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1陈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激励意义小学语文

陈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中激励教育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保证了师生感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意义

学是学生接受初始教育的阶段,其中,又以语文教学为主,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老师传授知识,更需要老师不断地给予他们激励。下面,我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应用激励教育,对学生多采取奖励、鼓励等激励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从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老师要认清小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他们很在乎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老师要多给予他们赞赏和表扬,即使他们做错了事也不能对其进行直接严厉的批评指责。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激励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老师会将课文中的人物与风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得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其视野也会得到开拓。对于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或不切实际的想法,老师也不能进行严厉的制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树立激励教学概念 教师将激励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于课堂中。将原有批评教育为主的理念彻底摒弃。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目的应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对语文的热情。此外,激励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莫大帮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内因外因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激励教育要想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树立起人人需要激励的观念,因此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恰当合理地激励引导,满足学生需求,让激励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树立激励教学理念,从更好地加强吉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让激励成为教师日常的教学习惯 激励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实施马上就有效果的,它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长期的坚持和准备性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在课上也能够将激励教育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常常表现出来的却是运用的方法不正确,不能做到长期的坚持。每当学生在课上不注意听讲,或者在课上没有正确的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等等,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甚至会有责骂的口吻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总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教师没有将学生和教师自身划分为平等的地位上来,没有从学生方面考虑。教师应该融入到所有的学生当中,然后通过和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和忧愁,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可以多了解学生。教师在肯定和鼓励学生时,要做到真心实意,学生才会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关爱。让激励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这种激励成为一种教学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愉悦的学习。

3.设计语文活动巧妙激励 语文教师要通过设计语文活动巧妙地进行激励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积极参加实践练习,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写字比赛、写话比赛、演讲比赛等,在竞赛活动中,小学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专项不足,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致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会更有效。分层次奖励那些在比赛中朗读感情充沛的同学、书写流畅刚劲的同学、演讲慷慨激昂的同学等等。通过小组比赛培养小学生互助互爱、团结奋进的友爱精神;教育具有小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语文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4.依据个性差别恰当激励 现代社会中的小学生,家庭生活极其优越,在家长的宠爱下,逐渐形成一种唯我独尊、不经风霜的“小公主、小皇帝”性格,个性很强,面对语文阅读写作或合作学习等常常出现畏难情绪或离群思想。这种情况就给小学语文教育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恰当激励教育,确保顺利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学,各有进步。如性格外向的小学生,这些孩子好动、热情、善于交流,对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较为注重,他们在成功参与语文活动时,教师激励尽量直接提出下一步较高的目标,不能夸大,否则容易骄傲;有的小学生内向、不愿表现自己,有的甚至有些自卑,这样的孩子教师要用心引导,委婉开导,看到亮点积极鼓励。还有一些孩子易怒、躁动不安、行为习惯不稳定,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多指导他们参与语文实践,比如:做手抄报、诗配画等。使他们发挥个人的性格特征,展现个性特点,发展语文个性特长。

5.激励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 教师在进行激励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激励的公平性,要求一视同仁的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激励。对于差一些的学生,要不断的进行激励,让他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能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对于好学生,教师也要不断的对他们进行激励,不断的对其进行关注和鼓励,让他们保持着向上的势头,能一直努力的进行学习和发展,只有这样,激励教育才真正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高。

6.开展激励实践活动,活跃语文课堂 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展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采用激励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例如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生字生词的背写比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写比赛,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多正确率又高,对获胜组的学生进行表扬,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红花等对这些学生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对落后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激励,使全班的实践热情都得到了提高。由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起来,使整个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学生们也会在这种竞争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7.适当采用竞争激励教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都存在控制力差的特点,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讲小话做小動作的行为更是连绵不断,对于语文课,如果没有适当的吸引他们兴趣的方法,更是不会听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争第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竞争的激励教育,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受到表扬的学生肯定会继续发扬自己的积极性,而其他学生也会拥有不服输的精神,课堂上就不会缺少互动的环节,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由此可见,竞争式的激励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多一份激励就多一份热情,多一份激励就多一份历练,多一份激励就多一份发展。激励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还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乔素萍 探究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

[2]刘兴全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激励意义小学语文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