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莲花落如何贴近生活扎根人民

2017-06-07沈建萍晓妮

曲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扎根绍兴曲艺

沈建萍+晓妮

曲艺,现在比较普遍也较为认同的定义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绍兴莲花落是绍兴的一种地方曲艺,以绍兴方言表演,在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杭州一带流传,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杭州小热昏等并列为浙江主要曲种,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莲花落从“跑街卖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绍兴人所喜爱而广为流传的曲艺形式,成为绍兴的一张“金名片”,走进人民大会堂,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等地表演,深受当地华人华侨的欢迎和喜爱。然而,一种曲艺形式的艺术常青之路应该是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道路。如何让曲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呢?这是曲艺艺术实践思考的永恒话题。

曲艺艺术实践,就是曲艺的行为活动,是与曲艺理论相对的概念。从曲艺艺术实践这个角度来谈曲艺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曲艺作品的创作。在曲艺的发展轨迹中,曲艺文本的创作让许多专家都嗤之以鼻,但是曲艺作品的创作无论是职业的文本写作还是曲艺表演者即兴的创作,都存在一个曲艺作品的创作过程,只不过这个创作过程如果体现在表演者即兴的程度上,有时候会呈现出创作与表演并轨的状态。那么,曲艺作品的创作从选材到成品,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需要怎样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好”作品谈起。

一是好听。曲艺作品首先要好听,观众爱听,才能让作品走进群众的心里去,一个“走心”的作品,才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真正贴近群众。而作品要做到好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作为主体部分的故事好听。这部分要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要是选材和故事的结构两个方面着手。选材,就是对曲艺的故事选择。绍兴莲花落的题材从最初的“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演变为说唱新闻,到最后定格在故事上,大多是民间传奇、社会新闻、家长里短之类,为老百姓所熟悉、所关心、所期待的情节,演唱百姓故事为主。绍兴莲花落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选材方向,选择那些老百姓熟悉的故事加以艺术的提升,让老百姓熟悉中带着一种新鲜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共鸣,深深地触到老百姓心中的那片“柔软”。

在故事的结构方面,也就是讲故事的過程呈现方式上,故事能不能吸引观众,取决于结构的设计。很多时候绍兴莲花落为了留住观众的“耳朵”,会把故事的矛盾冲突放在开头。比如在胡兆海老师的成名作《翠姐姐回娘家》中,故事交代了发生地点后,就直接进入冲突主题“平水旧时有规矩,新媳妇要三年以后好回去。一条规矩磨盘重,难呀难,难煞伢咯翠姐姐。”那么到底有多少难呢?一下子就吊起了观众的胃口,有了听下去的愿望。而在胡兆海老师的《一夜夫妻》中,故事开场就讲述了施红菱“未婚怀孕”这一具有爆发性的事件,紧紧锁定了观众的注意力,有了听下去的欲望。所以,故事的结构可以借用相声的“抖包袱”,往往开场先讲述一个比较戏剧性的事件,然后再像解开包袱一样一层层“抖”出来,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好听的第二部分是作曲。在现今的曲艺形式中,曲的成分占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好听在绍兴莲花落中,一个方面是旋律节奏强。这一特点是传统绍兴莲花落以及经过几十年改革创新的绍兴莲花落均具有的特点。在唱腔板式处理上,传统唱腔基本为平铺直叙的呆板,而现在基本丰富为慢板、中板、快板、走板、散板、垒板,以及叫头和滚板。板式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强,也就是观众所谓的可以“打拍子”,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无论是细细的品咂还是动的和唱,都会有一个自主的动作,就是打拍子,在这个动作过程中,音乐点能够合上的话,会给人一种“共鸣”,沉醉其中。好听的第二个方面,是音乐性强。这一特点是绍兴莲花落目前的状态,是几十年来绍兴莲花落老艺术家们不断追求创新发展的成果。现在的绍兴莲花落作曲,基本上在保留传统唱腔及其旋律音调与绍兴方言的语调密切契合的基础上,对曲调进行有感情的修饰和夸张,增加旋律的音调,使其随着情绪、内容的不同而使整个唱腔有层次。特别是借鉴了越剧、绍剧甚至民俗小调等,吸收其经典的内容融于绍兴莲花落的唱腔之中,效果非常明显。吸收越剧的,如《翠姐姐回娘家》中:

