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历史教材提高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2017-06-01邓文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材能力

邓文政

摘 要:“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本文从确立教材的发掘点、提高思考探究力、丰富学生想像力、提高学生思辩力四个方面对如何发掘历史教材,提高学习能力作了论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教材 能力

近几年高考历史卷延续一贯的命题风格,就是采用大量的“新材料,新情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如此导致部分高中生往往忽视教材,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有这种倾向,淡化教材在历史教学中的统领地位,而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教辅材料上,本文认为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品味历史,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最终发展学生的历史能力。[1]

一、熟悉教材和学生,确立教材的发掘点

首先,教师要确立教材发掘点,对教材应作全方位的掌握,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结构特点、知识分布情况;同时要吃透教材,利用教材目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对每章节课文的重难点、知识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认识研究课文中的“思考·探究”题。另外,教师在备课前也要熟悉所教学生的情况,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应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存在哪些困难,补充哪些资料,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才能确立教材发掘点,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2]

二、发掘教材,提高思考探究力

教材是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共创的过程,历史教材总是存在一些启发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因素,教师要抓住课文的主要特点发掘教材,创设积极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质疑探究,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06年岳麓版必修1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其中“雅典民主的得失”是一个理论性、思辨性很强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讨论问题主要有:①雅典民主政治好不好?好在哪里?结合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加以说明。②雅典民主政治有没有局限性?表现在哪里?③我们应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仔细听每个组的讨论,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然后,鼓励学生讨论P22页“解析与探究”古代希腊和中国创立的政体为什么存在差异?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根据教材特点设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兴趣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层层设置一些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既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使他们的分析、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发掘教材,丰富学生想像力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为学生留出了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联想和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进行感悟,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缩短历史的时空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陈启沅的企业结果会是怎样?”,“怎样”本身就是一個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话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知心理上爆发认知冲突。[1]学生的思维定势会认为陈启沅的企业一定会“遂获厚利”企业越办越好,但事实上由于受到当地村民、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反对和压迫,最后被逼倒闭。这样的问题设置,以使学生认知上产生一种“冲突”。这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把阅读课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体验。[3]

四、发掘教材,提高学生思辩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

1.通过研读史料设问,拓宽思路培养能力。

例如: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请思考:①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②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③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哪一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体现?俾斯麦为何能做这一预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明白了洋务运动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因为中国只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没有也不想触动和改变封建制度,所以无法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教师引导学生:“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或者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2.通过辨论深化发展,应用知识服务现实。

例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生普遍认为在学习完基本知识之后,对现实没有什么作用,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辨论题“如何遏制晚修讲话的行为”,儒家观点:晚修讲话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观点:晚修讲话是违纪问题,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观点:晚修讲话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这个话题既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与教师成长丛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姬秉新《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教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