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思维生长提供可能

2017-05-31曹美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长点重构花儿

曹美华

细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屡屡被提及。“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程基本理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与内容)“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教学建议)

关于语文思维,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卫灿金教授在其专著《语文思维培养学》中也提出“语文的内在本质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彭华生教授的《语文教学思维论》、冉正宝教授的《语文思维论》、陈玉秋教授的《思维学与语文教育》也都有提及。理念为“形而上之道”,可以催生方法;方法是“形而下之器”,让理念落地生根。本文就“课前精心准备,为思维生长提供可能”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一、优选重构学习内容,思维深刻有保证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同一份教材,教学内容却是千差万别的。人类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是抽象理性的认识。“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优选重构学习内容,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前提保证。优选重构需要做到三个“在场”:

1. 教者在场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开始依赖于线上线下各种参考资料。每备一课,首先就是搜遍网络,找遍书籍,寻找可以为己所用的碎片,然后进行简单机械的拼接整合。整个备课过程,各种理念、各种专家在场,唯独教者不在场。解读教材,优选重构学习内容,当从教者做起。

2. 教材在场

解读教材,多角度思考。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写?怎样去写?揣摩编者的意图: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为什么安排在这一册?又为什么放在这一单元?如此多角度寻找教材本身所承载的意义及价值。

3. 学生在场

优选重构学习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在场”。如《解忧杂货店》中的一个片段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孩子问浪矢:“爷爷,我怎样才能次次考一百呢?”浪矢爷爷回信说:“很简单啊,让老师都考关于你的问题啊!”这个回答真是太妙了。从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只有学生真正需要的、真正感兴趣的,那才能发挥其最大能量。我们如何去判断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对于新课来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有思考和疑惑。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了解学生已经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惑,还有哪些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的,又有哪些是学生没有关注到却又很重要的……根据调查了解再来选择构建我们的教学内容。学生懂了的不必选,讲了也不懂的砍掉,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做重点文章。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日月潭的传说》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本课以学生自主构建的画面为学习内容。第一次读课文,读出故事主人公及相关事物;第二次读课文,排列人物、事物,理清故事脉络;第三次读课文,借画面读出关键词,说清故事主要内容。 练习讲故事,学生构建的画面就更丰富了。出画面、构画面、讲画面,学生一步步构建着自己的阅读王国,阅读获取成了他们的主动需求。生字词的学习,随着画面的逐步展开,依次选择了“社、漆、越”等。每个字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社”是会意字,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猜猜它的本义,使新知旧识相生相长; “漆、越”笔画多,就侧重写法的指导,顺带介绍其由来、演变,让学生感知汉字的魅力……所有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都是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我们的教学只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学习内容的优选重构,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思维形式、规律、广度、深度的差异,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意思。

二、寻找思维生长点,独创、批判有基石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要抓准学生可能的思维生长点,即找到学习内容中的矛盾处、疑难处、关键处,增强学生活动、思维的动机,为发展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提供可能。以《花花儿》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我寻找学生思维生长点的实践经验。

1. 争议处即生长点

抓思维生长点需要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也是不同的。《花花儿》是一篇散文,鉴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我备课的第一步便是抓“神”之所在。与同事一起备“神”字时出现了争议。A方认为:所有事例的描写都意在指向花花儿的“灵”;B方认为:我手写我心,花花儿被描写得如此灵气,正是因为作者的“喜欢”。争议处即思维可能的生长点,可预设一个环节。

2. 疑问处即生长点

杨绛先生为什么选择如此多的事例?是散文本身的特点吗?这些事例的安排有什么内在顺序?文章层次除了讲究有序还讲究轻重,这些事例的轻重又体现在何处?疑问处即生长處,可将此处预设为一个思维生长点。

3. 关键处即生长点

“阅读散文,不顾作者的言语表达,不能见识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这无异于买椟还珠。”鉴于之前已阅读杨绛的作品及相关文学评论,所以体味文章言语表达就比较得心应手。再结合课后的“积累与运用”,这样与学生探讨学习时就有抓手了。“一捞”“蹲”“遮着”……看似平常,实则用心。先生的每一个用词都十分小心,生怕写不出花花儿的聪明、懂事、神气,从这些词语中足见先生对花花儿喜欢之深。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又是一个思维生长点。

三、构思预设学习活动,灵活思维有空间

思维的灵活性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五是思维结果多样。找准可能的思维生长点很关键,但如何找准还须靠学习活动来实现,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灵活思维的空间。

仍以《花花儿》教学为例,创设活动时,如果将之前准备的东西一股脑儿涌出来,容易理不出头绪。只有沉潜下去才有可能浮上来,慢慢理一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花花儿》第二课时的活动创设阶段,笔者进行了尝试,整堂课创设了两个活动:

1. 品关键词句

默读课文,从第2~8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想想从哪儿读出了先生对花花儿的喜欢,在关键词句处作批注。

2. 悟层次安排

“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杨绛先生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呢?尝试找找语段间的内在联系,在相应空白处做批注。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说过一句话:“最好的文章,须在最好的层次用最好的词句。”遣词造句,暗合散文的阅读要求——“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细读、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更要以此为突破口,窥见作者的胸襟情怀。体会遣词造句,体会词语妙用,更是一个思维生长点。层次安排,是细读课文时的疑难处,疑难处亦是思维生长处,同时也是习得方法处。活动设计不仅要有准头,更要为学生灵活性思维的生长留足空间。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每一分钟都要用之前所有的功力打底。只有教师精心准备,学生的语文思维才有生长的可能。有思维的生长,才是真正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生长点重构花儿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