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17-05-30熊淑萍

三峡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心理健康

熊淑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深入发展并被人们所掌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很多负面信息充斥其中,不免会被大学生浏览到,由此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甚至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现实问题和挑战。笔者对负面消息传播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负面信息;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人生观塑造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1-0086-0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渐渐由突出强调具有某方面专业能力的“专才”归于要求为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方位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网络等传媒上的负面信息如果被大学生接触或认同,都将对其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观念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长期以往,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分不利,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不良影响。高等院校信息相对开放与密集,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嬗变也无时无刻不影响大学生认识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转变,量变导致质变,将会成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负面信息的含义与分类

所谓负面信息,一般指不好的、消极的信息。一般来说,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种:首先是污染信息,如果说十八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么现阶段在网络上充斥着的各种信息垃圾就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精神污染。由此导致心态不良,心理不平衡与仇视社会,进而影响自身行为。其次是欺诈信息,如诈骗者盗用他人聊天工具向他人借钱,以发财为诱饵的诈骗短信等。虽然大多数大学生会自动甄别出这些信息的真伪,但这些信息的存在无形中给大学生一个思想暗示,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不当手段致富,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三是色情信息,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性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尚处于朦胧的认知阶段,有的仅仅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浏览色情网站。色情信息浏览过多可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诱其走上性犯罪的道路。四是某些恶意攻击党和政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进行灌输西方资本主义腐朽落后思想的信息。

二、大学生接受负面信息的心理分析

(一)情绪层面,稳定与波动并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个体接受一个新的信息,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即接触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最后是认可或拒绝信息。对大学生而言,由于其接触网络时间长,对一些信息有了初步的判断与甄别能力,一些明显是抹黑社会或消极的人生言论,大学生往往是选择视而不见,自动屏蔽的。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一些负面信息披上了民主、和平、历史真相等外衣,表面看起来写的很有道理,大学生如果不慎接触,缺乏必需的判断能力,则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和起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成长。

(二)认识层面,容易接受错误意识

铺天盖地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出考验和挑战。没有明确价值的信息长期充斥大学生的大脑,干扰大学生的学习、思考和价值取向,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阻碍大学生认知中岁信息的准确选择和内化过程,以及良好判断力的形成。

复旦投毒杀人案主犯林森浩曾是中山大学优秀高材生,毕业后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继续深造硕士研究生。2013年春,因为一些琐事,他将长期压抑的心里不满倾泄到同宿舍室友黄洋身上,在水中投毒,导致黄洋不治身亡。在后来的庭审中,林森浩说,一部描写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人生道路瞬间扭转。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数百万初到台湾的移民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他们的子女则靠组织帮派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主人翁小四则是个置身学校帮派之外的好学生,但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于是他在牯岭街连捅七刀杀死了心爱的女孩小明。最终,小四并没有死,他的死刑判决在争论后被改为15年徒刑。这部电影给人最震撼之处在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不是仅仅由主人公的性格导致的,时代环境、教育缺失、新旧观念的冲突都是导致悲剧的合力,因此,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即犯错误不能仅仅怪罪于自身,社会等外部因素才是主因,暴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可选项之一。而且,最后由死刑改判为15年有期徒刑,更是释放出一个信号,即这种做法会得到法律的谅解与宽容。一个成绩优异、前途无限光明的高材生,因为受到电影里错误思想的引导,其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这种负面消息让大学生认识层面已经发生扭曲,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平时彬彬有礼,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在网吧里可能脏话连篇,平时表现得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

(三)意志层面,易被消磨

无节制的上网消磨人的意志,无节制上网通常都是由于大学生的自制力弱而造成的,这种上网方式反过来又强化了缘由的弱自制力。终日沉醉于虚拟世界的上网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并逐步失去信心。

三、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和变量选取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和普及率逐年升高,笔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如下图表:

为了证实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作用,笔者对某高校大一学生424人,大二学生223人,大三学生374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46人,占43.7%,女生567人,占55.5%,未报告8人,占0.8%。城市生源600人,占58.5%,县镇生源281人,占27.5%,农村生源12.5%,未报告12人,占1.2%。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21份,回收率为92.82%。

此外,笔者还以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笔者访谈对象为10名,分别在大一个大二各选取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访谈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①认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②在上题所列诸多因素中,认为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哪个;③学校或家长有无采取具体措施关注和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④认为负面信息在哪些方面,以什么形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此后,笔者将10名同学的答案进行量化,最终基于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轴因子法,得到了相关数据。

为具体量化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诸多因素,笔者选取了四个因素,即负面信息接受量X1(通过问卷得到,让学生选择每天上网浏览负面信息的时间);身体健康水平X2,(采用学校保存的每一位学生健康指数水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X3(通过学校实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数量化);X4家庭因素(和谐幸福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由此笔者得到了实证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为进一步量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笔者选取了在国际上通用的测试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康奈尔指数测试表,并对分数进行追踪记录,将数据用字母Y定义,。至此,笔者得到了在实证模型中的因变量。

为了清晰表明负面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单因素模型(即将仅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和负面信息接受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二因素模型(即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和负面信息接受量、身体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三因素模型(即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和负面信息接受量、身体健康水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之问的相关关系)和四因素模型(即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和负面信息接受量、身体健康水平、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家庭因素)。四种不同的模型笔者都保留了负面信息接受量这一个目标测试因素,目的是研究,在不断加入其他因素之后,负面信息是否依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数据处理

使用Stata软件,笔者得到了如下数据处理结果:

通过这个数据处理结果可以清晰得到结论:负面信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二者之问呈现反相关的关系,即负面信息接受量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则越高。这也和前文笔者的理论论述达到了内在一致性,即负面信息的接受确实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从四个不同因素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数在不断加入其他因素之后有所降低,但卡方和检验结果依然显示强相关,换句话说,在诸多因素中,负面消息接受对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总之,实证结果表明,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且二者是负相关关系。即接受的负面信息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四、控制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影响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管理“缺位”无疑是造成当前网络传播较多负面信息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也是一个可选措施。让每个电脑的IP地址都能登记备案,对恶意散步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稳定,散步色情信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人要追究查处。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打击此类犯罪活动,才能制止负面信息传播者的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只有通过这些方式综合治理,才能实现网络环境的净化,减少负面消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此外,还应加大网吧运营监管力度,同时加强网络相关立法。

(二)学校要深入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靠自觉,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与指导。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普遍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解答心理困惑,维护心理健康。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正视网络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增加网络心理主题的教育,增强其面对负面消息时辨别真伪、甄别信息的能力。同时,针对一些“网瘾大学生”,甚至沉迷于游戏世界、色情网站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让他们从虚拟的世界中走出来,从根本上减少负面信息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大学生要主动自觉远离负面信息。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远离不良信息,自觉接受健康文化,促进自身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

(三)引导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要利用校园文化的阵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活动,把大学生吸引到现实生活中,使他们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学校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报告及座谈、讨论、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地进行大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明白大学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学校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方法,如自我宣泄、自我激励、转移等,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总之,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大学生自身作出积极的努力,又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对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的家庭和学校,也需要一起配合,努力构建青年一社会——家庭一学校“四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模式,各子系统之间需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解决。

总结

笔者从大学生接受负面信息的心理分析,以及负面信息对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影响入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论述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建议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对负面信息传播的抵御及防控能力,力求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