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沈战役中东北人民的支前行动

2017-06-07李清军

共产党员·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塔山伤员阻击战

李清军

辽沈战役是国共双方在军事上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较量,双方参战兵力达120多万人。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我军破袭北宁路开始,至11月2日沈阳解放止,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从此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原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我军首次超过了对方,同时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支援部队夺取胜利,东北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大战前的认真准备

辽沈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战役,几十万大军云集辽沈前线,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为此,中央军委在1948年5月至9月间,多次电令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东北局,在加紧进行南下作战的军事、政治准备的同时,认真做好粮食、物资和支前民力等项准备工作。

东北局在《关于动员与领导人民备战中几项任务的指示》中指出:“东北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战争已经开始,……东北局号召全党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地、坚决地动员与领导东北人民,支援此次伟大的战役,以便减轻主力(部队)一切不必要的负担,造成主力更加集中攻歼敌人的有利条件。”

接到东北局的指示后,各省、市、县立即行动起来,以县、区、村为单位,组织民工队、担架队、大车队,并在接敌区普遍设立兵站,以保证前方的军需供应和及时安置伤員。地处战区的吉林、辽北、辽宁、热河等省均成立了支前委员会,负责本省的支前组织指挥,动员人力、物力,筹划粮草调拨、运输,对作战部队的慰问等工作。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配合野战军后勤进行战役物资集运,在前线地区开设6个供应站、25个供应分站,迅速集中4000万斤粮食和大量军需物资。铁路职工、邮电职工也行动起来,加紧修复通往前线的铁路、公路、桥梁和通讯线路;民兵武装也迅速行动起来,配合主力部队围困敌军、执行战勤任务。成千上万的青年加入二线兵团,随时补充主力部队。整个东北几乎在一夜之间都动员起来,随时准备参加决战。

负伤官兵就是我们的亲人

辽沈战役激烈程度空前,敌我双方伤亡均非常大。为了能够让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处于交战区主战场的辽宁省西部几个市县早早行动起来。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当地党和政府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作用,由翻身农民组成的担架队员更是像抢救亲人一样拼尽全力抢救受伤官兵。

辽沈战役开始后,我军首先破袭北宁路(现京沈铁路),锦西县(现葫芦岛市连山区)担架队100副担架600多人,从三角城子(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村)出发,急行军100多公里赶到绥中荒地,立即投入到抢救伤员的行动中。担架队长杨滨带头到火线上抢救伤员;队员刘世文穿过敌人封锁线,两次背下伤员,裤子被子弹打穿竟全然不知。

塔山阻击战开始前,锦西随军担架队接到命令:从绥中立即赶回塔山附近。队员们二话没说,一路小跑,及时赶到战场,帮助部队抢修工事,整整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在塔山阻击战中,队员们硬是用18副担架抬下21名伤员。一批伤员刚刚送到冮屯(现钢屯)转运站,又马上转运第二批。两天转运了三次,相当于两天负重步行200公里。这个担架队170人,在辽沈战役期间共转运217人。战后王余带领的担架队,被东野四纵单独授予“支前模范连”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发给奖旗一面,担架队员个人发给奖状。

在锦州战场、黑山战场,来自锦州、朝阳、阜新等辽宁其他市县和来自“大后方”吉林、黑龙江省的担架队员们,一起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这些翻身农民用朴素的阶级感情践行了自己土地改革后的“初心”,近万副担架让冲锋陷阵的将士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让对手心惊胆寒的运输能力

辽沈战役中,我军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几个方向云集辽西,几十万大军一下子突然出现,让国民党军大吃一惊。但是精明的廖耀湘看出,我军存在运输问题,而这也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最担心的问题。困难面前,强大的人民群众展现出惊人的运输能力,为取得战役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锦州战役打响后,蒋介石急令“西进兵团”从沈阳出发驰援锦州。狡猾的廖耀湘并没有直奔锦州,而是先向西北方向彰武进攻,企图切断我军的补给线。在补给线将要被切断的关键时刻,一列满载军火的列车(列车编组号码为3005次)从齐齐哈尔昂昂溪火车站悄悄驶出,由15名党员和一名共青团员组成的英雄车组人员在此前的几列军火列车均被敌人炸毁的情况下,英勇机智,昼伏夜出,在死亡边缘与敌机进行周旋,躲过了一次次轰炸。在列车全体乘务人员、沿途伪装护卫部队、途经车站沿线铁路工人、地方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昼夜奋战,3005次列车终于抵达目的地阜新清河门车站,解放军战士仅用40分钟就将32节车厢的军火全部卸完,创造了我军运输史上的奇迹。

廖耀湘“西进兵团”进占彰武、新立屯后,为保证补给线的畅通,当地党和政府立即在辽北的甘卡旗(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组织400头骆驼和许多人力、驮马,帮助部队运送油料、弹药等作战物资,同时动员民工迅速修建了一条250公里长的汽车路,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对前线的供应,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在中央东北局的强有力领导下,东北人民的巨大能量被激发出来,瞬间转化成让对手心惊胆战的运输力。

鱼水深情转化成钢铁长城

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役,是我军攻取锦州和围歼廖耀湘“西进兵团”,而取得这两场战役全胜的关键是两场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

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老将军江海(时任东北野战军四纵36团团长)说过,电影《辽沈战役》中老百姓拿着各种东西支援部队的场面绝不是虚构的。仅仅一条东起打渔山西至白台山的交通壕(防坦克壕),就长达8000多米,还有数以千计的大小工事。而当时小小的塔山村,全部200余名青壮年男子主动拿起铁锹和镐头帮助部队修筑工事,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来帮忙。修筑工事需要木料,村民们伐掉自家的树、摘下自家的门板,献出炕沿、柜盖……战斗激烈时,当地群众一次次穿越封锁线,把弹药送到前沿阵地。村民范同发在给部队带路时被敌人炮弹击中,光荣牺牲;村民周继顺的母亲,在给部队送水送饭时中弹牺牲,如今,老人送水的水桶保存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里。战斗中,战士的鞋子破损严重,有的战士甚至打着赤脚在战斗。周围几个村子的百姓听说后,连夜帮助战士修鞋、做鞋,这些人有饮马河东岸的庞大娘、王素锦大娘、穆文珍大娘……

在黑山阻击战中,黑山人民昼夜奋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部队挖成了长达35华里的防御坑道,战斗中当地群众一次次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向阵地上送水、送饭,民工们将伤员及时从阵地上抢救下来、将弹药送上去。在敌我争夺激烈的阵地上,当地干部带领群众为了支援我军战斗,有400多人牺牲在下洼子、白台子、三台子和101高地上。正是他们和解放军战士的鲜血筑成的钢铁长城,让困兽犹斗的国民党“西进兵团”在辽西大地上灰飞烟灭。

永远的丰碑

从我军进入东北一直到东北全境解放,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东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军队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据统计,三年间共计出动参战民工313.2万多人,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担架20.61万副,大车30.67万辆,骡马90.72万匹,供应军粮450万吨。广大人民群众在支援革命战争的同时,送出160万优秀子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许多干部群众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功绩不仅永载史册,而且是我们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塔山伤员阻击战
夏季保健阻击战
战“疫”必胜!习近平给出“最强攻略”
晚清海城塔山书院考略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打响贫困代际传递“阻击战”
“阻击战”中的学生军
斗牛斗来了媳妇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