这一句本是越剧唱腔的下句,在这里正好与莲花落的垛句转韵腔调相应,成为上句,与莲花落下韵紧密相连,融合为一体,让翠姐姐婉言劝述嫂嫂之情溢于言表。又如:

这一句吸收绍剧[二凡],安排在长段快速垛板之后,使《翠姐姐回娘家》这个曲目的收煞非常强劲有力。

改革创新后的绍兴莲花落变化、借鉴很细微,但是增加了其审美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老百姓觉得越加“好听”了。

二是好记。好记主要是从绍兴莲花落语言的通俗、幽默以及唱词的押韵来说的。对于绍兴莲花落的语言,浙江省曲艺专家马来法先生在其《论绍兴莲花落艺术》一文中有着说明:“非常口语化,观众能字字入耳,句句听懂。这种口语的特点是非常之通俗,却不粗俗,更不庸俗,……”绍兴莲花落语言不仅通俗,而且其唱词讲究口语化、旋律化,讲求押韵。在著名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翁仁康的《晦气鬼告状》中,河蚌去医院看毛病而引得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晦气鬼”解释缘由有一长段的唱词:“医院里头出奇闻,河蚌也来看毛病。……医生呀,请你不要怒气生,我河蚌为啥来求诊。并非我,吃得有趣寻开心,并非我,脑髓搭牢有毛病。想从前,养河蚌育珍珠,伢祖传的行业不能行。看现在,八仙过海显神通,我晦气鬼,重操旧业精神振。……”在长长的唱段中,因为押韵语言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容易被人记住。绍兴莲花落的语言好记还表现在表演过程中的“插科打诨”,比如说胡兆海老师在《一夜夫妻》中讲到衙门打板子的时候,“插科打诨”了一句:“衙门的板子其他地方都吃不消做,都到绍兴来订做的,这就叫‘绍兴大板……。”把“绍兴大班”这一戏曲形式的谐音引用到此处,引人发噱。绍兴莲花落的语言通俗、幽默,往往在笑声中让人牢牢记在了心中。

三是好唱。绍兴莲花落的好唱是建立在好听、好记的基础上的,因为好听所以愿意去唱,因为好记所以容易上口。好唱,一是绍兴莲花落对演员的嗓子要求并不苛刻。可以根据各人的嗓音不同,C调唱不上去,可以唱B调甚至降B调,实在不行还可以唱个A调。再一个是在唱腔曲调上,绍兴莲花落只有一个基本调,一个辅助调。唱腔是一个“起平落”结构,旋律简单,使人容易上口,容易学唱。如果绍兴莲花落能够秉持“三好”的方向,在百姓中形成爱听、易记的风尚,就会如流行音乐、经典音乐一样,时不时地让人哼唱,挂在嘴边,这样曲艺才是真正做到深入群众生活,扎根百姓心中。这才是曲艺生存繁荣的根本。

第二个方向是曲艺节目的表演。曲艺的表演在深入群众扎根百姓的发展方向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个方面,是着重利用好曲艺“灵活机动”的形式,走进基层贴近百姓。绍兴莲花落表演时演员少、场景简单,其阵容就小,束缚相对也少,不用受演员队伍凑不齐,道具搬运麻烦,舞台搭建不易等困扰,可以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表演。绍兴莲花落不受舞台的限制,不受地点的限制,既能进驻城市剧场,也能夠深入乡村、田头,能够走进大山,甚至跨上船舱,这是绍兴莲花落的乃至是曲艺的一大特色。从其历史与现状来看,绍兴莲花落能够生存,乃至现在的兴盛,与绍兴莲花落在民间的表演分不开的。绍兴莲花落出身民间,从“跑街”到“草台”时期,走过的道路上深深烙下民间的影子。哪怕是现在绍兴莲花落已经成为绍兴地区的“金名片”,登上高雅之堂,莲花的根却还是在百姓中。有着老百姓滋养的绍兴莲花落才是真正的绍兴莲花落,才是有生命,有活力的。所以,绍兴莲花落还是要履行好深入群众扎根百姓这一使命,还是要“背起简单的行囊”,行走在基层群众之中,依然需要绍兴莲花落的传承人、艺人们切实做好基层的演出,让绍兴莲花落和百姓秉持一直以来的“鱼水关系”。

