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2017-06-09刘宇翔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时滞果壳夹角

刘宇翔

几百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昆虫有趋光性。然而,据科普网站果壳网考证:这是一种误读,昆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趋光性。

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边采蜜,一边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很多人接受的观点。

那么,昆虫的趋光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这个说法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000多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很悲壮。

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并引申出舍生取义之类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正能量。

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果壳网说,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其实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的。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时,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们的眼睛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转动身体,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

月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飞蛾能将其作为参照,以便作直线飞行。它们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因为直飞最节省力气。

但是,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因为这些人造光源很近,光线呈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与月亮保持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不对,直接飞到了火里。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趋光性。

不只是飞蛾,大部分夜間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间好不容易才进化出神奇的夜间导航技能,没想到,到后来竟成了它们生命的威胁。

可是,有人会问: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是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蛮荒,几千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这就是少有人注意到的“进化时滞”现象。

其实,人类自己也身处大量“进化时滞”之中,常常迈着自信的步伐去扑火,而又不自知呢。

猜你喜欢

时滞果壳夹角
时滞非线性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引自适应控制同步性
离 巢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向量夹角的风波
向量夹角的风波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空果壳
中立型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离散反馈镇定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