人才比较重要;另外,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然科学类和财经法规类的课程对于智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没那么重要,具体见表2。

此外,在对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缺陷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信息化课程、电子商务课程和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太小,同时也缺乏艺术通识类课程的设置,这些都阻碍了旅游专业人才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实习实践渠道狭窄,缺乏多元化平台

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旅游专业的学生认为实习渠道过于单调,主要是以酒店集中实习为主,没有与更多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另外,在日常教学活动方面,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有限,大多数教师仍偏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这一尴尬的局面,具体见图2。

(四)实训室建设相对落后,投入力度小

由于旅游行业比较注重实操性和专业技能,因此,实训室建设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目前旅游专业实训室建设相对落后,未能引入数字化模拟教学、模拟旅行社、模拟在线旅游服务系统等,软件资源缺乏。并且实训内容单调,主要是以酒店方面的内容为主。除此之外,实训室设备陈旧,开放力度小,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这些都使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具体见图3。

三、运城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智慧型”旅游人才培养理念

旅游“智慧化”是目前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首先要树立“智慧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师在平时授课时不仅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日常教学,而且要将智慧旅游的行业理念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时刻关注和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业界专家举办讲座,与师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目前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尤其是智慧旅游背景下对相关旅游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反过来,教师也应该走出去,参与到相关行业中去,既了解行业一线的最新动态,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把智慧旅游的体会带回来分享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智慧旅游的理解。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针对当前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旅游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因此,结合目前实际,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积极选派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去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培训、进行实地调研,加强教师与行业的交流、开阔眼界,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旅游景区管理者、酒店行业管理者、旅行社及在线旅游网站资深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统一的教师团队,提高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和变革课程体系设置

1增加实践课时,压缩理论课时

目前来看,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还比较传统,即理论课时所占比重较大。重理论、轻实践,这已经与智慧旅游背景下企业的用人要求严重脱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开设力度,多设置一些导游基础服务技能、酒店服务技能、旅行社营销等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美国的康奈尔、希尔顿大学、拉斯维加斯大学等,规定该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时间不低于1000小时,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做法也值得参考借鉴,其教学和实习基本上是各占一半时间[5]。

2增加信息化课程

在当前旅游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导游人员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功能正在被逐步削弱。数字化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急需大量的智能设备管理人员和后台运营人员。所以,旅游专业要加大信息化课程比例,增设与智慧旅游相关联的课程,比如旅游信息化、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等课程,同时还可增加其广度和深度,如开设信息管理、网站开发与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6]。

3开设艺术通识类课程

在智慧旅游新形势下,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旅游专业方面的专才,更需要各个领域都略懂的全才。例如制作景区常用的LED灯广告宣传,不仅需要旅游知识,还要略懂文案制作、设计、美工等方面的知识[7]。因此,除了设置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通识类课程,比如历史文化课、美术设计课、艺术鉴赏课等,为智慧旅游行业培养全面型的复合型人才。

(四)拓宽实习渠道,深化校企合作

实习是旅游人才培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专业要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摒弃目前单一的酒店实习渠道,既可以采用“前店后院、線上线下”的实习模式[8],还可与除酒店之外的旅行社、数字化景区、旅游网络运营商、旅游新媒体、机票签证办理、旅游商品等不同企业进行合作[9],发展多元化的实习平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景区或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五)增加软件资源,使实训室更加科技化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训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是培养旅游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10]。因此,旅游专业实训室建设也要不断变革与创新,及时引进数字化模拟教学情境和数字化多媒体设备等,建设模拟在线旅游服务系统,开发相关智慧旅游教学软件,建设智慧化的旅游体验中心等,使实训室更加贴近现实和科技化,实现旅游专业人才与智慧旅游业的零距离接触。此外,还应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总之,智慧旅游不仅带来了旅游业的变革,也为高校本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的动力[11]。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有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相关旅游企业培养出智慧型的旅游人才,才会为智慧旅游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基于APP技术的智慧旅游的研究和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33

[2]周晓梅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4,16(2):11-13.

[3]唐永林,王亮,张志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5):147-148.

[4]]刘莹英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智慧旅游”视角[J]. 四川旅游学院报,2014(4):78—80.

[5]陈秋华,张健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8(3):71-74.

[6]王格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5):42—45.

[7]刘星光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探析[J]. 中国商论,2015(27):142-145.

[8]徐蓉艳,刘小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前店后院”与“线上线下”模式[J]中国商贸,2014(20):215-217.

[9]周义龙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和实践[J]. 继续教育研究,2015(1):97—99.

[10]夏学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91-93.

[11]孙缘,王慧 智慧旅游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5):65-68.

(责任编辑:郭丽春)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