“灵活机动”在绍兴莲花落中,还体现在表演本身。绍兴莲花落的“路头戏”在很大程度上是即兴创作的,能够随着观众的需求而变动。比如说著名莲花落艺术家倪齐全老师用同样一部《玉连环》,在嘉兴硖石书场演唱了4场,在嘉兴王店剧场唱了3场,其裁书放书“灵活自如”。而有经验的绍兴莲花落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放松,他的五官时刻接收着来自观众的反应,放出一个“噱头”时,看看观众的反应,有的观众看表演“就是来笑笑的”,那么就要多放“噱头”,有的观众感觉到看表演就看表演,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感觉厌烦的,那就收起“插科打诨”,在故事情节上做文章。时刻关注观众,牢牢抓住观众的口味,这是曲艺也是绍兴莲花落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于演员的功底有着很大的要求,但是对于绍兴莲花落能够深入群众扎根百姓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是着重利用好曲艺“入乡随俗”的特色,走近百姓深入人心。作为一名优秀的曲艺演员有一手“到哪个地方就说哪儿话”的本事。他在演出之前会先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乃至日常的地方经典方言进行了解,到了演出的时候,在摆“噱头”“插科打诨”的时候就会灵活运用,比如在苏州演出,在不起眼的人物的白口时候,就以苏州方言来一段,会让台下的观众感到亲切。这就是曲艺的魅力,也是绍兴莲花落的魅力之所在。

第三个方向是曲艺营销的发展。“营销”一词在商界比较熟悉,是指企业发现或挖掘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现代企业对营销也比较注重。但是,在曲艺这一个“圈子”里,对于曲艺营销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曲艺营销,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曲艺表演者与曲艺观众之间的“中介”,了解观众的需求,灵活运用曲艺优势来牢牢抓住观众,扩大观众群的层面,进一步发展曲艺影响。以绍兴莲花落为例,观众存在着众口难调的现象,比如在书场,观众是来“品味”的,在农村,观众很多是“赶热闹”的。比如在通讯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的眼界会比较宽,对绍兴莲花落的曲目会有所要求,要有创新的东西,而在相对比较封闭比较落后地区,他们能够欣赏到舞台上的绍兴莲花落就已经相当高兴了,对曲目的接触也不多,对演出的要求就相对比较少。再比如现在政府“买单”的文化下乡比较多,很多地区这类“免费的午餐”吃得多了,曲目又没有换新的,就会产生“怎么又来了”“怎么还是这几个节目”这样的心理,对绍兴莲花落的喜爱程度会降低。而比如说像绍兴市柯桥区的王坛、平水、稽东等偏远地区,享受“免费大餐”的机会比较少,对文化的渴求比较旺盛,那么对于绍兴莲花落的下乡会比较热衷,容易扩充观众群。在这众口难调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好绍兴莲花落营销人员的作用,充分迎合观众的口味来推出绍兴莲花落的表演,这是深入群众扎根百姓的必经之路。

绍兴莲花落出生在群众之中,是劳动人民的结晶,其本身就包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民俗风貌。这样一种曲艺形式要发展要繁荣,无可厚非需要走正规的文化发展道路,但是也不能忘记生它养它的基层群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其得以生存的生命,是其成长的养分,是其壮实的后盾。同样,曲艺也是一样,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设计建设雄壮巍峨的高楼。

参考文献:

[1]王艺、骆峰编著:绍兴莲花落,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年。

[2]绍兴县文化发展中心编:绍兴莲花落一百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3]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编,王慧、王云根执笔:绍兴戏曲丛谈,宁波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扎根绍兴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清白泉
《曲艺泉城》
绍兴大闯关
扎根
我的家乡绍兴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