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7-06-01孙巧松温清艳李广生刁士元钟建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成形术颈动脉

孙巧松 温清艳 李广生 刁士元 钟建新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孙巧松 温清艳 李广生 刁士元 钟建新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 将其中4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作为A组, 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给予血管内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 与B组的2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 90例患者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术前显著降低, 血管搏动弹性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管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SPECTS量表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成形术可很好地治疗老年脑血管病, 但技术要求较高, 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其相较颅外段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术后并发症更多一些。

脑血管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

目前,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造成人体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1]。而对于动脉狭窄的治疗对策以重建狭窄血管为目标[2]。就这一目标, 临床医学领域与研究人员进行了诸多尝试[3,4]。本文以9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自2013年2月~2017年2月纳入9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 将其中45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作为A组, 4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B组, A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62~78岁, 平均年龄(70.2±6.8)岁;B组患者中男23例, 女22例, 患者年龄63~80岁, 平均年龄(71.0±7.0)岁。两组患者入院原因多为眩晕、脑梗死, 症状主要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A组患者符合:①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存在与狭窄相关的脑实质缺血, 超声或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70%[5]。②无严重溃疡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状。③经过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显示不存在严重的梗死灶。B组患者符合:①超声或TCD检查发现血管径狭窄>79%, TCD显示搏动指数(PI)<0.4(提示远段低波动性)[6]。②经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或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MRI)等技术证实为局部相关脑组织缺血, 供血区域可能存在腔隙性梗死灶。入组患者均经由本院管理委员会审批, 患者前述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血管内成形术治疗。A组:常规局部麻醉, 全身肝素化。采用同轴穿刺方法将9F导引导管与Envoy导管置入患者股动脉, 以介入造影抵达狭窄病灶。之后,交换导丝, 缓慢的通过血管狭窄段, 将支架置于狭窄部位处缓慢释放, 通过造影观察来判断支架的置入效果。之后退出导管, 常规进行加压包扎。B组:全身麻醉, 经由股动脉穿刺置入6F导引导管, 显影观察患者的狭窄位置, 于狭窄处交换导丝,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支架, 如果一个支架并不能完全覆盖狭窄区, 可采用两个支架串联, 通过造影观察来判断支架的置入效果。术后3 h, 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3 d), 口服盐酸噻氯匹定片(3个月)+肠溶阿司匹林(6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支架置入成功情况。②并发症。③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TCD检查90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包括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搏动弹性指数、血管阻力指数。④手术效果:采用ASPECT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大脑灌注情况, 观察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量表评分分值越高, 表示灌注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架置入成功与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A组患者术中出现心率、血压下降10例, 未见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0/45)。B组患者术中出现心率、血压下降5例, 术后出现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3例、再闭塞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3/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05)。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术后1个月, 90例患者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术前显著降低, 血管搏动弹性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管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手术效果 两组术前ASPECT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SPECTS量表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组间ASPECT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90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90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指标 时间 平均值 t P峰值流速(cm/s) 术前 465.2±114.6 27.226 <0.05术后1个月 126.5±28.2a平均流速(cm/s) 术前 159.1±21.1 26.131 <0.05术后1个月 89.2±14.1a舒张末期流速(cm/s) 术前 135.6±53.2 12.605 <0.05术后1个月 59.8±20.6a血管搏动弹性指数 术前 0.52±0.13 16.834 <0.05术后1个月 1.02±0.25a血管阻力指数 术前 0.53±0.14 0.892 >0.05术后1个月 0.55±0.16

表2 两组ASPECTS量表评分比较

表2 两组ASPECTS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B组同时点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t P A组 45 2.5±1.3b 8.0±2.6ab 12.692 <0.05 B组 45 2.4±1.2 7.9±2.5a 13.305 <0.05 t 0.379 0.186 P >0.05 >0.05

3 讨论

根据资料, 造成机体出现脑血管栓塞的主要原因即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7]。其中前者易引发脑梗死, 后者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病, 会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 临床对于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外科手术与支架成形术[8-12]。其中服用药物并不能使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管径, 而不能达到动脉狭窄的治疗目标。外科手术治疗只能间接地提高动脉灌注, 且对于部分血管操作难度、风险较大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因此, 近年来对颈动脉、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扩张、置入支架的血管内成形术逐渐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不仅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的优势, 还能够有效的增加脑血供, 预防脑卒中的发生[13-16]。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颅外段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技术的发展成熟, 临床医师逐渐尝试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治疗[8]。

本次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后1个月, 90例患者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术前显著降低, 血管搏动弹性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后1个月血管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ASPECT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SPECTS量表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在并发症方面,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多为术中并发症, 对术后疗效影响不大, 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则出现了一些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血管内成形术可很好地治疗老年脑血管病,但技术要求较高, 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 其相较颅外段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术后并发症更多一些。

[1] 刘杰, 都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安徽医药, 2014(10):1923-1925.

[2] 朱青峰, 王国芳, 杜彦龙.弓上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35):29-33.

[3] 郭旭, 博力杨, 毕齐, 等.脑CT灌注成像联合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 34(8):606-610.

[4] 张志勇, 刘尊敬, 田朝晖, 等.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迂曲伴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5): 1980-1985.

[5] 黄渊智, 胡翠竹, 黄载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78例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 2013(7):888-889.

[6] 谭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河北医学, 2016, 22(5):708-711.

[7] 王承恩, 孙成建, 王彦华, 等.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1):1209-1211.

[8] 刘长建, 刘昭.颅外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预防脑卒中.实用老年医学, 2013(2):105-107.

[9] 李生, 李宝民, 曹向宇, 等.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7(1):30-32.

[10] 黄海鹰, 裘伟光, 杨华.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疗效对比.中国老年学, 2013, 33(14): 3324-3326.

[11] 赵忠江.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6):963-964, 966.

[12] 张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9(11):2519-2520.

[13] 任丽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药物与人, 2015(2):102.

[14] 张云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9):245-246.

[15] 李宝民, 李小鹰, 王鲁宁, 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7(2):106-108.

[16] 刘得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外医疗, 2012, 31(29):75-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18

2017-03-10]

529000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成形术颈动脉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